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晉國六卿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晉國都城,新田,晉宮大殿上。

此時,吳國的典客伯正在游說晉君與晉國六卿。

晉國現在的國君是姬午(晉定公),六卿則為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

現在,六卿分別是荀寅(中行寅)、趙鞅、韓不信、魏侈、範吉射、荀躒(智氏)。

晉國六卿已經存在一百多年。

當年,晉文公回國後建立三軍,每軍各設一名將、一名左,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左、上軍將、上軍左、下軍將、下軍左,稱為三軍六卿。

晉文公一度增加新上軍、新下軍,晉襄公時恢復三軍六卿。

到晉景公擴為六軍十二卿,晉厲公時合並新中軍、新上軍、新下軍為新軍,晉悼公時恢復三軍六卿建制。

晉平公以後,六卿被智氏、範氏、中行氏、嬴姓趙氏、韓氏、魏氏、六家把持,之後六卿特指這六個卿家。

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對內協助晉公管理國家軍事、政治,對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蠻的入侵,捍衛華夏文明。

晉國的政治格局屬于君權旁落,六卿輪流坐莊,把持國政。

所以,伯要游說晉國聯合中原諸侯伐楚,或自己出兵伐楚,首要之務是說服晉國的六卿,至于晉公姬午,話語權著實不大。

「敝臣,吳國典客伯,參見晉公!」

進入大殿之後,伯就不卑不亢的朝著陛台之上,正襟危坐的姬午躬身行禮。

「貴使不必多禮。」

姬午擺了擺手,忽而好奇的詢問道︰「貴使,這典客是何官爵?」

「回稟晉公,我吳國改官制,與中原諸國有所不同。典客,掌諸歸義蠻夷,邦交之事宜!屬三公九卿之一!」

聞言,姬午訕訕一笑,道︰「原來如此。貴使之官爵,等同我晉國上大夫矣!」

「不知貴使此來,所為何事?」

「不瞞晉公,敝臣此來,是為敘晉吳之好,代吾君上朝拜晉公矣!」

敘好?

朝拜?

這倒是讓姬午頗為意外的。

眾所周知,吳國是被晉國扶持起來,專門對付楚國的。

晉國的計劃十分成功,至少在晉國的扶持下,原本偏居于東南一隅,落後貧困的吳國,一躍成為能跟楚國相抗衡的軍事強國。

但,自吳王壽夢之後,吳國歷代君王都少有遣使與晉國交流,更何況是朝拜?

在別人看來,吳國是晉國的小弟,實際上吳晉之間只有盟約關系,若無大事的話,兩國是鮮有往來的。

正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所以姬午知曉,這次慶忌遣使伯入晉,一定是有事相求。

「吾君上,感念于貴國先君景公之恩德,許我吳國巫臣,饋贈戎車士卒,傳授陸戰之法,遂得西破強楚,于江南有立錐之地!方有今時今日之吳國!」

「是故,吾君上托敝臣,回饋晉公金一千兩,玉璧一對,犀牛皮十張,稻米一萬石!請晉公笑納!」

伯再一次朝著姬午躬身作揖道。

听到這話,姬午臉上的笑意愈發的濃厚,環視四周,看了看坐在陛台之下的六卿,說道︰「吳國當真富足矣!吳君一出手,就是一千兩黃金,如此厚禮,寡人卻之不恭。」

「貴使,請代寡人向吳君問好!」

「敝臣一定轉達。」

在中原諸侯的面前,尤其是在晉國的君臣面前,自號「吳王」的慶忌,也只能被稱之為「吳君」。

因為吳國是周天子冊封的吳子國,屬于子爵,而晉國則是姬姓根正苗紅之故,是公爵。

這爵位之差,甚是懸殊。

所以伯為了避免失禮,不能將慶忌稱之為「我王」,而是「吾君上」。

向晉公敘好,這是慶忌先前交代過伯的。

吳晉兩國的宗室,都是古公亶父一脈,可謂是同宗同源。

只不過,晉國傳承自周武王姬發,其立國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

而吳國傳承自泰伯,跟當時的周王室關系已經疏遠。

但是,這並不妨礙吳晉兩國敘好,談一談祖先的豐功偉績,交流感情。

當年晉景公之所以選擇扶持吳國,除了吳國的確在崛起,且靠近楚國,能造成威脅之外,不外乎晉吳之間有這一層關系在!

要知道,昔日晉景公給予巫臣三十輛戰車(約合兩千人),巫臣親自到吳國,教吳國人駕駛戰車。

這成為楚國衰落、吳國崛起的序幕。

所以,吳人的確應該感激晉國。

「晉公,實不相瞞,除晉吳兩國敘好之外,敝臣且受吾君上之命而來,欲同晉國聯合天下諸侯,出師伐楚!」

果然,天下沒有白佔的便宜。

姬午一副我就知道的模樣。

只見伯開門見山的道︰「想必晉公一定有所耳聞。去歲蔡侯朝謁楚子,有玉佩皮衣之屬,為楚令尹子常(囊瓦)索要,蔡侯不允,便被楚人扣留于郢都,迄今未歸。」

「吾君上聞知此事,大為憤慨,于是聯合徐、鐘吾二國之兵,為蔡侯伸張正義,揮師伐楚!」

「然,我吳國論國力終究不及楚人也。晉,為諸侯之長,理應尊王攘夷!」

「請晉公號召諸侯,與吳國一同為蔡侯伸張正義!」

一听這話,姬午不禁微微頷首,內心深處尚未完全泯滅的熱血,再一次被伯說得沸騰起來。

一部春秋史,半部晉國書!

自晉文公重耳以來,晉楚爭霸的天下格局始終不變,但晉國的影響力更大,天下諸侯所承認的霸主,也就晉國一家。

雖然,晉公已經大權旁落,國政為六卿所把持,但姬午又何嘗不想雄起一次,青史留名,做一個跟先祖晉文公、晉景公一般的諸侯霸主?

「二三子,卿等以為如何?」

姬午又將目光放在六卿的身上。

聞言,中行寅、趙鞅、韓不信、魏侈、範吉射、智躒六人,皆是面面相覷。

已經收過伯賄賂的中行寅起身道︰「君上,臣以為,聯合天下諸侯尊王攘夷,伐楚,可!」

「湛阪之戰後,晉楚兩國弭兵,迄今近四十年而未有戰事。臣恐楚人已經忘卻昔日之傷痛,將卷土重來矣!」

「楚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扣留蔡侯一事,便是明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