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冷眼旁觀,見這些人分工配合,搭架子的搭架子,綁木頭的綁木頭,雖然人數重多,做起事來卻是進退有序,忙而不亂,顯然此前已不知道練習了多少次,才會如此熟練。眼看著一座木城出現在後院,雖然城牆不高,卻也甚是牢固。而且以鐵板充當城垛,即便敵人以火箭來攻,木城卻也不會被燒毀。可見紀定中籌劃此事之時,想得極是周到。
陸家和趙家諸人見此情形,一個個臉色大變,心下又是吃驚,又是佩服。
聶老太爺見木城搭建得有模有樣,微微一笑,轉頭對厲秋風道︰「厲大人,這里已經沒有什麼事情了,咱們再到前院去瞧瞧罷。」
厲秋風點了點頭,道︰「老太爺籌劃縝密,指揮若定,厲某佩服。」
聶老太爺搖了搖頭,道︰「厲大人謬贊了。此計原本是要對付徐家的,只是一直沒有用上。咱們之所以不預先將木城立起,便是擔心海賊派人混入城中,見城隍廟中立起了木城,知道咱們已經預做準備,便不會輕易進城。這幾年百行花了一兩萬兩銀子,除了用來采辦物料之外,還雇佣了修武縣城內一千七百多民夫,在這城隍廟中練習了二十余次,這才能在半個多時辰內搭起木城。木城立起來之後,就算有數萬敵軍,幾個時辰之內也攻不進來。」
他說完之後,便即走下了石階。厲秋風跟在他身後,兩人向前院走去。待穿過角門之後,看到前院的情形,厲秋風不由大吃一驚。
只見前院也已立起了木城,數百名民夫正在四處忙活,在木城頂端加固鐵板。還有人將一捆捆的羽箭搬到了木城頂端,每隔不遠便放上一座捆。而雷拳門、史家刀、碧雲塢門下的弟子和幫眾正在前院集結,一眼望去黑壓壓一片,幾乎將整座前院都填滿了。另外還有二三百名公差捕快也在院子中排成隊伍,幾名捕快頭目正在喝斥眾人不要亂動。
厲秋風見此心形,心下驚駭。這城隍廟規模雖然不小,只是現在涌進來上千人,登時顯得擁擠不堪。他沒有想到聶家謀劃如此縝密,竟然在半個時辰之內,便將一座廟宇變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若是這上千人登上木城布防,別說幾百名倭寇,就算是上萬名野戰大軍,也別想輕易攻入廟中。
厲秋風心下暗想,想不到聶家如此厲害,眨眼之間便將城隍廟變成了堡壘。如此一來,只要能將倭寇拖上三四個時辰,待到了傍晚時分,華山、峨嵋、青城、峨嵋等江湖幫派便能趕到城外。到時咱們前後夾擊,非將倭寇殺得片甲不留不可。
張百行正在院子中得意洋洋地指揮眾人列隊,見聶老太爺走了出來,急忙迎上前來,口中說道︰「大伯伯,您還有什麼吩咐?」
聶老太爺道︰「百行,你為咱們聶家出了大力,事成之後,至少要給你一個知府做一做。」
張百行得意地一笑,道︰「多謝大伯伯抬舉。都是定中大哥的計謀,佷兒只不過是跑跑腿罷了。」
聶老太爺點了點頭,道︰「木城已搭建的差不多了,你安排人手到城上防守。待到倭寇的大頭目進入廟中之後,便將廟門關閉。咱們在廟內圍攻倭寇的頭目,你和定南帶人守住木城,多用弓箭殺傷敵人。待咱們殺了廟內的倭寇頭目之後,便可轉守為攻,殺出廟外,將倭寇盡數消滅。」
張百行道︰「佷兒知道了。定中大哥定下此計之後,咱們在這城隍廟中已練習了幾十遍,閉著眼楮也能做得絲毫不差。大伯伯盡管放心便是。」
聶老太爺道︰「如此最好。你不必管我,去辦你的事情罷。」
張百行答應了一聲,便即轉身走到史家刀、雷拳門和碧雲塢諸人面前,將史念豪、楊子喬、蔡笑三人叫到了一處,低聲吩咐了幾句。史念豪等三人點了點頭,回到各自的門人弟子面前發號施令。只見人流滾滾,眾人按照各自幫派首腦人物的吩咐,分頭登上了木城,隨後蹲坐在鐵板後面,靜等敵人來攻。
張百行又將幾名公差捕快的頭目叫了過來,要他們守在院子中。隨時監視木城上的情形,若是有人膽怯後退,便要上去拿人。
厲秋風見張百行發號施令,將守御之事布置得井井有條,心下暗想,自從自己到了修武縣城之後,一直以為張百行是一個飛揚跋扈的傲慢小人。只不過此時見他處事縝密,絕對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庸人。厲秋風心下暗想,不只要提防紀定中等人,就連這個張百行,卻也絕對不能輕視。
轉眼之間,近千人登上了木城。剩下的公差捕快也紛紛散開,在院子中每隔一步便站著一人,緊緊盯著木城頂端。
聶老太爺轉頭對厲秋風道︰「倭寇到了廟外,看不到廟內的木城。想來不會起疑心。他們的大頭目進入廟中之後,咱們便關閉廟門,給他來一個甕中捉鱉。留在廟外的倭寇若是想要沖進來救人,咱們便放箭射他們,不讓他們靠近城隍廟。待咱們殺了倭寇的頭目之後,便即沖出廟外,追殺倭寇。這些賊寇沒了頭領指揮,定然亂了陣腳,咱們便可趁機追殺。」
厲秋風听聶老太爺如此一說,心下倒有些驚疑。他原本以為聶老太爺和紀定中定下此計,是想利用倭寇先將陸、趙、杜三家除去。可是听聶老太爺的安排,要先將倭寇頭目誘入城隍廟中,將其與大股倭寇隔開,然後在城隍廟內先將大頭目殺掉,再除掉廟外的倭寇。只是如此一來,倒似聶家要與陸、趙、杜三家聯手,與倭寇決一死戰,與自己最初的猜測卻是全然不同。
聶老太爺見厲秋風沉吟不語,接著說道︰「厲大人,你瞧老朽這些手段,能有幾分勝算?」
厲秋風這才回過神來,口中說道︰「老先生高見,厲某只有佩服的份兒,哪敢對老先生的計謀說東道西?」
聶老太爺嘆了一口氣,道︰「當年老朽在京城吏部做官,曾經有幸見過正德朝時的幾位名將的風采。如後來平滅寧王之亂的王守仁。當年我在吏部做侍郎,王先生在兵部做主事,我與他多有交往,言談甚歡。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一位博學之士,精通兵法,武功卻也不弱,對他都極是佩服。但是提督軍務太監張忠卻認為王先生以文士授兵部主事,定然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夸夸其談的白面書生,對王先生極為輕視。有一次兵部主持京城三大營閱兵,張忠親臨校場檢閱。看到王先生隨侍在側,他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強令王先生當眾射箭,想以此令先生出丑。卻不料王先生彎弓搭箭,隨手連發三箭,三箭皆中靶心,全軍為之歡呼,令張忠十分尷尬。後來王先生消滅寧王叛軍,不出兩個月便枚平了一場動搖大明國本的大亂,絕非僥幸之事。若是王先生還在人世,豈容倭寇如此猖獗?」
厲秋風听聶老太爺提起了王守仁的事跡,心想這個老家伙狂妄之極。他這番話明面上推崇王守仁,骨子里卻是自夸自贊。王守仁平滅寧王之亂,立下不世奇功,自然于兵法之上少有人敵。而聶老太爺既然與王守仁「多有交往,言談甚歡」,以才能而論,自然也不在王守仁之下。看樣子聶家諸人雖然一直隱姓埋名,不過個個都不是自甘平庸之輩。他們滅了徐家之後,定然不甘心繼續隱居于封門村之中,一定會出山做官,一顯身手。這一家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輩,隱忍了這麼些年,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非弄得天下大亂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