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滅國不滅祀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華夏人如何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從夏商周三代的關系來看,其實都是黃帝的後裔,根正苗紅的那種。

吳國與越國的王族,同樣屬于是軒轅黃帝的子孫,雖然一個姬姓吳氏,一個姒姓。

但,他們共同的第一代祖宗都是軒轅黃帝!

因為黃帝長于姬水,固以為姓。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朝初年分封諸侯時,所立的姬姓國就有五十多個。

但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封邑名、及祖父的名字為「氏」,所以大家連遠房親戚都攀不上!

「不錯。大禹的先祖,正是黃帝也!」

那個士子志氣昂揚的普及道︰「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後氏首領,是為帝顓頊之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

「如此,吳越兩國王室,一千多年前,豈非一家乎?」

听到吳越兩國的王族,還有這般遠房親戚的關系,在場的越國黎庶不由得瞠目結舌。

不過,就這千百年的關系過去,幾十代人的時間,慶忌要追溯先祖的世系,強行認越國為親戚,都有些差強人意吧?

話雖如此,越人心中也還能接受。

日後,由吳國祭祀禹王陵,保證香火不斷!

慶忌干出祭祀禹王陵的事情,可謂一絕。

這就代表著,吳國滅越,連其子孫的宗廟祭祀都不保留,日後吳國的王室同樣能代為祭祀大禹!

……

會稽王宮。

當慶忌祭拜完禹王陵,折返會稽城的時候,便听到宿衛稟告,說是越國使者鹿鳴求見。

對于鹿鳴的來意,慶忌自然是清楚的,但他並沒有避而不見。

前線的戰事已經陷入僵持階段,根據孫武送回來的戰報,越人抵抗頑強,依靠地形的優勢負隅頑抗,讓吳軍的傷亡不小。

雖然吳軍方面,有當地的三夷人作為帶路黨,可以不時的反擊一下越軍,拔掉越軍的據點,但是找不到越軍的主力一戰,戰局始終是僵持不下的。

所以,慶忌心中已經在遲疑,究竟是否讓越國苟延殘喘?

「外臣鹿鳴,參見吳王!吳王萬年!」

大殿內,風塵僕僕的鹿鳴,就朝著陛台上端坐著的慶忌躬身行禮。

這一回鹿鳴的態度十分謙卑,不再似以往一般不卑不亢。

「鹿子不必多禮。」

慶忌淡然一笑,道︰「鹿子此來,想必定有大事?」

「吳王,實不相瞞,外臣受王命而來,欲同吳王議和弭兵。」

鹿鳴低著頭道︰「吳越兩國大戰,我越國雖落于下風,然則依靠山林地形之勢,尚可與吳國斡旋多年。」

「吳王雖矢志滅越,卻能全然不計代價乎?」

「外臣听聞,楚國已經發兵攻吳?」

慶忌微微頷首,笑著道︰「鹿子的消息,還算靈通。楚師雖伐我吳國,卻不過膚癬之疾,不足掛齒!」

慶忌大大方方的承認了楚軍在攻打吳國的事實。

但,那又如何?

他根本不以為意,因為吳國完全能扛得住!

「吳王,請恕外臣直言。」

鹿鳴嘆息一聲,說道︰「吳越相鄰,兩國又是聯姻之國,吳王之王後,是我越姒,何苦這般咄咄逼人?」

「而今我吳國故地盡失,僅剩新納之三夷之地,已無力與吳國爭鋒。我王所想者,只為保留越國的宗廟祭祀,不為亡國之君也!」

「難道,吳王非要趕盡殺絕?我王再不濟,亦是吳王之岳丈。越國再不濟,亦是季蔻公主之母國也!」

「吳王,天可憐見!吳王何以非要滅越不可?」

聞言,慶忌搖了搖頭,緩聲道︰「鹿子,是上天讓寡人滅越的。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至于你所言,保留越國之宗廟祭祀。鹿子,寡人听聞你昨日便到的會稽?」

「正是。」

「那鹿子一定听聞寡人祭祀禹王陵之事。」

慶忌眯著眼楮道︰「寡人,為越王之女婿,吳越兩國王室之始祖皆為軒轅黃帝,祭祀禹王陵,豈非合情合理?」

「這……確實合情合理。」

鹿鳴硬著頭皮贊同道。

慶忌作為吳王,祭祀大禹的確是沒毛病。

莫說慶忌,天下任何一個國家的君王,都能祭祀大禹,感念其功德!

只是,慶忌搬出這樣的說法,干出這樣的事情,鹿鳴已經暗道不妙。

因為慶忌這分明是在提醒鹿鳴︰越國王室的存在已經可有可無!

日後大禹的祭祀,吳國完全可以代為之!

「那,寡人又何必多此一舉,讓越王享國?」

這著實是將鹿鳴問住的!

滅國不滅祀,這在春秋時代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古人認為,神包括自然之神,天神,鬼神,祖先等內容。

祖先死後化而為鬼神,敬祖祭祖也就是禮敬神明的表現。

世人認為,祖先逝去後,他們的鬼魂仍然需要享用祭品。

所以在先秦時期,即使是滅掉了對方的國家,往往也是「滅國不滅祀」,劃出一小塊地給他們建立祭祀祖先的場所,但大夫之家滅亡後很可能沒有那麼幸運。

當年,楚國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個兒子,有「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

子文認為,將來毀滅若敖氏家族的,必定是這個斗越椒。

故而在臨死前哭著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意思是若敖氏祖先的鬼神將會因沒人祭祀而餓肚子。

後來,執政的令尹斗越椒因為率兵造反被楚莊王打敗,整個家族被消滅。

而古代的祭文往往以「嗚呼哀哉,尚饗」作結,就是在表達哀傷之後,讓鬼魂「趕快出來吃祭品」。

能祭祀鬼神,代表著一個群體的存在,反之亦然。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滅國不滅祀的規則。

如周武王姬發滅商朝後,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分封為諸侯,負責商王朝的宗廟祭祀。

後來武庚起兵叛亂,引發了三監之亂,造反失敗被殺死。

但就是這樣,周王室依舊沒有毀滅成湯一脈的宗廟祭祀。

他們另外找了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封在宋國來接替這個祭祀的責任。

所以在春秋時期,很多雖然是死仇,但都會留下對方一條血脈,讓他祭祀自家祖宗。

由此可見祭祀祖宗的重要性!

23shu8*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