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提要︰
李長安遵循著小黃書的指引,一路向東去尋尸佛,于途中巧遇燕行烈,與其志氣相投便助其奪還白蓮妖女,但因耗盡了封鎮妖女的渡魔針,不得不冒著暴露行蹤的風險去平冶城補給物資。
而另一方面,千佛寺盛典如火如荼之下,一具僵尸卻悄然潛入了化魔窟,以人頭拜祭佛陀……
……………………
圓眼珠的羊前腿曲地,磕頭不止。
面對這怪異一幕,眾人反應不一。
那母子倆畏畏縮縮躲在後面,她們是吃夠了妖魔的苦頭,頗有些草木皆兵的意味兒。而那傅九郎,驚駭之余,頂著兩頰漏風的臉,倒有些躍躍欲試。
至于那白蓮聖女,馬背上老大一黑袋子里便是了。
李長安摩挲著下巴,似乎想到了什麼。燕行烈已走上前去,一手揪住羊角,另一只手抽出一把匕首,擱在了這怪羊的頂門上。
這羊身軀顫抖了幾下,卻也沒有掙扎。
大胡子見狀也不遲疑,把刀尖子斜挑進頭皮,再沿著頭頂、脊背到尾根一路劃下去。刀鋒所過,只見著皮開,卻沒看到肉綻,甚至于連半點血珠子也沒濺出來。
這倒是怪哉。
李長安湊上前去,愕然見著那豁開的皮毛下,不是血肉筋膜,卻是又一層皮膚。膚質光滑細膩就像是……人皮?
這功夫,燕行烈收起匕首,揪住了羊皮用力一扯。
便見著羊皮里滾出個赤條條的婦人!
………………
今天平冶城西門外,那是格外的熱鬧。
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把那城隍廟前堵了個水泄不通。
說道這平冶城隍那也是有來頭的。傳說是百年前,平冶有個豪強作惡,士民百姓苦不堪言,恰巧平冶有一書生略通法術,從鬼神口中得知泰山府君巡游天下,便要途徑這平冶城。書生便夜攔法駕,具呈豪強罪狀,听得府君大怒,讓判官勾了這豪強壽數。但天行有常,不可擅改,取一命便得抵一命,書生也因此暴斃而亡。
平冶百姓感其恩德,為其塑了神像,建了廟宇,推作了平冶城隍,日夜香火供奉不休。
但那是幾十年前的光景。
這些年世道漸壞,百姓連自個兒的生計都成問題,哪兒有余力供奉城隍,再加上這幾年平冶百姓大多改信了一個叫白陽佛的佛陀,這城隍廟便愈發破敗了。
可當下再看這百年老廟,卻是換了梁柱,刷了紅漆,翻新了磚瓦,連那門窗屋檐上都掛起了紅綢彩帶,隨風招搖,好不氣派。
只是可惜,廟主人也就是城隍公與城隍婆,卻被恭恭敬敬請出了廟門。一尊袒胸露乳的佛陀堂而皇之佔了中堂。
一陣子「 里啪啦」爆竹聲響後。
新晉的主持正要引著幾位出資的「大善人」上頭香。
人群里卻出了些騷動。
原是一個瘸腿的乞丐敲著個破碗兒,唱起了曲兒。
「怪世道,怪世道,官作匪,匪坐堂,和尚佔了城隍廟……」
一曲沒玩,便被幾個膘肥體壯的「善信」圍住一頓好打。
這亂糟糟的功夫,老倌兒趁機擠開了人群,再回身把幾只肥羊從人堆里拔了出來。這人與羊身上都沾著草葉與晨露,想來大清早一路趕來的,卻不想被禮佛的信眾堵在了城門外,現在才月兌了身。
他掰著手指清點了數目,便要趕著進城門。
這時,一個小娃子指著老倌兒的羊說道︰
「阿娘,那羊的瞳子咋是圓的咧?」
「胡說啥咧?這羊眼哪兒有圓的?「
娃子的母親掃了一眼,也沒細看,只把小孩兒拉住。這白陽佛喬遷的大喜之日,怎可說這等胡話,趕緊道兒幾聲「阿彌陀佛」。卻沒見著,那羊倌兒頻頻回頭,似乎把這娘倆的身形容貌記熟了,這才驅著羊進了城門。
進了城門,老倌兒沿著牆根,專門挑著偏僻地勢走,穿過一片住了鼠雀與蓬蒿的空棄街巷,最終到了一個孤零零的老舊院子,大門上掛著白字牌匾——敬神莊。
這世間有個說法,說是神佛塑像之類不可驟然棄置,否者便得化作妖魅害人。所以各地但凡有余力,都會設置一座「敬神莊」安置遺棄的神像,這個偏僻的院子恰是這麼一處所在。因著一來位置偏僻,二來不吉利少有人來,倒是成了這老倌兒的窩點。
「刺啦。」
他推開了大門,映目的是座雜草蔓生的大院子以及三件寒磣瓦舍,庭中瘸腿的、斷胳膊的、眇目的、獨耳的、褪去漆彩的……各路神佛或座或立或仰或俯,落在藤蔓與荒草里,一陣子風打著卷兒從門縫里擠進來,帶起幾縷殘香伴著蠓蟲輕飄飄往上升。
老倌兒嘟囔了幾句,還是有些不大習慣這院子,不管來過多少次,總覺得這些神像好似一個個孤魂野鬼,冷泠泠地待著活人。
他吐了口唾沫,把大門門栓抵上,牽著羊進了庭院。
「悉悉索索」的過了一陣。
院子里便少了幾只羊,多了幾個人。
……………………
在這江湖中,人販子雖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最是見不得光的存在,但其中也是有門道的。這一行俗稱「打絮巴」,江南一帶叫「扯絮」。行內流傳著一門詭術,名為「造畜」,即用秘法炮制牲畜毛皮,再用這毛皮裹住活人,便能把人硬生生變作牲畜。此術一經施展,若是長久不解開毛皮,皮里面的人就會徹徹底底變作牲畜。介時,便是剝了皮、剁了肉、下了鍋,那也是形不散、味不移的。
老倌兒也只得了皮毛,手里的羊皮子連人的眼珠子也變不去,若是時間久了,別說徹底變作羊,非得先還了人身,再把那羊皮子撐破了不可。
他把皮子挨個剝下,但見滿院子盡是赤條條,卻頗有姿色的年輕女子,只是各各神色呆滯,雙目無神,口中還留著涎水,被這老倌兒連踢帶拽統統塞進了偏廂。
再把那皮子小心翼翼一一疊好。
此時。
門外頭一陣喧囂,隨後便是「咚咚咚」一陣子又急又快的敲門聲。
老倌兒神色一緊,將手里的皮子藏在角落,便上前貼在了門旁,把一只手摟進懷中,正了正嗓子,作出漫不經心的腔調。
「哪個在叫門?」
門外立刻有人應道︰
「是阿叔回來了麼?我是王成。」
老倌兒神色稍安,下了門栓,推開門來,見著門外幾個後生抬著尊神像,個個累得大汗淋灕。
見了門開,便是一擁而入。
………………
新進這門的是平冶的城隍。
塑成中年官吏模樣,漆彩多有褪色,但周身打理得還算干淨,沒多少灰塵。
那自稱王成的是個眇目的壯實漢子,指揮著幾個後生將城隍爺安置在牆角,便給了幾個銅錢打發走了閑人,又抵上了門戶。
老倌兒坐在了門前,自顧自疊起了羊皮,而王成則開始一一給這些神像上香。院中神像頗多,老倌兒羊皮都疊好了,王成的香卻還沒上完。他冷眼瞧了一陣,開口道︰
「若是這些神佛有靈,先得收拾了你我;若是不靈,你拜它作甚?」
王成依舊規規矩矩地上香叩拜。
「求個心安麼。」
老倌兒呵呵一笑,正巧見著王成在給新來的城隍上香,他尋思在城隍廟時還是一對公婆,怎生到了這兒就這一城隍公形只影單。
「又給抬回去了。」
王城頭也不回地給了答案。
「主持和尚說那廟中孤單,讓那城隍婆于白陽佛作伴去了。」
這答案把老倌兒听了各目瞪口呆,搖頭晃腦地「嘖嘖」好一會兒,直到王成上完香,坐到他面前,問道︰
「這次卻是比預計晚了一天?」
老倌兒接連道了幾聲倒霉,把被傅九郎糾纏到今晨連夜下山的事情,都給講述了一遍。
王成皺起眉頭,似乎把老倌兒的話咀嚼了幾遍,才又開口。
「這次的‘貨’還齊全麼?」
「落下了一只……」老倌兒試探著問道,「要不要棄了這院子?」
「那傅九郎是左近的一個游俠兒,不足為慮,倒是你說的那道士以及隨後的黑衣漢子……」
王成想了一陣。
「听聞最近白蓮教開了懸賞在四下搜尋一人,听你這描述,倒是頗為相似,好似叫什麼燕……」
「燕行烈。」
「沒錯,正是燕行烈。」
王成拍掌一笑,卻忽然瞪園了那只獨眼,那提醒他的聲音可不是旁邊的老倌兒的。頓時,他如同一只炸了毛的野貓,一躍而起,轉身就從牆角里拽出一把短刀,這才順著聲音來源方向看去。
但見牆頭上蹲著一個短發的道人,在道人一旁,一個雙頰貼著狗皮膏藥的少年郎正搖搖晃晃地試圖保持平衡。
「老丈何故不告而別。」
道士笑吟吟說著話,同時躍入院中,而後施施然挪了幾步,隱隱堵住了大門的方向。
老倌兒見了是李長安,稍稍一愣但很快穩下了心神,沖著眇目漢子使了個眼色,回過頭卻是換上一張笑臉。他順著李長安的話頭,道起了不是。
「也是小老兒的不是,光顧著趕時間……」
他向前迎了幾步,又回頭招呼起王成。
「阿成啊你把刀子拿來作甚?放下!放下!這位道長可不是歹人……動手!」
老倌兒笑呵呵又近了幾步,卻是突然變了臉,只是動手的對象不是道士,而是剛跳入院子立足未穩的傅九郎。而那王成也是緊隨其後,操持短刀也不動手,只橫在了道士與傅九郎之間。
傅九郎才立穩腳步,便瞧著了這一幕,哪里不曉得,自己是被對方當成了軟柿子。當即是勃然大怒,腰間新還的配刃也不動用,仗著身高臂長,擺開手臂就去捉那老倌兒的脖頸。
豈料,那老倌兒不閃不避,只把干瘦的身子一縮,蒙頭就朝傅九郎懷中撞進來。傅九郎嘿然一笑,轉手就來擒抱,他卻沒瞧著,老倌兒一只手悄然探入了懷里。
「當心!」
傅九郎耳邊听得一聲提醒,懷中已是一道雪亮銀光暴起。
千鈞一發間,他只覺得領後一緊,竟是被人生生拽退了兩步。
恍惚後,定眼一看,老倌兒手中銀光赫然是一柄魚皮匕首,鋒刃磨得雪亮,映得他五髒六腑生寒。
若不是道長快人一步,自個兒豈不是已被這老倌兒算計得手,當場開膛破肚。
「老賊……。」
傅九郎羞憤不已,咬著牙拔出腰間配刃,便要找回場子。
誰料。
那老倌兒瞧了眼還卷曲在地上翻白眼的王成,又看著道士從始到終都沒出鞘的長劍,干脆地把匕首往地上一扔,束手就擒了。
………………
傅九郎一口子怒氣生生堵在了胸口。
他瞧了眼兩個被五花大綁的人販子,上下槽牙是磨得 嚓作響。但平日又自詡光明磊落,不屑于折辱不能反抗之人,眼下也只能與自個兒置氣。
李長安檢查了一番廂房中的遭拐的婦人,出來便瞧得傅九郎如同走了草的土狗,在院子里轉來轉去,看哪兒哪兒不順眼,嘴里罵罵咧咧。
「呵,這該殺千刀的拐子拜佛倒是挺殷勤……」說著,他拔起一道香,卻是冷笑起來,「倒是抬舉了你,原是拿些沒味兒的劣香糊弄。」
傅九郎這麼一提,李長安才注意到,別看這滿院子青煙裊裊,卻是半點香味兒也無。
「你這話說得可不對。」
老倌兒蒙著頭不搭話,那眇目看守听著有人懷疑他的「虔誠」,卻是不服氣了。
「一檔子歸一檔,俺雖是做的缺德的買賣,但平日里禮佛敬神卻是不曾含糊的。這平冶城里家家拜佛、戶戶燒香,你出去問問,哪個不曉得,這等無味香可是用來孝敬白陽佛的上等法香。」
說罷,他用剩下的一只眼楮瞥了傅九郎一眼。
「虧你傅九還是平冶人……」
「這腌潑才……」
傅九郎當即作色,卻是終究壓不住怒火要修理他一番,卻被李長安伸手攔下。
道士俯身從不知哪家胳膊的神佛前,拔起一柱佛香。
單從工藝上看,卻是如眇目看守所言,是制作精良的好香,只是沒有氣味兒……李長安神色一動,手腕一翻,一道沖龍玉神符便在指尖燃起,而後鼻端一嗅,卻是變了顏色。
道士沉聲問道︰「你說這平冶縣中人人好佛?」
沒等著那王成作答,傅九郎就先嚷嚷著把話頭截去了。
「哪兒有佛陀會搶別家神仙作老婆?我看全是婬祀假佛!」傅九郎啐了一口,卻是話鋒一轉,「不過家家拜佛、戶戶燒香倒也是真,我家許多長輩也拜了這白陽佛。」
說罷,興許是為了證明自個兒是平冶人,他說起了一則傳聞。
「听聞有些個因躲避戰亂來了平冶的蠢蛋,只因信了這佛陀,便寧可妻兒餓死,也要把最後的家當換了香燭拜佛,求個什麼白陽淨土。」
如此荒唐?李長安皺起眉頭。
「既然如此,官府就不曾管制?」
「管制?」傅九郎冷笑道,「這白陽教便是幾位官老爺牽頭引進來的。」
道士點點頭,若有所思。
………………
幾個時辰後,某個僻靜院落。
「這是成梁,是我昔日軍中袍澤,也是這平冶鎮撫司主官。」
照著約定,李長安和燕行烈踫了頭,便被大胡子神秘兮兮地帶到一個僻靜院子,院子里候一個穿著官服的漢子。漢子神態動作都與燕行烈頗為相似,舉止間帶著些軍伍的痕跡,只是有些發福。
「這是玄霄道長,此番能平安抵達平冶,全賴道長出手相助。」
「哪里……」
李長安剛要客氣幾句,不料那漢子推金山倒玉柱般就拜下來,道士趕緊將其扶住。
「這是做什麼?」
「司中這次任務,他人不曉得其中凶險,成某難道不知,若非道長仗義相助,將主怕是……」
剩下的話沒有說出口,他便被大胡子從地上拽了起來。
「燕某欠下的人情自由燕某來償還,哪兒須得你來拜?」
說著,大胡子又拍了拍成梁的肩膀,笑道。
「說過許多次了,不要叫喚我‘將主’,你我已不在軍中,我不再是昔日的折沖都尉,你也不再是當年的中軍將佐,你我二人以兄弟相稱吧。」
說完,不等漢子開口,轉頭對李長安沉聲到︰
「計劃有變,怕要在平冶耽擱一天。」
……
「平冶也沒有渡魔針?!」
這結果出人意料,按照成梁的解釋,這渡魔針雖不十分稀罕,但分發到天下各個衛所,也只能備著一兩根罷了。不巧的是,前些日子平冶鎮撫司剿了個厲害的妖魔,耗費了許多符法器,連壓箱底的渡魔針也用出去了。
「如此說來,想要渡魔針,只得去其他衛所?」
「不必如此。」
成梁解釋道︰
「物資耗盡一事早就報備了,不日就能有新的符法器補入府庫,不過要耽擱些時間。」
「多久?」
「照上頭公文的知會,明日便能送到。」
………………
敘了些陳年舊事,講了些新鮮見聞。
一來成梁有些公務還要處理,二來道士兩人也要略作修整。他便告辭而去,出了院子,七歪八拐轉過幾道街角,卻是突然停住了腳步。
「如何?」
旁邊插進一個急切的聲音。一個光頭似乎在此等候已久,肥頭大耳正是今早佔了城隍廟的主持和尚。
「小聲些!」
成梁作了個噤聲的手勢,拉著主持和尚進了旁邊的無人窄巷。
「沒錯。」
他呲開嘴角,哪兒有半點先前的豪爽,一張臉上滿滿都是陰譎。
「通知少主,聖女就在平冶。」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