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九一直沉默不語,此時听王小魚說話,他搖了搖頭,對王小魚說道︰「王姑娘有所不知,自古以來,若是有人想在城里犯上作亂,第一件事便是要將大牢打開,放出犯人,耶律倍不過是依樣畫葫蘆罷了。此人自幼讀了許多漢人寫的書,這些書果然沒有白讀。」
王小魚沒有想到戚九竟然幫著馮渭說話,心下大為不滿,雙眉一挑,口中說道︰「我怎麼沒在書上看過這些事情,你是故意騙我罷?」
戚九沉聲說道︰「書中寫的明明白白,漢高祖劉邦起兵之時,便在蕭何等人的幫助之下,先將縣城大牢打開,放出被關押的犯人。後來光武帝劉秀、唐高祖李淵等人無不如此行事。」
戚九說到這里,略停了停,這才接著說道︰「王姑娘,你大概听說書先生講過瓦崗寨英雄的故事罷?其中有一段說的是程咬金、徐茂公等好漢為了從靠山王楊林的軍營中救出秦叔寶,混進了登州城,四處放火,使得楊林空有數十萬大軍,卻拿眾英雄沒什麼辦法。王姑娘還記得程咬金一伙好漢放火之後,立即干了一件什麼事情麼?」
王小魚听戚九說到這里,雙手一拍,大聲說道︰「我當然記得。這段書叫做鬧登州,程咬金和尤俊達為一路,在登州城四處放火,又打開登州大牢,將犯人盡數放了出來。」
王小魚說到這里,不由皺緊了眉頭,思忖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程咬金、徐茂公都是大英雄,大豪杰,尤俊達雖然武藝稀松平常,不過平日里劫富濟貧,做了許多好事。按理說他們都是好人,為何大鬧登州之時,也要像耶律倍一般,將大牢打開,放出那些犯人?」
戚九接口說道︰「雖然說書先生講的故事不一定都是真的,不過歷朝歷代,凡是有人要作亂,都會打破城里的大牢,將犯人放了出來。這樣做有兩個最大的好處,一是犯人大多是凶惡之徒,又被官府在大牢中關得久了,每日里吃不飽穿不暖不說,還要遭受牢頭、看守的欺侮,個個全身都是戾氣。一旦有人將他們放了出來,必定會在城中到處殺人放火,搶奪財物,奸**女。如此一來,城中大亂,官兵只顧著去捉拿逃出大牢之後到處殺人放火的犯人,想要作亂的那些人便有機可乘,趁著官兵在城中到處搜尋之時,一舉攻入衙門,殺掉官員。到了那時,城中的官兵群龍無首,自然不是作亂之人的對手。」
戚九說到這里,見王小魚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接著說道︰「第二個好處,便是這些犯人都知道一旦自己再被官府拿住,只能是死路一條。而且不只自己要掉腦袋,只怕父母妻兒也不能幸免。為了能夠僥幸活下去,他們只有跟隨作亂之人一起與官府相抗,或許還有一條生路。這些犯人大半都是凶悍之徒,若是拿起了刀槍,比官兵還要凶殘和狠毒。作亂之人得了這些犯人相助,更有把握對付前來平亂的官兵。是以自古以來凡是有人在城里作亂,第一件事便是打破大牢,將犯人放了出來。」
王小魚恍然大悟,听戚九說完之後,她破天荒地沒有反駁,只是點了點頭,便即沉默不語。馮渭見王小魚如此模樣,心下暗想,這個小丫頭全無見識,與她多說無益。念及此處,馮渭不再理會王小魚,自顧自地接著說道︰「直到天光大亮之後,耶律倍才領著十幾名親信出現在眾人面前。有幾名犯人殺紅了眼楮,雖然被耶律倍等人阻止,兀自不肯停手,還要接著殺人搶錢。耶律倍干淨利落地砍下了幾個犯人的腦袋,嚇得其余諸人再也不敢胡亂行事。
「耶律倍嚇住了眾人,這才自承身份。眾人听說他便是東丹國國王耶律倍,都有些不敢相信。耶律倍對眾人說道,自己受了奸臣的陷害,名義上是東丹國的國王,其實與犯人無異,每日被關在王宮之中,受了許多苦楚。不過他總算找到了機會,殺掉了國相,逃出王宮。如今朝廷奸臣當道,陷害忠良,須得殺盡這些奸臣,才能有一條活路。
「被耶律倍放出來的犯人在城中鬧了大半夜,害死了數千百姓,剩下的百姓奮起抗爭,與犯人打得難分難解。其時百姓不曉得犯人是被耶律倍放出來的,還以為他是來搭救百姓的救星,紛紛跪倒在地,哀求耶律倍趕走犯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那些犯人雖然被耶律倍的花言巧語說動,不過心下兀自有些遲疑。犯人的頭目對耶律倍大聲說道,咱們都是渤海國的遺民,國破之時,便知道契丹人不會放過自己。能苟活到今日,無非是契丹人想逼著自己為他們賣命罷了。如今渤海國已經滅亡,就算幫助耶律倍殺掉朝廷中的奸臣,于他們這些亡國遺民也沒有半點好處。
「耶律倍對眾人說道,百余年來,大遼與渤海國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並無戰事。只是遼國朝廷中的奸臣向皇帝進了讒言, 誘騙皇帝派兵攻打渤海國,這才起了戰亂。此番若是殺掉那些奸臣,耶律倍一定說服遼國皇帝,將舊地還給渤海國百姓。兩國從此結為秦晉之好,絕對不再刀兵相向。
「那些犯人听耶律倍如此一說,又知道耶律倍是遼國皇太子,這才相信他說的話。城中的百姓和犯人紛紛聚攏起來,耶律倍從中挑選了三千名壯漢,編為一支軍隊,帶領他們向遼國京城進發。
「耶律倍雖然被耶律阿保機困在了東丹國,不過朝廷並未發出廢除皇太子名號的明旨,是以每到一座城池,耶律倍便以皇太子的名頭詐開城門,隨後依樣畫葫蘆,先是打開城中的大牢,放出犯人,使得城中大亂。他趁機帶領兵馬沖入衙門,斬殺官員,隨後再蠱惑百姓和犯人加入他的軍隊。不出數日,耶律倍手下已經有了一支三萬多人的大軍。他帶領著這隊人馬,浩浩蕩蕩向西而去,一直到了遼國京城。
「其時耶律德光剛剛趕回京城。听說耶律倍率領一支兵馬到了京城之外,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大驚失色。兩人都知道耶律倍善能用兵,若是廝殺起來,只怕不是他的對手。而且耶律阿保機在世之時,雖然對耶律倍多有打壓,不過並未發出明詔廢除耶律倍的太子名號,遼國皇室貴族和朝廷大臣之中,有許多人對耶律倍並無惡感。若是述律平和耶律德光不許耶律倍進城,甚至派兵剿殺耶律倍,就算能夠打贏這一仗,只怕契丹貴族和大臣不服氣,必定會生出大亂。是以述律平和耶律德光心中雖然一萬個不情願,最後還是不得不打開城門,讓耶律倍進入了京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