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唐傲笑著點點頭,回身看向曾桐說道︰「巡視制度要堅持下去,具體人員需要在知州府備案,此事就由先生來負責吧。」
「諾。」曾桐心中苦笑,巡視制度成為了一張壓在官員身上的巨石,怕是以後的官員更要自律一些了。但這是唐傲下的命令,他又不能違抗,只能點頭答應著。
終于算是處理完了這里的事情,唐傲知道也是時候要離開了。不然聞訊而來的百姓越來越多,想離開會更難。只是要臨走之時,唐傲還是不忘記已經被砍頭的赫連雷,「你過來,帶著你家主子的頭回去,順便告訴那些個有其它想法的北狄權貴們,本王就在這里等著他們來,如果不想之前石勒城被攻下的一幕重新上演的話,大可以揮兵而來,只是這一次,你們就不會有那麼好運了,本王可以保證。」
扔下這句足以讓北狄人心驚膽顫之言後,唐傲便帶著五女離開。但今天的事情注定不算是完,還會繼續的流傳下去,像是什麼吉王怒斬北狄權貴,什麼吉王明察秋毫、為民做主,吉王懲治無良官員,痛殺異狄人,揚我國威等等,被編成不少的版本開始向外流傳著。
曾桐也听說了好幾個版本,但也只是听听而已,做為知州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就像是孟思道的事情,唐傲雖然沒有當眾斬了他,但也是當眾做了這個決定,也就是說孟思道是必死無疑的。
為了這件事情,不少的官員听說了之後,都來替其求情,大意就是孟思道是想要息事寧人,這也是之前曾桐的意思,說不要讓與北狄起沖突的命令就是知州府下達的,孟思道不過就是按其意思而做罷了,何罪之有。
且孟家也是吉州有名的清貴,指的就是出了不少的讀書人,在當地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這可是為難了曾桐,他生怕會出現什麼問題,便去了一趟吉王府,找到了唐傲,說明了此事的重要性,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救下孟思道一條性命來。
唐傲座在主殿中認真的听著,心中卻在想著權貴之勢果然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要說唐傲自來到吉州之後,幾次對權貴出手,他以為已經打擊了權貴的勢力,讓他們安份了下來。可現在來看,他們不是真的安份了下來,而是並沒有尋到合適的機會。旦有機會便有死灰復燃之勢。
權貴之禍,于唐傲的眼中,並不亞于異族入侵。一種是戰場層面上的,會有很大的傷痛,但會恢復的很快,只需異族離開,給乾人百姓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勤勞的百姓便會讓一切恢復起來。
反觀權貴之禍,卻如依附于人體上的寄生蟲一般,平時是看不到的,但它卻無時不刻影響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或許用不了多少年,權貴又會成為天下的主人,動搖到統治者的根基。真到那個時候,任何于民而利的政策,傷權貴的法律怕都無法執行。
百姓無糧可吃,無房可住,無衣可穿,天下大亂只會再度升起而已。
「孟思道的事情,是本王當著百姓之面下的命令,豈能更改,他必須要死。」唐傲搖了搖頭,他是不會向權貴低頭的,這等于是自已在動搖吉州的根基,這樣的蠢事他不會去做。自已打下的江山,他更沒有義務要分給權貴一部分。
且從中原戰場上,唐傲已然看出了權貴的為禍之罪。看起來現在只有乾文帝和乾英帝在打,其它藩王都在看著熱鬧。只是當真以為那些藩王們不想動手嗎?
天下大亂之時,也是梟雄輩出的年代,有野心之人都是會跳出來爭奪天下的。可為何這麼長時間過去,卻沒有其它的藩王參與其中,當真是他們沒有野心?
答案當然不是。若是藩王們沒有野心,也就不敢提出自治之事。他們之所以沒有參戰,無非就是內部意見不統一罷了,或是說很多權貴沒有被說服,藩王得不到當地權貴的支持,便是實力有限,無法出兵。
權貴們向來就是沒有好處不會出手。太平年間,他們享受著太多的好政策,他們趴在百姓身上吸血,吸的是不亦樂乎。可是一旦發生戰爭的話,或許他們的好處會更多,可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會被打敗,如此一來的話,實力就會大損。那好好的日子不過,為什麼要去賭呢?
除非是人家殺到了家門口,自身的安全都無法保障了,不然的話,權貴是不會輕易的支持戰爭之事發生。這也是為何中原大戰一直規模不大,影響之地狹小的原因所在。
前車之鑒擺在那里,唐傲就不得不去考慮,他可不想以後的子孫做什麼事情還要看權貴的臉色,那一旦以後的政令損失了權貴的利益,是不是無法執行下去,甚至會搖動統治者的根基呢?
大乾很大,大到就算是周邊所有的小國加在一起,論及人口也是遠遠不如。可是大乾的軍事並不強大,那是為何?
還不是因為內有蛀蟲,有這些自私自利的權貴存在,每當政令下達,先要看于他們有沒有利。有利則能推行,無利卻是寸步難行,這種事事要看人臉色行事的感覺,唐傲是一刻也不想要承受下去。
深吸了一口氣,似乎像是下了某種決定一般,唐傲開了口,「命令,十日之內吉州、遼州、古州三地取消私兵護院之存在。」
「啊!什麼?殿下,不可呀。」聞听此言的曾桐是大驚失色,他想不到自己不過就是想要替孟思道求一條活命的機會而已,卻引來了唐傲如此之大的反彈。私兵和護院是什麼,那就是權貴的命,正是有此相助,他們才能夠保障自己權益的同時,適當還能威脅一下當權者,那讓他們去除了私兵和護院,他們怎麼會同意?
並沒有理會曾桐的反對,唐傲繼續說道︰「命令撼山衛由高麗而回。吉州兩千、古州三千、遼州五千分別駐扎。」
又一道命令而出,這是唐傲開始做著防備權貴的軍事準備了。權貴中,幾次收拾下來,吉州最少、古州次之,遼州最多。這便有了兵力上的如此分布。
「好了,下去執行吧。權貴之禍于本王這里必須要解決。」唐傲下定了決心,盡管他知道這很大可能會引發內亂,盡管他知道現在的時機並不好,高麗未滅,北狄與匈奴蠢蠢欲動之下,在引得內部不穩,實為非智之舉。但唐傲還是決定要這樣去做。即然是暴風雨要來,那就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唐傲沒有選擇低頭,反而是采取了更為強硬的態度,這出乎了曾桐的意料,在他們這樣的人看來,做事情要循序漸進才是,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問題,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歷代帝王不都是如此嗎?
然,曾桐忘記了一件事情,正是因為漢文化有時候太過講究于溫吞之術,才使得漢人一直無法得到真正的統一,直到秦始皇的出現。
盡管在他之上有著幾代贏氏人的努力,但不能否認的是,嬴政的性格之剛毅與果斷,這才在他的時代平了六國,統一全國。倘若他信心並不堅定,想著用懷柔手段來解決問題,那最終只會把麻煩交給下一代,而不會在他這里就統一天下。
反之,若是始皇帝沒有下定決心,把問題交給自己的後代,一旦後代中出現一位非賢君之人,那會是什麼樣的下場呢?就像是秦二世而亡,或許沒有始皇帝的努力和一統天下,秦就會在下一代進入到衰落期,就此再難一統天下。
又或許還要經歷無數載的努力,天下終會出現一個果敢之人行一統之事,但是不是秦那就兩說了。
即是唐傲來到了這個世上,他就一定要做一些什麼。為了乾人也好,漢人也罷真正的強大起來,他就要做一些別人不敢去做,或是無法做成的事情。哪怕前方是荊棘遍地,他也無怨無悔,不會回頭。
吉州,唐傲的命令就是聖旨,曾桐服從還好,不服從的話,隨時會換掉他。正是知曉這個道理,曾桐無法反對,他也不能反對,因為他同樣看出了權貴之患。
他也想過要解決,只是相對而言,他的方法更為保守,或是說是要把問題扔給下一代人罷了。即是唐傲下定了決心,他唯有服從而已。
孟思道被斬了,斬于在街市之上,很多百姓,很多權貴看了一個清清楚楚。一時間權貴們是人群激憤,在他們看來,孟思道並沒有錯,執行的就是上面的命令,唯一要說被置疑之地,那就是對異族的態度不夠堅硬而已,可罪不治死吧。
唇亡而齒寒,為了以後自身的安危,他們也不得不跳起來反對,質疑著。
權貴們自認已經做出了讓步,比如說自願送家族中年輕子弟到龍院中讀書,按著吉王的規則去做事,畢業之後分配成為各地的官員,一切也都按著吉王的政令行事。可現在,人說殺還是給殺了,只是因為對異族不夠強硬,沒有替百姓說話的原因就被殺了,這實在讓他們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