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二百六十章

作者︰安喜縣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慕容丹硯听李宗揚說到這里,恨恨說道︰「自古以來,監軍就沒有好人。我听人說過,楊令公被困兩狼山,固然是因為潘仁美故意陷害所至,可是那個姓王的監軍也不是好人,故意逼迫楊令公迎戰遼軍,否則楊令公也不會冒險前去迎敵!」

李宗揚此時已經看出慕容丹硯是一個繡花枕頭,見識淺薄,又蠻橫不講道理,不想與她糾纏。是以慕容丹硯說完之後,李宗揚只當沒听見,自顧自地接著說道︰「李隆基對高力士一向信之不疑,听了高力士的主意,下詔任命邊令誠為監軍,即日趕往洛陽坐鎮。邊令城接旨之後心中大喜,帶了幾十名心月復太監急匆匆地離開長安,直奔洛陽而去。他之所以如此著急,倒不是想著盡早與叛軍死戰,而是擔心封常清和高仙芝打跑了叛軍之後,將洛陽城的金銀財寶據為已有。如此一來,自己撈不到銀子,豈不是白跑了一趟?

「只是邊令誠剛剛到了潼關,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敗兵已然退到了潼關城下。邊令誠素知高仙芝之能,此時親眼看到高仙芝敗得如此淒慘,這才知道安祿山的叛軍不好對付,心生懼意。待到高仙芝和封常清入城之後,整頓敗兵,堅守城池,挫敗了尾隨而至的叛軍前鋒,邊令誠又變得蠢蠢欲動,以為叛軍不堪一擊,催促高仙芝和封常清帶兵出城,將洛陽城奪回來。高仙芝和封常清是沙場宿將,知道手下的兵馬原本就不堪一戰,又新遭敗績,只是靠著潼關這座堅城,才勉強擊敗叛軍前鋒。若是妄自出城攻敵,別說奪回洛陽城,只怕出城不過數里,便會被叛軍打得全軍覆沒。是以任由邊令誠如何催促,高仙芝和封常清都不肯帶兵出城與叛軍野戰。

「邊令誠心中哪里有什麼家國之念,一心只想著發財,潼關沒有什麼油水可撈,高仙芝和封常清又不肯率兵出城奪回洛陽,他心中著惱,竟然寫了一封奏折,派心月復太監趕回長安,只說高仙芝和封常清起了異心,不肯帶兵攻打叛軍,而是躲在潼關城中,等到叛軍大舉來攻之時,便要投降安祿山,做叛軍的急先鋒殺回長安。

「李隆基派高仙芝和封常清出長安迎敵,雖然二將沒有將叛軍擊敗,不過他們固守潼關,使得叛軍不能進入關內,無法攻擊長安,李隆基總算松了一口氣。他以為高仙芝和封常清能征善戰,必定能夠打敗叛軍,懸著的一顆心又放回到了肚子中,不再忙著調集邊軍和糧草支援潼關,又與楊貴妃姐妹在後宮婬樂。而且李隆基一心想要盡快將叛軍消滅,屢次催促高仙芝和封常清出兵奪回洛陽。高仙芝和封常清以為手下兵將不堪一戰,須得在潼關城中操練幾個月,方能勉強一戰,是以兩人都給李隆基寫了折子,聲稱不可倉促出城與叛軍野戰,否則非得大敗不可。

「李隆基接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折子之後,心中將信將疑,對高仙芝和封常清起了忌憚之心。恰在此時,他接到了邊令誠送來的密折,心中大怒,以高仙芝和封常清不遵皇命,大逆不道之罪,要將二將在軍前斬首示眾。傳旨太監到了潼關之後,將聖旨交給邊令誠。邊令誠大喜,立時下令將高仙芝和封常清綁得結結實實,押到軍前砍了腦袋。可憐這兩位百戰名將,最後竟然死在太監的手中。

「李隆基殺掉高仙芝和封常清之後,想要另行任用大將出征。只是朝廷上下都是一些奸佞小人,壓根無人能夠力挽狂瀾。正當李隆基和朝廷官員驚慌失措之時,楊國忠卻是興高采烈,在朝堂之上得意洋洋,逢人便說自己有遠見,早就看出安祿山這個雜胡圖謀不軌,妄圖造反。別看安祿山兵鋒甚勁,只要自己帶兵出征,必定能夠將叛軍盡數剿滅。有幾名官員痛恨楊國忠誤國,見他如此得意忘形,心中不滿,便將這個消息故意透露了出去。有太監無意中听到這個消息,便將此事稟報給了李隆基。其時李隆基正為派將之事愁得茶飯不思,听說楊國忠有御敵之策,心中大喜,立時召見楊國忠,詢問他有何妙計打敗叛軍。

「楊國忠是一個無賴,哪里有什麼御敵之策。他之所以胡說八道,大吹法螺,不過是為了泄憤罷了,壓根不敢帶兵與安祿山交鋒。可是他看到李隆基一副驚弓之鳥的模樣,知道自己若是說了實話,只怕這個妹夫立時便會翻臉,砍了自己的腦袋。是以他靈機一動,對李隆基說道,安祿山這個雜胡生平最畏懼之人,便是老將哥舒翰。雖說哥舒翰中風之後,已經無法騎馬上陣,可是他威震天下,即便坐在藤椅上被軍士抬著出征,也勝過朝堂上這些將軍。安祿山和叛軍怕極了哥舒翰,只要這位老將出馬,嚇也能將叛軍嚇退。

「其時李隆基已經亂了陣腳,听楊國忠如此一說,顧不得哥舒翰重病在身,竟然下詔要哥舒翰領兵出征。哥舒翰在家中養病,已經听說高仙芝和封常清二將被邊令誠斬首示眾,痛心不已,沒想到二將剛剛慘死,李隆基又要自己帶兵出征。他左思右想,上書推辭,卻被李隆基強行征召。哥舒翰沒有辦法,只得讓家僕將自己抬到了皇宮,向李隆基謝恩。其實哥舒翰拜見李隆基,明面上是為了謝恩,其實是有要緊的話向李隆基稟報。他對李隆基說道,高仙芝和封常清雖然畏敵如虎,卻也並非無能之人。二將手下的兵將乃是烏合之眾,不能與久經戰陣的叛軍野戰爭鋒,只能依靠潼關城拒敵。若是二將只守不攻,叛軍想要攻破潼關,勢比登天還難。等到各路勤王大軍雲集于潼關內外,叛軍非敗不可。是以陛下要臣出征,須得將用兵之權交給臣處置,不能假手于他人。

「李隆基听哥舒翰說完之後,滿口答允,聲稱絕對不會干涉哥舒翰用兵。哥舒翰這才帶了家僕離開長安,徑直向潼關走去。待他到了潼關之後,叛軍卷土重來,猛攻潼關。哥舒翰臨危不亂,調度有方,將攻城的叛軍打得大敗。守衛潼關的官兵原本是烏合之眾,可是看到哥舒翰用兵得當,對他十分佩服,從而士氣大振,已經不再畏懼叛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