第542章 反了反了,都反了!

作者︰圍城外的鐘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跟其他大部分朝官不同,阮天富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中立派」。

沒有背景,天吉三年中的進士,在地方歷練五年後調回京城,然後便一頭扎進工部,七年來官職沒有任何變化。

為官者若是寒門出身,其實一般都會選擇依附于某個大的勢力,好為自己的仕途減少一些阻礙。

但阮天富卻不願如此,所以他才在七年之中寸步不前。

對此阮天富並不在乎。

因為能入京做官,並且還擠得進朝堂,他已經就很滿足了。

而既然于仕途再無任何奢望,那麼保持中立無疑便是最好的選擇。

即便上不去,但最起碼也掉不下來。

更關鍵的是,不論發生什麼大事他都可以性命無憂,不會因為某一派的覆滅而陪葬。

當然了,阮天富知道亂世之局無人能獨善其身的道理。

不過他既然掌控不了時局,但卻可以掌控自己遠離「風暴」中心。

就像現在。

當朝堂上百余朝官都在為自己的命運心驚膽戰時,阮天富卻可以站在最後一排的角落里淡定自若。

不論是他的身份還是他現在所站的位置都無比安全。

所以,阮天富甚至還有心情東張西望的去觀察同僚們的表情。

有人平靜,有人慌張。

有人憤怒,有人膽怯。

有人的官服已被冷汗浸透,有人在不慌不忙整理著官帽

小小的太和殿此刻就像是一座戲台,上面站滿了各式各樣的角色,準備共同出演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戲。

而雖然同樣站在人群之中,但阮天富此刻卻更像是一個觀眾。

他輕輕打了個哈欠,將重心從左腳換到右腳,終于找到了一個更舒服的看戲姿勢。

然後。

當身後殿門慢慢關合,寧文均自屏風之後現身時,這場大戲便也正式開場了

天吉十五年,十一月初四,卯時一刻。

寧文均出現在太和殿中,但並未如往常一樣站在面向龍椅的第一排,而是挺身立于龍台之上,直面著面前共計一百一十八位文武百官。

幾乎是一瞬間,太和殿中便變得鴉雀無聲。

然後,在向屏風後側看了一眼之後,他便開口進行了一場長達半個時辰的演講。

這場演講中,寧文均義正嚴詞的說出了若干寧永年曾做過的「凶暴」之事。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殺死許士興,逼迫許家造反;屠順親王滿門,使得蜀州陷入大亂;一手策劃了原州城慘案,令兩百萬大寧百姓于一夜之間慘死

在將這些事悉數說完之後,寧文均簡單總結自己的爹根本不配為人皇,甚至連人都不配做。

而他早已對此深惡痛絕,所以便下令魏賢志借凶君離京之時舉旗起義,只為還天下一個真相。

當然了,寧永年這般凶君自然也不能再做大寧的皇帝。

所以他這位唯一的皇子,便只能暫時擔起重任、臨危即位,領導大寧子民走向正確的道路

如果拋開那些有的沒的廢話,以及為了烘托氣氛而說的豪言壯語,那寧文均的整篇演講基本就是說了這麼個事情。

而阮天富雖然听得驚愕,但其實打從寧文均消失一夜後又安然無恙的出現在太和殿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猜到了這位皇子要篡位了。

好家伙。

別人造反都是打著「清君側」的名義,你倒好,直接來了個「清君」!

雖然阮天富相信寧永年確實做過那些事,但哪個君王又沒有做過點見不得人的勾當呢?

以這種理由篡位

也不是不行,最起碼算是給了天下一個交代。

但對于寧文均能否篡位成功,阮天富卻持懷疑態度

古往今來,想要篡位一般來說需得滿足四個條件。

第一,篡位之人必須得有皇室血統。

第二,篡位之人必須得有足夠的武力控制京城,最起碼也要控制住皇宮。

第三,篡位之人必須得能得到朝廷大部分官員的支持。

第四,篡位之人必須得能得到大部分百姓的支持至少不能反對。

而眼下的情況很明顯。

第一點寧文均無疑完全滿足。

第二點魏家也已經幫他做到了。

可這第三第四點

且不說寧文均能否被大寧百姓認可這般相對遙遠的事,但說他能不能得到大部分朝官的支持,阮天富就覺得夠嗆。

在許、柳兩家盡滅之後,如今大寧朝堂之上就只剩下三種朝官。

第一種就是如自己這般的中立派。

而剩下的自然就是「寧派」和「魏派」。

後兩者的數量相差無幾,加起來基本有個七八十人。

所以余下那三四十人中立派的態度就尤為重要。

這些人如果支持寧文均,那後者便大概率能「順理成章」的即位。

而若是這些人不支持,或者不發表意見那即便寧文均在魏家的幫助下強行即位,但也絕對無法讓各州府順服。

畢竟站在這里的每一個官,幾乎都代表著地方上的一股大勢力。

因此別說寧文均了,就連魏賢志也不敢隨便亂殺,只能是通過威逼利誘種種手段來爭取每個人的支持。

只是這何談容易。

要知道「中立派」的為官之道就是不站隊,更何況是這種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定更不會表現出任何傾向。

再說現在距離魏家「起義」僅僅過去一夜,哪里有時間給魏賢志來暗中「拉票」?

最起碼自己就沒有被魏家找上。

所以

「太急了」

輕輕嘆了口,阮天富自言自語的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而就在他思考的同時,朝堂之上早已理所當然的亂作一團。

「共事」了這麼久,大家對于彼此姓「寧」還是姓「魏」早就一清二楚,因此一等寧文均演講完就已然開始了激烈的爭辯。

當然了,雙方吵歸吵,但說話還是比較注意分寸的。

尤其是寧派的官員,也不敢直接罵寧文均企圖篡位,只是不停嚷嚷著「此事需得等皇上回來再議」,「若是皇子所言為真,皇上到時再退位也不遲」之類的話。

就這樣,整個太和殿突然便從此前的死寂變得熱鬧。

只不過兩邊人數相當、聲量相當,就這樣吵下去估計吵到明年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因此,魏賢志、寧文均,甚至是阮天富,都在等待著一個可以改變這種僵局的契機的出現。

三人並不知道魏長天做了什麼安排,阮天富更是連「魏長天已經做了安排」這件事都不曉得。

直到他看見公認的「中立派高官」李岐突然一步邁出,恭恭敬敬的沖寧文均拱了拱手。

「殿下!」

「自今日起,大理寺願听令于殿下調遣!」

「」

「殿下!鴻臚寺亦願您早日即位,還天下以泰平!」

「殿下!我國子監千余監生亦有此願!」

「清吏司附議!」

「光祿寺附議!」

「通政司附議!」

「工部附議!」

「詹事府附議!」

「」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