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四十六章

作者︰安喜縣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王小魚方才一時失言,生怕戚九心下惱火,卻又羞于向戚九道歉,這才東拉西扯,想要讓戚九忘記自己方才那番失禮之語。此時听戚九提到戚家的出身來歷,王小魚心下一怔,看了戚九一眼,口中說道︰「先前你也曾說過自己是軍戶出身,只是不曉得你說的軍戶到底是什麼東西。」

戚九見那名錦衣衛走入正堂之後,一直沒有回來,心想左右無事,不妨與王姑娘閑聊幾句。免得她閑極無聊,又惹出什麼事端。是以王小魚說完之後,他點了點頭,這才沉聲說道︰「軍戶之名,來自于一千多年前,顧名思義,便是世代以從軍吃糧為生的人家。本朝洪武年間,太祖皇帝頒下聖旨,依照蒙元舊籍冊的記載,由兵部改置軍籍勘合﹐詳細開列軍戶從軍來歷﹑調補衛所年月﹑在營丁口之數﹐重新列出軍戶名冊。非經皇帝旨意及兵部尚書勘合,任何人都不得自行改籍。」

王小魚听戚九講述軍戶的來歷,越听越是迷糊,忍不住搶著說道︰「你說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怎麼我一句都听不懂?」

戚九一怔,隨即想起王小魚不過十五六歲年紀,壓根不曉得這些朝廷大事。自己將此事說給她听,無異于對牛彈琴。只是自己若不將此事說得清楚,又怕王小魚以為自己輕視于她,是以戚九思忖了片刻,這才開口說道︰「方才在下說得有些雜亂,其實就是官府挑選出一些人家,以軍戶為名,凡是軍戶家的男丁,成年之後須得投軍,守邊屯田,為國家效力。未經皇帝御批,軍戶不得改為民籍。」

戚九說到這里,略停了停,這才接著說道︰「在下的先祖投入永樂皇帝軍中,跟著他參與了靖難之役和多次北征,立下了一些功勞,被朝廷劃入軍戶名冊。是以在下自幼便在軍中長大,祖父和爹爹對在下約束極嚴,每當遇到軍中將校,須得恭謹有禮,稍有失禮失儀之處,嚴罰立至。錦衣衛雖然以‘衛’為名,听上去與登州衛沒有什麼兩樣,可是錦衣衛是皇帝親軍,權勢 天,以權柄而論,遠在登州衛之上。是以在下若是見到錦衣衛,須得執屬下之禮以事之,不得有絲毫冒犯,否則便是犯了軍法,輕則軍棍,重則殺頭甚至株連九族。」

王小魚听戚九如此一說,這才明白過來,當即瞪大了眼楮,憤憤不平地說道︰「錦衣衛有什麼了不起?一個個裝腔作勢,只會欺負老實人。若他們真有本事,怎麼會讓倭寇如此囂張?」

王小魚話音方落,只听得腳步聲響,卻是那名前去向許鷹揚稟報的錦衣衛匆匆走了回來。王小魚見此情形,只得閉上了嘴巴。那名錦衣衛走到戚九面前,口中說道︰「許大人請戚統領進屋說話。」

他說完之後,向著戚九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戚九拱手道謝,這才和王小魚一起走向正堂。那名錦衣衛當先帶路,一直將二人帶入正堂之中。只見許鷹揚在正堂公案之下踱來踱去,此外正堂中再無一人。看到戚九和王小魚走了進來,許鷹揚這才停了下來,微笑著說道︰「本官原本以為戚公子奔波了一日,又在北城與倭寇血戰了一場,想來疲憊不堪,這才請戚公子去後院歇息。待到養精蓄銳之後,再與倭寇大戰一場。不過本官听說戚公子有要事相商,不曉得是什麼大事,讓戚公子如此焦急?」

許鷹揚說話之際,將戚九和王小魚帶入正堂的那名錦衣衛已然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隨即將正堂大門關閉。戚九听許鷹揚說完之後,向前走了兩步,拱手說道︰「大敵當前,小人豈敢獨自偷閑?若說勞累,許大人殫思竭慮帶著咱們抵擋倭寇,要比小人辛苦得多。有許大人主持大計,雖說倭寇勢大,咱們也不必害怕。」

若是換作此前,戚九在許鷹揚面前如此大吹法螺,王小魚必定會嘲笑他太過無恥。只是方才在院子中听戚九說過戚家的來歷,王小魚對戚九又多了幾分憐意,暗想戚九平日里豪氣干雲,與厲大俠相比也不遑多讓。只是礙于軍戶出身,看到錦衣衛便像耗子見了貓一般,變得卑微無比。如此一位少年英雄,被錦衣衛玩弄于股掌之中,著實令人嘆息。是以看到戚九在許鷹揚面前低三下氣,王小魚再也沒有絲毫嘲諷之意,反倒對他頗為同情。

許鷹揚見戚九在自己面前如此小心,搖了搖頭,口中說道︰「戚公子,你是少年英雄,前途不可限量,只怕十幾年後,本官還要勞煩戚公子多多關照。何況眼下大敵當前,更要借重戚公子幫著咱們抵擋倭寇。若是戚公子如此客套,本官哪里還有顏面與戚公子並肩御敵?」

戚九恭恭敬敬地說道︰「大人說得極是,小人遵命便是。」

許鷹揚見戚九仍然是一副謹小慎微的模樣,只得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了一聲,口中說道︰「戚公子有何事要與本官相商,盡管說便是。」

戚九沉聲說道︰「是。其實是王姑娘想出了一條對付倭寇的計策,在下以為頗有道理,這才斗膽想與許大人商議,看看能否利用王姑娘這條妙計來殺傷倭寇。」

許鷹揚听戚九如此一說,不由瞥了王小魚一眼,這才對戚九說道︰「願聞其詳。」

戚九躬身說道︰「眼下倭寇攻破了東遼縣四座城門,卻並未立時大舉圍攻知縣衙門,只是派出小股倭寇在城中各處燒殺搶掠,那是因為倭寇不曉得城內的情形,這才在攻破城門之後重整人馬,等待小股倭寇將城中各處潰散的官兵和百姓殺得干干淨淨之後,再調動大軍,從四面八方向知縣衙門逼近,再施以雷霆一擊,踏平知縣衙門。是以倭寇大軍從四座城門撲向知縣衙門之時,必定以為除了知縣衙門之外,城中再無威脅,不會再在城中到處搜掠。咱們不妨挑選出百十名死士,趁著倭寇大軍尚未攻來之時,要這些死士埋伏在城中一處穩妥之地。待到倭寇大軍全力攻打知縣衙門,咱們力不能支之際,立時放出信號,這些死士從倭寇背後突然殺了出來,與咱們內外夾擊倭寇。雖說只憑著百余名死士不足以將倭寇殺得大敗,解了知縣衙門之圍,不過也能讓倭寇統兵大將心有顧忌,不敢全力攻打知縣衙門。如此一來,咱們便有了喘息之機,能與倭寇再作周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