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對于迅速安定大同局面,是不遺余力的。
他需要的是一個安定的,能夠給他提供稅收,提供兵員,能夠作為戰略依托的大同城,而不是一片焦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政治的本質其實就是妥協!
劉易準備對大同城的士紳地主進行一下某種程度的妥協。
短時間內他不會在大同實行昭武軍的新政的。
因為那會損害到地主士紳階級的利益,可能會使得大同城生亂子!
劉易要集中精力應對即將要入寇的蒙古人,不想分心去鎮壓那些地主士紳搞出的亂子。
最起碼在解決掉蒙古人入寇之前,劉易不會強令實行新政。
而在解決掉入寇的蒙古人之後,呵呵,手中握著刀把子的劉易,有一千種,一萬種方法能夠把昭武軍的新政實行下去。
到時候誰特麼敢給他找事,劉易絕對不介意殺他全家!
所以就有了眼下的這一幕,昭武軍在肅清大同城之後,劉易召見了帶頭投降的王明安和大同城內的地主士紳,對他們進行了安撫。
「各位父老鄉親,從現在開始,三日之後,我要看到大同城恢復原樣!」
「商者行商,農者躬耕,官吏皆復原位,士紳百姓恢復生活生產!」
「有問題嗎?」
劉易話音一轉,態度有些強硬,但還是表達出了他想要恢復大同城的生計的想法。
大同城的士紳們都見識到了昭武軍的武力,自然不敢違逆劉易的意思,心中慶幸劉易保持原樣,不動他們的利益,嘴上全部都是急忙應諾。
安撫好了大同城內外的士紳,劉易召集參謀部諸多參謀,以及昭武軍各部主將,準備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現在昭武軍拿下了大同城,可以說是直接將戰線前推了好幾百里。
較之原來,昭武軍的戰略縱深,戰略重點都發生了變化。
還多出了大同城這麼一個可作為戰略依托的堅城,所面臨的各種情況都發生了變化,之前的作戰計劃肯定不能再用了。
所以,作戰計劃必須也必須得跟隨事情發展變化了。
尤其是現在,劉易拿下了大同城,對明廷來說,絕對是當頭一棒!
什麼時候叛賊也能攻陷大明的九邊重鎮了?
上一次大明丟失大同城這樣的邊防重鎮,還是在遼東,沈陽遼陽一線被建奴攻陷。
現在卻是被反賊給攻陷了一座大同!
論重要性,大同的重要性可絲毫也不在沈陽遼陽之下,甚至是還要勝過許多。
大同鎮囤積重兵,控遏山西,抵御草原,甚至是距離京師也就一千多里!
遠嗎?
一點也不遠!
若是急行軍,十幾二十日就能從大同殺到北京城下。
劉易如果鐵了心集中兵力東征,說不定真能打大明朝一個措手不及,一鼓作氣打到北京城下,甚至是攻陷北京城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劉易絕不會那麼做!
他如果現在就打進北京城,下場不會比李闖王好到哪里去,甚至是還不如李闖王。
李闖王最起碼是在佔據了陝西,河南,甚至是還有一部分的湖廣在手,席卷了半個天下,擁兵百萬,進京城都翻車了。
而他劉易現在有什麼?
昭武軍就算是全軍上下,連帶新兵,加起來也超不過五萬,佔地也只有小半個山西。
實力還很弱小!
最起碼在劉易有把握正面擊敗全力入關的建奴之前,他是絕對不會東征,取明而代之的。
他還要大明在遼東頂住建奴的壓力,防止建奴入關竊居天下呢!
所以,現在劉易壓根就沒有要東征的意思。
但即便如此,現在拿下大同鎮的劉易,完完全全就是大明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
因為大同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就像是一柄尖刀,抵在了大明京師的心髒上。
就算是劉易不東征,明軍估計也會來犯,要拔掉大同這顆釘子。
所以,接下來昭武軍所要面臨的局面,可不是一般的艱難。
不僅要防備蒙古人的入寇,還要防備來自大明的進攻。
戰略會議上,劉易將昭武軍所面臨的局面,擺在了所有人面前,要他們各抒己見。
昭武軍各部的主將紛紛開口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曹變蛟的態度有些激進,他神色激昂的開口說道。
「大將軍,我們需要的不是防御!」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去年的時候,林丹汗被建奴打的連自己的王庭都丟掉了,現在的林丹汗所部的韃靼人,上下最多也就能拉出兩萬騎來。」
「能夠抽調出來入關的,最多也就一萬騎上下,並且他還要留下兵馬守衛河套,不可能把整個部落的騎兵都抽調一空,絕不可能再多了!」
「我昭武軍上下也有騎兵六千,再加上數萬重甲精兵輔助,絕對有能力正面迎擊來犯的韃靼部!」
曹變蛟對昭武軍的戰斗力很自信。
原因則是因為昭武軍的著甲率太高了,面對林丹汗所部韃靼人身上的皮袍子,一人雙甲的昭武軍,所佔據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建奴打仗靠的是什麼?
決計不是什麼騎射無雙,而是人人披雙甲,甚至是三甲的滿洲重步。
現在昭武軍的武備可不比建奴的滿洲重步差,甚至是還要強上一些。
曹變蛟也不覺得昭武軍的那些百戰老兵,戰斗力會比建奴的滿洲重步差!
沒理由建奴能靠滿洲重步和騎兵結合,來打敗林丹汗所部蒙古人,昭武軍就不行!
曹變蛟表現的充滿了攻擊性,但卻有人不贊同他的看法。
昭武軍第一軍主將丁三石,是一個很穩重的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不可,若是主場作戰,我軍取勝或許十拿九穩!」
「但若是大軍殺入草原,在水源,地形皆不熟悉的情況下,萬一發生迷途之事,得不償失!」
丁三石所言沒錯,草原對昭武軍來說,完全是一片絕對陌生的地方。
主動出擊是絕不可行的,萬一發生迷路的事情,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全軍覆沒的事情的。
自古以來因為迷路而導致貽誤軍機的事情也沒少發生,最出名的就是飛將軍李廣了。
人贈外號迷路將軍,在北伐匈奴時數次迷路,導致大軍不能及時進入戰場,配合主力大軍作戰,貽誤了戰機,被皇帝重重的貶黜。
李廣之所以難封,和他經常迷路估計也月兌不開關系!
眾人不斷的爭吵著,表達著自己的看法,劉易則是蹙眉听著他們爭吵,心中也在沉思著得失。
片刻之後,劉易開口總結道。
「我軍有大同堅城為依托,若是守城一定是萬無一失的,但也沒辦法給韃靼人以重創。」
「萬一被韃靼人闖過大同城,殺入山西月復地,損失將會是無法估量的!」
韃靼人擺明了是來搶東西的,而不是來強攻堅城的。
他們絕不可能來死磕大同這等堅城,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就是繞過大同,直接殺入山西月復地,化整為零搶東西去。
反正他們人人都有馬,都是輕騎兵,運動起來之後,以步兵為主的昭武軍是沒辦法阻攔的。
「所以,守城是不可行的,要反擊,一定要反擊!」
「要主動出擊,迎戰來犯的韃靼人,將他們殲滅在大同和長城一線,但戰場絕不能深入草原!」
「要將戰場控制在長城以內,然後盡力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劉易用力的錘了一下桌面,發出一聲悶響。
一道道滿是熾熱的目光看向了劉易的方向。
事情被他敲定了下來,但具體該如何實行,劉易對自己的能耐心中有數,他絕不瞎指揮,還是要交給參謀部去謀劃的。
……
劉易自大同城而出,隨行兵馬足足三千人,一路向北,往長城的方向而去。
大同城雖然是九邊重鎮之一,但其地理位置是處于長城以內的。
長城在大同城往北的方向,最近的一段,直線距離也就幾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