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作者︰安喜縣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司徒橋和清風道人、厲秋風三人說起昭陵、乾陵、永泰公主陵,以及鐘繇、王羲之等人的姓名,群豪大半倒是稀里糊涂,不知道三人在說些什麼。劉涌久居華山,在陝西境內,距離這些地方不遠,是以對于三人所說的事情大半明白,只是其中的細節卻也並不十分清楚。至于慕容丹硯,鐘繇、王羲之的字她臨摹過,《蘭亭集序》的抄本卻也見過。至于什麼昭陵、乾陵卻沒有听說過。永泰公主之名,更是第一次听到。是以她瞪大了眼楮,眼巴巴地望著厲秋風,只盼他為自己解釋,免得自己一頭霧水。

此時寒氣兀自不斷向大殿內涌入,大殿右側的火球也越來越大,火焰大半變為藍色,火苗呼呼作響。厲秋風心下焦急,雖然知道慕容丹硯的心思,只是此時哪還有閑暇細說。何況他雖然知曉這些人名,只不過所知也不甚多。

司徒橋知道群豪大半肚子中墨水不多,正是賣弄自己學識的大好機會。當下雙手一背,在地上踱了幾步。只不過此時身前寒氣逼人,背後火焰灼熱,他踱步的範圍有限,不能隨意揮灑自如,未免有些遺憾。

只听司徒橋說道︰「《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確是世間無價之寶。故老相傳,永和九年,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與文友、親族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聚會于山陰之蘭亭,飲酒賦詩。王羲之以蠶繭紙、鼠須筆乘醉作序,計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字。酒醒之後,他又重寫了數百遍,卻均不如醉中所書。王羲之一聲長嘆,擲筆于地,將那醉中所書的《蘭亭集序》拿在手中,連稱這副字為自己‘最得意書’。自此之後,王羲之視《蘭亭集序》為王家傳家之寶,死前留下遺囑,此書絕對不許離開王家,須得代代相傳。只是《蘭亭集序》傳到王家第七世孫時,這人不知何故出家為僧,法號智永。

「智永和尚出家之時並未娶妻,身後自然沒有子嗣。他倒是一個灑月兌之人,圓寂之前,將祖傳的《蘭亭集序》傳給了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卻也是一個識貨之人,得到《蘭亭集序》之後也是視若珍寶,秘不外露。其時已是大唐初年,李世民尚未登基稱帝,被封為秦王。他喜好王羲之的書法,雖戎馬倥傯,軍務繁忙,每日閑暇之時,也要臨習王羲之的字。他對《蘭亭集序》真跡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懸賞索求,但是一直沒有找到。

「古人說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世民身邊親信之人知道他的心思,個個都想將《蘭亭集序》弄到手中,好獻給李世民,換一個錦繡前程。後來打听到《蘭亭集序》落在辨才手中,李世民三次召見辯才,欲以重金求得《蘭亭集序》。辨才將《蘭亭集序》視若性命,自然不肯獻出,便詭稱戰亂之時早已遺失。李世民雖然知道這和尚說謊,只是其時尚未登基稱帝,為得民心,自然不能強取硬奪。只不過每每想到此事,未免悵然若失。他手下的大謀士房玄齡知道主子的心思,便對李世民說道,監察御史蕭翼極富智計,定有法子將《蘭亭集序》從辨才手中弄來獻給秦王。

「蕭翼受李世民所托,自然挖空心思來辦這事情。他一番謀劃,喬裝成一位潦倒書生,于某日深夜,佯裝昏倒在辯才和尚所居的寺廟之外。僧人早上打開寺門,見有人昏倒在寺門外,自然將他救入寺中。這蕭翼也真是了得,為成大事,已是五日未食,三日未飲。是以辨才和尚雖然機靈,見他如此模樣,卻也被他瞞過了。待蕭翼醒來之後,與辨才和尚一番攀談。他出發之前早就將辨才和尚的事情打探得極為清楚,是以談話之際,句句都投其所好,辨才和尚大為欣喜,與蕭翼弈棋吟詠,論書作畫,竟然成了忘年交。兩人越談越是投機,一日酒酣之時,辨才和尚失了戒備,與蕭翼聊到高興處,竟然將他藏在屋梁上的《蘭亭集序》真跡取了下來,出示給蕭翼欣賞。

「蕭翼見了這副真跡,自然是大喜過望。當晚便命令早已窺伺在寺外的隨從潛入寺內,將懸于梁上的《蘭亭集序》真跡盜走。次日一早,蕭翼也匆匆離開寺院,帶著《蘭亭集序》回轉長安向李世民復命。辯才和尚喝的大醉,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醒來。待得听說那潦倒書生一早便已離開寺院,想起昨夜之事,立時知道事情不妙。他取來梯子,爬到梁上取出裝有《蘭亭集序》的盒子,里面卻是空空如也。辨才和尚知道自己上了大當,羞憤之下,從梯子上摔了下來,當場便受了重傷。寺中的僧人雖全力救治,他也只拖了三四天便一命嗚呼。」

司徒橋說到這里,慕容丹硯說道︰「唐太宗李世民號稱千古一帝,是出了名的好皇帝。想不到也會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巧取豪奪,倒真是出人意料。」

司徒橋哼了一聲,道︰「什麼千古一帝,都是狗屁。官場之上無好人,更不要說這些官兒的大頭目皇帝了!李世民若不是心狠手辣,他也當不上皇帝,早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弄死了。連錦繡江山都被他弄到手中,何況區區一副《蘭亭集序》?」

眾人听他說得天花亂墜,听得入迷,一時之間渾然忘了身處冰火之中。

卻听司徒橋接著說道︰「李世民得了《蘭亭集序》之後,當真是欣喜若狂,每日把玩臨摹,且拓了數冊,分賜太子及諸王、近臣。其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屠兄殺弟,逼李淵退位,自己做了皇帝。這《蘭亭集序》始終放在身邊,被他視若珍寶。待他臨終之際,將太子李治叫到身邊,對他說道,我想向你求一件東西。你一向誠孝,想來不會讓我失望。那太子李治雖然巴不得他老子早一刻死掉,好登上帝位,將小媽武媚娘攬入懷中。只是他也知道,只要李世民沒有咽下最後一口氣,這江山終究不是他的。此刻听李世民竟然說出‘求’字,李治嚇得魂飛魄散,只能跪倒連連磕頭,生怕李世民是正話反說,要廢了自己太子之位。想不到李世民只是要他在自己駕崩之後,《蘭亭集序》一定要送入昭陵,陪伴他于地下。李治這才松了一口氣,口中答應不迭。

「李世民雖然是一代雄主,卻也有走眼的時候。這個李治表面唯唯諾諾,骨子里卻是極為精明。他以不爭為爭,熬掉了一心要做太子的兩個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待李世民駕崩之後,他便撕下了臉上那副軟弱無能的面具。其實李治這人,最恨的便是他老爹李世民。因為李治自出世以來,無論文學武功,都遠遜于兩個嫡親哥哥。是以李世民從來也沒正眼兒看他一眼,帝王之愛,盡數落在李承乾和李泰身上。皇宮之中,人人都是勢利眼,對于李治這位失勢親王,自然也沒什麼好待見。李治心中這份痛恨,可想而知有多深。他坐上了皇帝寶座,這份怨恨便發泄了出來。第一件事便是不遵從李世民的遺詔,以拓本《蘭亭集序》換了真跡,陪伴李世民于地下。而真跡則落在李治手中,成了他的玩物。其後武媚娘從感業寺回到宮中,得到李治的寵愛,最後不只做了皇後,還篡了李唐天下,成為則天大帝。李治得了《蘭亭集序》,這件稀世珍寶自然也就落在了武則天的手中。她對《蘭亭集序》也是愛不釋手,駕崩之前,便也留下遺詔,一定要將《蘭亭集序》給她陪葬。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還算孝順,將《蘭亭集序》真跡放入武則天的乾陵之中,為武則天陪葬。」

司徒橋說到這里,雙掌一拍,道︰「所以說流傳天下的《蘭亭集序》不過是高手臨摹的假貨而已,真跡仍然在武則天的乾陵之中。」

司徒橋話音方落,厲秋風冷笑一聲,道︰「司徒先生,此事如此隱秘,你又如何會知道?」

司徒橋似乎早就知道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正色說道︰「李世民的陵墓後來被雍州刺史溫韜盜掘。這溫韜是出了名的盜墓賊,每次盜墓都會對盜取的珍寶逐一造冊登記。昭陵盜墓的清單之中並無《蘭亭集序》在內。那溫韜早就听說過《蘭亭集序》的大名,一心要據為已有。在李世民的墓中沒有發現《蘭亭集序》,自然不肯干休,便派出得力手下四處打探消息。最終這《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還是給他打探到了。他知道《蘭亭集序》陪葬在武則天的墓中,便帶了軍卒又殺向了乾陵。只不過乾陵以山為墓,堅固無比。饒是溫韜是天下無雙的盜墓賊,面對乾陵也是束手無策。他帶著數千兵馬連挖了十天,卻無半點進展。其後暴雨傾盆,朝廷听聞有人盜取乾陵,也派了兵馬前來剿匪。溫韜無奈之下,只得帶領軍士倉皇退走。只是他將打探到的有關《蘭亭集序》真跡下落的過程,也盡數寫在筆記之中。而這份筆記,恰好落在我的手中。」

厲秋風「哼」了一聲,冷笑道︰「落在你的手中?只怕是溫韜罪孽太重,一生盜墓無數,結果最後他的墓卻又被你司徒先生盜了罷?」

司徒橋面色不變,沉聲說道︰「不錯。我盜了溫韜的墓,拿到了他的筆記,是以才知道《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