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不在,自己又成為了監國的一份子,慶王感覺到那麼的揚眉吐氣。
只是這還遠遠不夠,他沒有忘記,除了自己還有四位監國的重臣,尤其是慶王與左僕射範師通那可是穿一條褲子之人。如果這兩人聯起手來的話,對他將會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也就在乾文帝帶著大軍剛剛出了大梁城,他這便登門分別去了百里府和杜府。
右僕射百里府中,襄王與百里貴可謂是臭氣相同,兩人是一拍即合,定下了聯手同盟。只是在接下來去往杜晉府中的時候,結果並不如人願,這位有著當代大儒之稱的內相,沒有答應襄王的聯盟之請,但也表示不會介入到他與慶王的爭斗之中。
一位同意聯合,一位願意以中立之勢而在,這個結果已是讓襄王十分的滿意。他感覺到自己已經掌握了權力,接下來他是應該做一些什麼,才能彰顯自已這位皇子的存在。
叫來了三位幕僚,襄王詢聲問計。史自通和鄭奇竟然給出了相同的意見,那就是拿蠻人公主開刀。
這一次隨著晉王的出兵,有消息稱蠻人那里也在蠢蠢欲動,以至于新州總兵費青松無力派兵支援大梁城。
若是以往,蠻人有什麼異動實屬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便是襄王想要做些什麼也是做不到的。可是現在不同,蠻人被忠國公打敗了,這一次來到大梁城是尋求聯姻與合作的。
這種時候,蠻人還敢在邊境搞動作,這就是欺負大乾無人。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蠻人公主不在大梁城,即便他們這般做了,乾人也是無可奈何,可現在即然有了可以報復的對像為何不去做些什麼?
慶王可是一直在尋求蠻人的支持,倘若是可以收拾了這位蠻人公主,想必會徹底的激怒蠻人,也會讓慶王與蠻人的合作就此而終斷。更要緊的是蠻人公主現在就在忠國公府,那可是自已的老對頭,現在又逢忠國公和忠成侯都不在城內,可謂是天賜良機。
一,讓大乾百姓知道他襄王要對付異族人的決定,從而引來更多百姓的擁護。
二,借此打擊慶王,打斷他與蠻人可能的聯合。
三,打擊忠國公沈傲,讓他有苦說不出。
三個好處由史自通的口中說出來,听到了襄王的耳中,頓時讓他雙眼發亮,猛然就是一拍椅子的扶手大聲叫好。「好,好,準備一下,本王現在就去見右僕射。」
眼見襄王決定以定,首席幕僚韓策是很想說一些什麼的,但嘴巴艱難的張開之後又重新的閉上。這個時候的襄王是如此的激動,在說什麼也是沒有用的。
但是韓策並不看好這一行動。並不是說忠國公府就是老虎的模不得,而是以忠國公的性子一旦他平安的回來了,知道有人拿他的府邸說事,豈又能善罷干休?
難道平時在忠國公府手中吃的虧還少嗎?
只是現在的韓策早已經不同以往。他與襄王之間已起了隔閡,現在有什麼事情襄王也不會首先問計于他,他似乎快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之人。
「哎,是時候離開了。」韓策這般想著,就將早放于身上的那份辭呈拿了出來。這是他早就已經寫好的,但遲遲沒有拿出,是因為他還惦念著與襄王之間的那份情誼。
但當襄王都不在乎這份情誼的時候,他還何必要捧著不放?
「殿下,臣老了,最近身體也不好,想要回鄉養老了。」襄王正激動的在侍女的伺候下穿著外衣的時候,韓策開口說了一句讓對方十分掃興的話來。
「嗯?此事容後再議吧。」襄王皺了一個眉頭,並沒有說答應,也沒有說挽留。他又何償感受不到韓策與他有些離心離德?按說這個時候是應該放人離開,畢竟人各有志不是。
且現在有了史自通和鄭奇之後,很多事情都有兩人給他出主意,韓策的作用已是放到了最低,也不是不可或缺之人,但襄王沒有讓此人離開所為的只是一個名聲而已。
襄王雖然有時候無賴,更多的時候還任性,喜歡沖動,但做為皇子,他依然還是很要面子的。
大家都知道韓策曾經是自已的首席幕僚,是自己身邊出主意的人。如果現在他就這樣離開了,別人會怎麼想呢?
會不會認為自已身為襄王,實則無容人之量?
一旦外界之人形成了這個印像那就不好了,眼看著現在自已成為了五位監國大臣之一,正是要想辦法在朝廷中加大自已影響力的時候,正應該讓更多人來投效自已的時候,韓策的離開只會放出不好的信號,讓別人以為他無法容人,這不是在耽誤他的大事嗎?
這便有了襄王心理上已經放棄了韓策,但還不會松口的現實。
只是扔下了這一句話說後,襄王便疾步離去,留下了史自通和鄭奇冷笑般看向著韓策,那眼神之中分明是充滿了譏諷與嘲笑。
韓策將這些目光收于眼底之中,只是感覺到一陣陣的心涼。
怎麼說也跟了襄王這麼久,即便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更不要提他以前可是沒少給襄王出主意,立過了無數的功勞。現在自己遞上了辭呈,你不應該是挽留一下嗎?
哪怕就是像征性的挽留一下也好,如此他就可以來了一個三請三辭,這才合古人的謙虛、禮讓之風。
可是現在,只是以一句再議便算是了事了,就好似這是一件極小的事情一般,韓策的心中首先就接受不了。在看向史自通兩人那嘲諷的目光,這一刻他只是感覺到心涼如冰,渾身都忍不住顫栗起來。
襄王卻是沒有理會那麼多,有了史自通,尤其是借用史自通聯系上了宗正之後,韓策在他眼中的作用已經變得極小。可即便是如此,韓策遞上了辭呈還是讓他十分的不滿。
自古只有主子不要奴才了,哪里有奴才可以先不要主子的。即是這樣,先諒著他就是,對了,回頭還得吩咐一聲,停了韓策的俸祿,好好的惡心他一下。
襄王有時候吝嗇起來,那是連地皮都要再刮下一層的,即然韓策已經沒有用了,那這份俸祿當然是能省即省。
也就是從此之後,韓策開始過上了沒有收入的生活。而知道這件事情的史自通和鄭奇,更是推波助瀾,把這件事情傳播了出去,並不斷安排人去找韓家的麻煩,更是安排人給韓策的兒子韓忠設了一個圈套,使其攤上了官司,讓韓家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卻說襄王去了右僕射府,說出了自己的主意。值此可以打擊慶王和忠國公的機會,百里貴當然會贊同。但是按著百里貴的意思,現在即便是提了出來,怕是慶王和左僕射範師通也會阻攔,不如先造勢,把蠻人的不講義氣之事先宣揚的滿城知曉,到時候就掌握了大義,那個時候再提拿人的時候,便是慶王也不好阻撓,不然就會被世人視為國賊,那時才是動手的最佳機會。
如此,沈傲出城去救忠成侯,以命相拼時;大乾皇帝親自出征,以圖江山時,襄王卻在後面搞著自己的小動作,想要玩公報私仇的把戲,開始派人四處散布著謠言。
三天的時間,襄王和百里貴的有意推助之下,蠻人便被形容成了一個不講道理,卑鄙小人的形像。因此,大蠻驛館之外,不知道被多少被利用的百姓扔上了雞蛋和各種蔬菜,以至于里面的人非必要都不敢在出來了。
俄雅丹好一些,她在白秋彤的邀請之下入住到了忠國公府。
這里不僅有護衛牢牢的防守著安全,且這些時間忠國公為百姓所做之事大家皆是心中有數,使得沒有百姓會對這里指指點點。縱然有不知情的人有這樣的想法,也會被其它的百姓所勸阻。
大蠻驛館的人連門都不敢出,听說連基本的吃食都送不進去了,忠國公府卻是平靜如常。在第五天的時候,襄王終于等不及了,他以監國大臣之一的名義決定以行政的手腕干預此事,他相信只要把蠻人公主從忠國公府中轟出來,便是那些百姓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了。
至于說忠國公府會不會放人?
頂著那麼大的壓力,敢不放人?
如果不放人最好,那樣的話他就可以把矛頭直指忠國公府,也讓好大梁城中的百姓看一看,所謂的愛國的忠國公到底真正的嘴臉是什麼樣子。
沒有與其它監國大臣去商議,襄王私自決定下,在第五天的上午,忠國公府門外便來了一眾三十人左右的衙役隊伍,他們會給忠國公府以壓力,讓他們把蠻人公主交出來。
府外突然來了三十衙役,這般的動靜引來了不少百姓的圍觀,但礙于沈傲為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遠遠得看著而已,沒有人走到近前。
倒是那些衙役們通通通的砸著大門,直喊著交出蠻人公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