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戰爭動員令(求訂閱!、求月票、求一切!)
不得不說島田少將這次的運氣實在太差了,雖然王正陽指揮的是塞北兵團航空部隊的主力,但是也僅僅只有四十多架戰機而已。而他的航空部隊單單戰斗機就有五十多架,這還不算數量眾多的轟炸機和運輸機。
要是擱在平時,島田少將還真巴不得塞北兵團的航空隊和他來一個主力決戰。但是現在當他看到中國戰斗機群的時候,島田少將的臉都綠了。
此時的島田少將都嚇傻了,他很後悔臨撤退的時候命令所有的戰機將彈藥全部打出去,原本他是為了給馬崢所部補上最後一槍。
從最後戰斗的痕跡看,島田少將判斷馬崢和他的警衛部隊生還的可能性很小。作為一個有經驗的指揮官,島田少將很清楚這次航空部隊的打擊有多麼的徹底。
盡管馬崢警衛部隊的戰斗力元要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強悍,一如他們的野戰部隊那樣,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戰斗中一共擊落了五十余架帝國戰機。算上運輸機的損失,此戰方面軍折損的戰機數量達到了恐怖的80架,相當于兩個飛行聯隊。
但是再厲害他們也都是普通士兵,不是神,依然逃不了覆滅的命運。在地毯式轟炸下,就算是織田信長重生,也不可能有命在,事實證明戰斗到最後敵軍的陣地上已經在沒有槍聲了。
所以說,其實最後一輪轟炸已經沒有了必要,中國陣地上的抵抗幾乎沒有了。但是為了更加徹底的打擊馬崢,島田少將還是命令航空隊將飛機上最後一點彈藥都打出去。
天津市民眾今天算是大開眼界,在天津上空進行空戰還是頭一次。在防空警報被拉響的第一時間,人們都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往城內外的防空洞。一方面確實是怕日軍的飛機轟炸,另一方面這也是塞北兵團的領導們所要求的。
為了能減少市民們的傷亡,自從上一次馬崢所部攻佔天津之後,就命人在城里城外修建了不少避難用的防空洞。為此每隔一點時間還要組織一到兩次這樣的防空演練,所以民眾們也都習慣了。
盡管這樣做很折騰人,但是這個時代的人民群眾就是有這樣的覺悟,再加上他們也都清楚舉行防空演練是為了他們好,畢竟在空軍方面中國還是遠遠落後于日軍的。
日本每年數千架飛機的產量可不是中國所能比擬的,所以民眾也就產生了抗體,只要防空警報一響,所有人就立即趕往防空洞,而城里的治安立即就被部隊接管。
不過這次顯然不一樣,就在人們剛剛逃進防空洞不久,外面傳來了一陣士兵們的歡呼聲,緊接著不知誰喊了一句「快看,是我們中國的飛機和小日本的飛機在打架呢」。
這年頭陸軍之間的對決就算是普通人也是常見的,但是空軍之間的戰斗可就不常見了,尤其天津這樣的北方城市。在這里從來都是日軍的戰機在耀武揚威,從來都沒有看到中國的飛機來過,唯一一次也是馬崢所部前段時間突襲天津前讓轟炸機群來過一次。
因為罕見,所以很多市民紛紛從防空洞里跑出來,仰起頭看空戰。
「看看快看,掉下來了」
「是啊,真的掉下來了,不知道是小日本的還是我們的,快看看」
「是畫著太陽旗子,是日本的,老鄉們,小日本的飛機被打下來了」
「吼」
「好樣的!」
「揍他狗娘養的!」
這只是一個開始,從那一刻開始,天津的天空像是燒開的水,徹底沸騰了。拖著滾滾濃煙或者巨大的火團的戰機不斷地被擊落,有的甚至在空中就直接解體了。
盡管絕大多數的飛機都看不清身上的標志,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天津民眾的歡呼聲。在他們心里,咱們中國的空中勇士能和小日本在天上打這麼長時間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跡,至于勝敗他們並沒有太高的要求。
勝利固然值得慶賀,也是人們所期盼的,但是失敗了他們也不會怪那些戰士們的,因為他們做的已經很令人滿意了
1942年11月5日,日本國內最大的媒體朝日新聞以頭版頭條的形式刊登了一則名為《大和雄鷹折翼北支那》的特大新聞。
在這則新聞中,日本主流媒體第一次毫不掩飾地承認了在截殺馬崢的戰役中的重大失敗。對于此戰日本高層的評價倒是很中肯,那就是此戰的責任並不能由岡村寧次來承擔,當然也不能由其他一線指揮官承擔。
此戰的失敗完全是因為支那魔鬼將領馬崢實在太過于狡猾了,此人根本不是一個指揮官,而是一個狡猾的狐狸。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日本高層在為岡村寧次以及整個中國派遣軍開月兌,但是也正以為這樣更能從側面說明馬崢所部的強大。
在這則新聞中日軍詳細地刊登了此戰的經過,並且沒有對此戰的真實損失遮遮掩掩,馬崢也是從這則新聞上才搞清楚他的航空隊不但重創了日軍聯合艦隊的一支分艦隊,導致3艘4500噸的巡洋艦和1艘3800噸的驅逐艦沉入海底,另外3艘大型補給船擱淺海灘,此外還有數十艘各類商船受到波及。
最為嚴重的是,青島港岸防部隊在這次大轟炸中損失慘重,而且青島港原本就不算太完善的港口設施再一次徹底被摧毀了,日軍再想投入使用恐怕還得費一大把勁。
另外,此戰日軍華北方面軍航空部隊也遭到了重創,有139架各類飛機被擊落.其中被馬崢的警衛部隊擊落的有77架,被塞北兵團航空部隊擊落的戰機有62架,損失之慘重遠遠超出了日軍高層的承受範圍。
要是說是在和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大會戰中損失這麼多的飛機的話,不管日軍能不能夠承受的起,但是最起碼在感情上是能接受的了得,畢竟中國空軍健兒自開戰以來的表現確實堪稱驚艷。
但是輸給向來是以武器裝備簡陋而聞名的八路軍,而且還是在這麼一場算不上是戰役的戰斗中損失如此慘重,這是岡村寧次以及日軍高層從來都不曾想過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相對于空軍和海軍的損失,那區區一個傘兵聯隊以及一支並不太被重視的特戰隊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因此綜合起來看,日軍這次截殺馬崢可以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來形容,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此之慘重的損失,就算是真正的打一場含金量十足的大型會戰也足夠了,而且還不一定敗,更不一定會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
這則新聞刊登出來之後,整個日本國內頓時嘩然。在日本普通民眾的認知中,大日本帝國是不可戰勝的,帝國陸軍在東南亞、在東亞,乃至整個太平洋地區那是絕對的霸主。
不久前不可戰勝的皇軍還把支那政府軍在緬甸揍得鼻青臉腫的,幾個正規步兵師被打的丟盔棄甲。怎麼突然間就被支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將軍打成這個樣子,叔叔可忍,嬸嬸也不可忍,頓時間日本國內討伐馬崢的吼聲那是一片一片的。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解釋一下,馬崢盡管現在在中國國內聲名鵲起,是一代抗日名將是民族英雄,而且整個日本軍部以及高層都極為看重他。
但是這也只是限制于日本軍界,在日本國內馬崢的名字其實並不比其他人響亮多少,甚至于還比不上國民政府的幾個將軍來的名聲大。
並不是日本人自大看不起馬崢,而是因為日本國內的政治風氣就是這樣。在軍國主義絕對的控制下,日本國內對于輿論控制很嚴格,任何壞消息都必須經過核查之後才可以對外界發布。
這樣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全國一個調,絕大多數的新聞媒體,甚至是政府官員全部都在鼓吹大日本帝國怎麼怎麼強大,大日本皇軍如何如何厲害,是怎麼不可戰勝,甚少報道負面新聞。以至于日本國內的民眾對于戰場上的實際情況了解的並不多,完全是活在迷夢中。
也許這正是日本高層所希望看到的,在全國民眾都在高聲討伐馬崢所部的時候,日本政府趁機宣布了關于進行第3次全國戰爭動員的命令,這次全國動員令涵蓋的範圍之廣遠遠不是前兩次戰爭動員令所能比擬的。
日本政府最新規定,全國凡年齡超過15歲的適齡男女必須進行軍事訓練,超過18歲並且不滿45歲的男子必須全部要應征入伍,任何人不得已任何理由逃月兌兵役。
另外,鑒于帝國正處于戰爭的極度困難期,所以從1942年12月1日起,帝國本土範圍內的所有國民全部實行糧食配給制
這次全國戰爭動員令林林總總一共15條,內容涵蓋了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總結起來就是,日本要集中全部的國力,一定要打贏這場在他們看來還很有希望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