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心中一凜。雖然此前他听司徒橋說過清涼寺神器被盜之事,已猜到這案子是孫光明所為。此時听他親口承認,心下倒松了一口氣。
孫光明嘿嘿一笑,道︰「清涼寺住持拈花上人武功了得,寺中武功高手著實不少。我在清涼寺內外窺探數日,險些被這些和尚瞧出端倪。那晚我潛入清涼寺寶塔之中,在地宮中找到了神器。只是剛剛出了寶塔,便被寺中僧人發覺。所幸當時突然狂風大作,將枯枝落葉攪得沖天而起,相距數尺也不可見物。我趁機逃出眾僧的包圍,連夜離開五台山……」
他話音未落,厲秋風道︰「孫先生盜的這件神器,不知道是佛祖舍利,還是玄奘法師的指骨舍利?」
孫光明一怔,隨即笑道︰「厲大俠果然了得,居然連清涼寺秘藏了千百年的寶物也了然于胸。」
厲秋風搖了搖頭,道︰「厲某原本不知,只是听司徒橋提起,這才略知一二罷了。」
孫光明嘿嘿笑道︰「想來司徒橋覬覦清涼寺中的神器也有許多年了,只不過他武功不高,闖不進清涼寺罷了。我拿走的神器既非佛祖舍利,亦非玄奘法師的指骨舍利,而是他當年披過的一件袈裟。」
厲秋風點了點頭,道︰「這個厲某也听司徒橋說過。據說這袈裟乃是當年玄奘法師離開長安前往天竺時,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披在他的身上,具有極大的法力。民間更有傳說,這袈裟是南海觀世音菩薩送給李世民,又經李世民之手披到了玄奘法師身上。只不過這些都是街談巷議的傳說罷了,到底這件袈裟有什麼神奇之處,卻也無人知曉。」
孫光明微微一笑,道︰「厲大俠說的不錯,這些傳說本來就是一些妄人胡說八道,編造出來的罷了。須知玄奘法師當年離開長安前往天竺,可以說冒著極大的危險。大唐初建之時,突厥在西方和北方對于大唐的壓力極大。李氏父子沒有辦法,只能對突厥采取守勢。為了提防突厥攻入長安,大唐在西部邊境守衛極嚴,而且嚴禁中土百姓越境西行。若是有人敢偷越國境,被守軍拿住,立時便會被當場斬首。
「唐高祖武德年間,玄奘法師雖然年輕,但是已名揚天下,是精通佛學的大德高僧。大唐是李淵父子所建,李氏自稱為道家始祖李耳的後人,是以大唐建立之後,對道教極為推崇。不過玄奘法師精研佛教義理,名頭越來越大。各地官府對他也極為尊敬。其時中土佛教攝論、地論兩家關于法相之說各異,雖然多次辯論,都無法說服對方。玄奘法師雖然佛學精湛,卻也難以將二者融匯貫通。
「武德九年,天竺僧人波頗抵達長安,開壇講法。玄奘法師親臨講法大會,听波頗說起天竺有一位著名的僧人戒賢,曾在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于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以求解除心中疑惑。他發下弘願之後,便向朝廷具表陳奏,請求朝廷允許他前往天竺,並賜下通關文牒。其時正是貞觀元年,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李淵被迫退位為太上皇。只是李世民初登帝位,太子和齊王余黨並不死心,暗地里蠢蠢欲動。突厥頡利可汗見大唐內亂,以為有機可乘,親自統帥十萬大軍,連克涇州、武功等要地,直抵長安外圍。兵鋒所向,唐軍紛紛敗退。幸得尉遲敬德率軍死戰,才威懾突厥騎兵不敢大舉進攻。李世民調動京城左近的兵馬守城,同時在京城實行戒嚴,以防突厥奸細和太子、齊王余黨趁機作亂。此時可以說李世民面臨前所未有之危局,一招不慎,大唐便有覆滅之危。一個和尚上表請求西去求經,李世民哪有心情去理他?不將他打一頓板子甚至斬首,已經算是極為寬宏大量了。
「玄奘法師是一名僧人,雖然看到長安城內氣氛緊張,卻也不知道局勢已然極為危險。是以表文被朝廷駁回,他仍留在長安大慈恩寺中苦苦等待。李世民雖然將京城內外的兵馬盡數聚齊,兵員仍不滿萬,而且大半為老弱殘兵。此時要從關東地區調兵回援已然不及。只不過李世民不愧為不世出的馬上皇帝,竟然帶著萬余弱兵出了長安城,列軍陣于渭水橋東,嚴陣以待。
「尉遲敬德率領唐軍與突厥前鋒數次接戰,邊打邊退,以延遲突厥騎兵進軍速度。此時尉遲敬德所部已退至渭水橋西,見唐太宗親至,他便不再後退,背水結陣,要與突厥死戰。其時一直傷病在家休養的另一員猛將秦瓊也趕到戰場,向唐太宗請命,要去助尉遲敬德一臂之力。
「秦瓊與尉遲敬德是唐太宗麾下最為勇猛的兩員大將。若以勇猛論,二者不分伯仲,但是如果加上智謀,秦瓊更在尉遲敬德之上。當初尉遲敬德是宋金剛的部將,勇猛無比,在夏縣大敗大唐永安王李孝基,生擒唐儉、于筠等唐將。李世民听到消息之後大驚失色,以為帳下諸將之中,只有秦瓊堪與尉遲敬德匹敵。是以他下令由秦瓊、殷開山二人迎戰尉遲敬德。其時尉遲敬德大勝之下,引軍返回澮州,途中與秦瓊所部猝然相遇。兩員大將陣前交戰,尉遲敬德不敵秦瓊,大敗逃走,部下兩千余人被斬首。經此一役,尉遲敬德銳氣盡失,最後也投降了李世民……」
厲秋風騎在馬上,听孫光明講述這些往事,心下暗想︰「這人說起話來,與司徒橋倒有幾分相似。都是嗦嗦,說著說著就不知道說到哪里去了。好在長路漫漫,听他說話倒也並不寂寞。」
卻听孫光明說道︰「秦瓊原本是瓦崗寨李密的部將。李密敗于王世充之手,秦瓊隨眾人投降了王世充。只是他察覺王世充假仁假義,不是可托付之主,便有心離開。李世民東征洛陽,秦瓊與程知節趁李世民與王世充兩軍于九曲對陣之時投奔了唐軍。此戰之後,唐高祖李淵下令秦瓊歸屬秦王李世民府上任職。李世民對秦瓊的英勇早有耳聞,對他十分禮遇,授予了他馬軍總管的職位,隨自己一同鎮守長。李淵待秦瓊甚好,數次在朝堂之上走到秦瓊身邊與他說話。大唐開國眾多武將之中,也只有秦瓊受到李淵如此看重。李世民對于秦瓊更是極盡拉攏之能事,秦瓊對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我曾看過新舊兩部唐書,書中都說秦瓊每次隨李世民征伐,敵陣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強馬壯的武將,李世民便讓秦瓊前去挑戰,每次都能單槍匹馬將敵將斬殺于萬眾之中,敵軍為之膽寒,往往不戰自潰。」
孫光明說到這里,一直沉默不語的蘇岩突然笑道︰「大哥,你一說起這些舊事便滔滔不絕。如此說下去,只怕咱們到了高平,厲大俠還是不知道你在清涼寺中拿到的袈裟到底有什麼用處。」
孫光明一怔,須臾之後哈哈大笑,道︰「你說得是,我一說起這些事情便有些收不住了。咱們閑言少敘,卻說當日秦瓊越過渭河橋,與尉遲敬德並馬立于千余名唐軍陣前。此時突厥前鋒兵馬已然殺到,秦瓊單騎搶出,趁突厥軍馬立足未穩,將其統兵大將斬殺于陣前。突厥前鋒見秦瓊勇猛無比,竟然紛紛調轉馬頭逃走。待頡利可汗引突厥全軍進入戰場,反倒被敗兵沖散了隊列。
「頡利可汗听敗兵敘說方才之事,大驚失色。他早就听說過秦瓊的威名,這一路東來,數次與尉遲敬德交手,親眼看到尉遲敬德勇猛無敵,雖將兵只有千余,卻迫得數萬突厥騎兵不敢逼近。秦瓊的武力尚在尉遲敬德之上,兩員大將守在渭河以西,頡利可汗心下驚疑,便不敢縱兵大進。
「只不過秦瓊和尉遲敬德雖然勇猛,若是這十萬突厥軍馬一擁而上,唐軍卻也非得全軍覆沒不可。但是李世民在出城之前,先是扣押了突厥的使者,只放回了使者的奴僕。頡利可汗听到這個消息,不免心下狐疑,以為李世民如此強硬,是唐軍已有準備,關東地區的唐軍說不定已經回援長安。待他到了戰場之後,只見唐軍已在渭河以東嚴陣以待,軍旗招展,軍容整齊。唐太宗李世民親率房玄齡等六位重臣勒馬于唐軍陣前,已做好的廝殺的準備。
「頡利可汗不知道對面的唐軍只有最前面一排是真人,後面的盡是草人。而每名唐軍士卒均持有兩面大旗,看上去便有數十萬兵馬一般。頡利可汗雖然是突厥首領,但是突厥內部也並不太平,他的兄弟之中便有人一直想奪了可汗之位。此次攻擊大唐,他本來想趁著大唐剛剛經過玄武門之變,朝廷內訌之際,帶兵殺入唐境搶掠財物。還有一個目的便是要炫耀武功,壓服突厥內部的其他勢力,使之不敢妄動。此時見唐軍已有所準備,而且兵強馬壯,若是強打硬攻,自己並無勝算。到時不只搶不到金銀財物,自己那些早懷異心的兄弟聯起手來,奪了可汗之位,自己非得死無葬身之地不可。」
孫光明說到這里,嘆了一口氣,這才接著說道︰「常言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咱們中原上國,千百年來因為父子兄弟內訌,亡族滅國之教訓不知道有多少。而匈奴、突厥、契丹、女真等也時有內亂發生。是以若要擊敗這些如狼似虎的惡賊,不妨派了厲害人物挑撥離間,使得他們生了內亂,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勝過出動大軍,耗費錢糧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