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皇帝听到這話,知道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
山陽公好啊!
雖然失去了皇位,但卻是後半生卻是安安穩穩的,雖無大富大貴,但也吃穿不愁。
真正是得了善終的!
嗯,死的比曹丕還遲……
哪個亡/國之君能不羨慕?
得到了劉易的承諾,崇德皇帝緩緩的松了口氣,點點頭說道。
「請小哥回去告知大將軍,朕知道該如何做了!」
郭亮點點頭,對著崇德皇帝行了一禮之後躬身退去。
……
郭亮從崇德皇帝這邊離開之後,便去向劉易復命。
劉易得到了崇德皇帝的回復,並沒有多麼的欣喜。
在他看來,這是理所應當的。
他扶立崇德皇帝登基之時,就已經向崇德皇帝將事情給挑明說了,崇德皇帝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幕了。
劉老爺在一旁開口說道。
「易哥兒,要不要召集軍政府諸大臣,商討籌備一下登基大典的事情。」
劉易點點頭說道。
「好!那就傳軍政府諸大臣來衙署議事吧。」
雖然說劉易沒準備在三日後的大朝會上,崇德皇帝一說禪讓,他就要登基稱帝。
為了臉上好看,怎麼也得三辭三讓走完過場。
而這三辭三的過場走下來,怎麼也得小兩個月。
但是,登基大典不是披上龍袍,坐上龍椅就行的。
祭天,祭告祖宗,追封祖上三代,以及準備禮儀,冕服,玉璽,法架,鹵薄……
這些東西都得提前籌備!
這還是劉易沒準備營建皇宮,打算先定都在太原,先住在晉王府邸中將就將就,過幾年直接搬去南京紫禁城。
否則的話,好幾年也不一定搞得定!
沒錯,劉易已經決定要定都南京了。
至于說定都北京……
劉易不是沒想過,而是實在行不通。
現在的北直隸太殘破了,北京城也是被戰亂毀成了一片廢墟。
想要定都北京城的話,首先要恢復北直隸的民生,然後重建一座北京城,重修皇宮,這工程量就實在太大了。
與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營建北京城,不如直接去南京……
反正現在南京還有一座皇城,雖然因為久未住人而殘破了,但只要稍加修建就能拎包入住。
修繕的工程量總要比重建一座北京城小的多!
還有就是,將來定都南京的話,劉易也是有所考量的。
最重要的就是南京可以控遏江南。
牢牢的將江南這片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富庶,最文明,最繁華,最大的稅收市場,最大的消費市場,最大的生產市場,人口最密集,識字率最高的地方控制在手中。
大明之所以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南北割裂嚴重了。
朝廷能掌控的只有相對貧窮的北方,而富庶的南方則是被士紳商賈所組成的利益聯合體所掌控,而不能給北方提供物資和人力上的資源。
如果大明能夠很好的將江南的人力物力掌控在手中,並且使用出來的話,遼東的建奴,中原的流寇,可就真正只是芥蘚之疾了。
不管定都北京對穩定北方,抵御草原入侵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都實質性的導致了大明朝的南北割裂。
因為,北京距離江南太遠了!
按照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江南發生什麼事情,最起碼也要小一個月才能傳到。
江南那群有錢有權,影響力巨大的士紳商賈,可不就都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了嗎?
造反不至于,但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搞些小動作,卻是很正常的。
當然,這種事情不光大明時候有。
滿清到了末期,猶豫他們是異族統治,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尤其是在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之後,滿清無力鎮壓太平天國,只能放權給江南的漢族地主士紳自己辦團練,用于鎮壓太平天國。
然後,太平天國雖然被鎮壓下去了。
可兜里有錢,手上還有槍桿子的漢族地主士紳一合計,你滿洲大兵滿萬不可敵的時候,老子乖乖听話。
但現在你滿洲大兵連一群「長毛」都干不過了,老子憑啥還听你的……
然後,東南便實際上的成了一個半獨立的狀態。
最典型的例子是,清末慈溪太後向八國聯軍宣戰時,東南直接來了一個東南互保,將慈溪老妖婆的聖旨當擦紙用。
但是,永樂大帝定都北京,就真的是錯的嗎?
就更是扯蛋了!
永樂大帝定都北京,是有自己的考量的,而不是所謂的他是自北京起兵靖難,然後奪取天下,對北京較為熟悉。
也不單單是為了抵御北邊的殘元勢力!
更重要的是,永樂大帝自小在燕雲長大,感覺到了燕雲一點百姓對朝廷,對大明這個漢人政權的游離……
北地燕雲自大唐滅亡,就一直淪陷于異族之手。
北宋就一直沒能夠收回,南宋更是干脆丟掉了整個北地的半壁江山。
五六百年了,歷經了兩宋,遼,金,元等朝代,燕雲百姓就一直活在異族的統治之下,早就習慣了被異族統治的日子。
反而是對漢人對漢人朝廷的態度,表現的是很游離。
整個燕雲也處于一種隨時可能分裂出去的狀態!
為了不讓中原徹底失去燕雲這塊屏障,永樂大帝這才下定決心遷都北京的。
永樂大帝遷都北京,除了為了天子守國門抵御北方韃虜,更多的還是為了穩固大明在燕雲一帶的統治!
避免重演北宋舊事!
而劉易選擇定都南京,是為了能更方便的開闊海外。
劉易作為穿越者,知道這個時代是海洋的時代,是大航海的時代。
既然知道了,他怎麼可能還允許中國繼續做一個大陸國家,而不去向海外探索呢?
要知道,財富源之于海外,國家民族的未來也在海外啊!
……
身邊的侍衛出去傳令,召集軍政府諸高層議事,劉易和劉老爺繼續坐在一起商量著事情。
劉易說出了自己設想了很久的想法。
「父親,我準備辦一份報紙!」
「不是面向官吏的邸報,而是面向社會各階層,用于宣傳和掌控輿論的報紙。」
「內容要豐富新穎,語句要通俗易懂,受眾就是這天下間數不清的黔首黎庶。」
「輿論的威力父親也是有所了解的,輿論喉舌若是一直被士紳階層所掌控,你我父子無論做什麼,都會被輿論所左右。」
「可若是輿論掌握在你我父子手上,那我們不管做什麼,有輿論支持,就可以更加的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