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群情激憤

由于刑部侍郎周仲的公開坦白認罪,十四年前,被誣陷為通敵叛國的吏部左侍郎李義,在今日,終于得到了平反。

當朝四品大員,因為子虛烏有的污蔑構陷而被滅族,這對朝廷,對大周,都是極大的諷刺。

雖然陛下已經下旨,昭告天下,還李大人清白,但已經發生的事情,卻永遠不可能挽回。

皇城之下,百姓們看著城牆上張貼的榜文,各個義憤填膺。

「當年的那些罪魁禍首,都可以用免死金牌免罪,為什麼周大人要被充軍?」

「李大人忠君愛國,到頭來,他一家人的性命,還不如幾塊破牌子?」

「現實居然比戲文更加荒誕,可悲啊,可悲……」

「戲樓新出的那《趙氏孤兒》你們看了沒有,說的分明就是李大人的事情!」

「還沒有,听你這麼說,我得去看看……」

……

南苑某處府邸。

已經通過金牌免罪,但卻失去了吏部尚書之位的南陽郡王,眉頭深深皺起,陰聲道︰「周仲竟然只是發配,這些罪名加起來,夠他死上兩次了,陛下很明顯在偏袒他……」

他身旁一人道︰「算了,不過是早死和晚死的區別而已,歷來發配的人犯,有幾個能活過半年?」

南陽郡王不忿道︰「我忍不下這口氣啊,我用了十多年,才爬上這個位置,因為周仲,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我恨不得現在就殺了他……」

那人沉默片刻,說道︰「就算是你再想殺他,也不能現在就動手,等他離開神都,是死是活,就沒有人在乎了,現在,重要的是另一件事情。」

南陽郡王問道︰「何事?」

那人道︰「你不會忘了? 李義之女,還關在宗正寺吧?」

經他提醒,南陽郡王才想起來? 這件事情一開始,就是因為李義之女? 為父報仇? 刺殺了五名朝廷命官? 從而引發了當年舊案,只是近些日子? 他的注意力,都在當年舊案上,全然忘記了此事。

那人繼續道︰「這段日子,那李慕多次出入宗正寺? 近乎每天都要探視此女一次,看來他們以前就認識,他要為李義翻案? 恐怕也是為了此女。」

南陽郡王眯起眼楮,說道︰「這可是完全不同的兩件案子,本王倒要看看,李慕如何救她? 除非他能說服陛下? 賜予他一枚免死金牌……」

他身旁之人,嘴角浮現出一絲玩味,說道︰「李義之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反對先帝頒發免死金牌,他若用免死金牌救那女子,就是最大的笑話,他若不用免死金牌,此女就是死路一條,呵呵,他到底會怎麼選,我都替他為難……」

南陽郡王問道︰「如果他真的求陛下賜予免死金牌呢?」

「蠱惑天子,奸臣誤國!」那人目中涌現出殺意,說道︰「清君側,誅佞臣!」

……

北郡。

郡城。

無數人聚在城牆下,看著城牆上張貼的榜文,指指點點。

百姓們大都不識字,只是湊熱鬧而來,不知具體發生了何事,有人撓了撓頭,問道︰「有沒有識字的,幫忙看看,這榜文上寫了什麼?」

「我來看看。」一名中年文士擠進人群,看了看榜文之後,說道︰「這上面說的是,十幾年前,神都有一位為國為民的大官,因為得罪了權貴,被誣陷通敵叛國,全家被斬,前幾天,朝廷才剛剛為他平反。」

北郡遠離神都,百姓們不知道神都發生的事情,也不認識神都的大官,只是有人疑惑道︰「這听著,怎麼和雲煙閣前幾天新出的戲有點像……」

中年文士嘆了口氣,說道︰「這戲文,其實就是為他而寫的,這位李大人,以前是一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在神都,被百姓稱為李青天,可惜他一直為百姓做事,和權貴作對,得罪了權貴,被人誣陷至抄家滅族,蒙冤十幾年,如果不是他的女兒,為父報仇,殺了當年誣陷他的幾名官員,驚動了朝廷,恐怕也不會有人為他平反。」

「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簡直比戲文還要戲文……」

「說的我都想去看看那出戲了,可惜沒錢啊……」

……

戲文誰不喜歡听,但對于一般的百姓而言,能溫飽已經是奢求,幾文錢買點米蒸大米飯不香嗎,花錢去听戲,那是有錢人的生活……

這時,有人疑惑道︰「你們還不知道,雲煙閣這幾天听戲不花錢……」

有百姓驚訝道︰「還有這種好事?」

「不止是雲煙閣,最近幾天,城外官道旁邊,也有戲子搭了台子,免費演出,有錢的可以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也行……」

「原來城門口的搭的台子是看戲的,早說不收錢,我早就去看了。」

「一起去一起去……」

「等等我……」

……

普通百姓平日里沒有什麼娛樂,對于不要錢就能听的戲文,自然喜聞樂見,雲煙閣戲樓中,場場爆滿,城外的戲台周圍,更是擠滿了百姓。

此時正值農閑,平日里這樣的機會不多,十里八村的百姓,天不亮就搬著凳子前來佔位置。

戲文名叫《趙氏孤兒》,講述的是前朝一名趙氏官員,因為經常替百姓伸冤做主,得罪了京城的權貴,遭受奸臣陷害而滅門,幸存下來的趙氏孤兒,隱忍多年,為家族復仇的故事……

戲文故事曲折離奇,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結尾趙氏孤兒親手斬殺奸臣,為父報仇,更是大快人心,讓百姓們不由的想起了之前的《竇娥冤》。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劇情,永遠是百姓們喜歡看的。

這戲文如此火熱的原因,不止于此,還因為戲文內容,並非杜撰,而是有原型可循,戲文中的趙氏官員,就是十四年前,因為通敵叛國之罪,被誅全族的吏部侍郎李義,女皇已經將他的冤屈昭告大周三十六郡,百姓鮮有不知。

「哎,人都死了,平反冤屈有什麼用?」

「那些人為什麼還能用免死金牌保命,他們都該給那位大人陪葬啊!」

「可惜朝廷被那些人把控,那位大人的女兒伸冤無門,被逼無奈,才親自向那些狗官復仇,不知道朝廷會怎麼處置她?」

「還能怎麼處置,肯定是死罪了,她畢竟也違反了律法……」

「狗屁的律法,律法難道是用來保護凶手的嗎,律法不能還別人公道,還不允許人家自己找回公道,憑什麼那些人誣陷得人家家破人亡,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被枉死的人,卻連最後的血脈都不能留下?」

「這算什麼狗屁的公道?」

……

朝廷昭告天下,讓三十六的百姓都得知此事,原本是想要還李義公道。

沒想到,百姓在了解到這其中的內情之後,群情反而更加激憤。

被誣陷通敵叛國的大人是平反了,但當年害他的那些人呢?

他們依舊活得好好的,繼續做他們的人上之人,而那位大人唯一的後人,卻要被處死……

這樣的平反,到底有什麼意義?

所謂的律法,根本只是用來約束百姓的,那些權貴,一個個的,都可以視律法為無物,用一塊牌子,就能免除死罪,在他們眼中,百姓與可以隨意斬殺的牲畜何異?

在這種憤怒之下,終于有人忍不住道︰「若是那位大人的血脈斷絕了,就真的沒有公道了,不如我們以血書抗議朝廷,保住那位大人的血脈,如何?」

此言一出,立刻就得到了戲台下不少人的響應。

「我同意!」

「算我一個!」

「我家是賣布的,血書要用的布匹,我出了……」

「我回去請村正,發動全村人一起……」

……

短短一日之內,北郡便掀起了一場血書運動,激憤的百姓們四處奔走之下,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在白布之上,按上了自己的指印……

對此,北郡官府,始終旁觀。

同一時間,燕台郡。

幾名百姓走出戲樓,議論紛紛。

「原來于郡尉就是戲文的反派原型,他真的該死啊,虧我還為他難過了。」

「陷害忠良,來換取自己的升遷,太可恨了。」

「據說城外有人寫血書抗議朝廷,我要去,你要不要一起?」

「同去!」

玉山郡。

「原來兩位大人的死,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年的案子已經查清楚了,就算是他們不死,也會被朝廷砍頭。」

「呸,他們活該!」

丹陽郡。

南陽郡。

雲台郡。

……

短短數日之內,大周三十六郡,相似的事情,在不斷發生。

有地方官府,在得知內情之後,未免引發民亂,下令阻止,百姓們不再聚眾,卻將萬民書,一村一村的,暗中傳遞……

神都。

案情大白之後,對于當年涉案之人得處置,也很快就落實。

除了幾名主犯外,當年聯名彈劾李義的官員,都是跟風,如今只是被罰了俸祿,並未有過多的懲罰。

僅僅是懲治了幾名主犯,六部就已經出現了巨大的漏洞,三省也手忙腳亂,如果將那些從犯也一個一個的追責,朝堂恐怕會徹底崩塌。

吏部左侍郎陳堅,已經被處斬決,其余幾人,因為有免死金牌,沒有人能奈他們何。

中書省,值房內,李慕翻開一封折子,折子的內容,是某官員督促朝廷,盡快處理那五名官員被刺一案……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