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臉色陰沉說道。
「去海軍部衙門傳旨,朕要召見延平郡王!」
既然小日本找死,劉易也沒準備慣著他們,準備直接發兵征日。
給小日本一個厲害瞧瞧!
原本他還正想著打小日本要找一個什麼借口呢,現在不用想了,小日本主動把借口送到他手上了。
至于說因為倭寇襲擾,就東征日本會不會有些牽強。
劉易認為完全不會,倭寇是日本人沒錯吧?釜山現在是大漢的領土沒錯吧?
約等于一下,不就是日本人突襲大漢嗎?
有問題?
完全沒有問題!
不多時,身穿漢軍海軍軍服的大漢海軍部部長,延平郡王鄭芝龍便來到了御書房求見。
鄭芝龍對著劉易行完禮之後,劉易揮手示意給鄭芝龍賜座,然後開口說道。
「老泰山看看這個!」
說罷,就將手中的奏報交給了鄭芝龍。
鄭芝龍原本還有疑慮,劉易今日召他覲見是所謂何事。
只是,等他翻看萬奏報之後,瞬間便明白了。
皇帝這估計是想要東征討日了。
「倭寇狼子野心,膽敢襲擊我大漢國土,實乃暴露其貪婪凶殘之本性,請陛下決斷!」
劉易點點頭說道。
「朕若是想要東征討日,海軍部能否拿出足夠的戰船來?」
想要東征討日,主力只能是海軍去打。
陸戰的話,劉易會考慮調動一部禁衛軍團,或是朝鮮方面的駐軍的參戰,配合海軍的陸戰隊作戰。
所以,能不能打,劉易要咨詢一下鄭芝龍的意見。
鄭芝龍明白皇帝的意思,哪里會拒絕,直接了當的開口說道。
「回稟陛下,海軍上下願為陛下效死!」
劉易沉吟一陣之後,點頭說道。
「很好,老泰山去籌備東征討日的作戰吧。」
忽然,劉易好像又想起來了什麼,開口詢問道。
「對了,老泰山剛將王妃田川氏和世子接回大漢,不知現在世子進學了嗎?」
劉易這里所說的是鄭成功,鄭芝龍的第二任妻子是日本的田川氏,也就是鄭成功的生母。
原本是鄭成功是隨母親定居日本的,直到鄭芝龍接受明朝的招安,才被帶回福建。
但是,隨著大明朝的國勢危亡,鄭芝龍又將他們母子送回了日本。
昭武三年的時候才再次把人接回來。
鄭芝龍不知道劉易是何意,但還是開口說道。
「回稟陛下,老臣的世子頑劣,只是識了些字,還未曾進學。」
這只是鄭芝龍的謙虛之言,鄭成功肯定是已經進學了,
以鄭芝龍的地位,想要為自己的兒子找個好老師一對一教學,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歷史上鄭成功敗錢謙益為師,是鄭芝龍為了穩住自己和東林黨之間的關系,在此之前,鄭成功肯定已經進學了。
劉易點點說道。
「朕欲讓世子進宮同朕的那些皇子們一起讀書,不知老泰山可願意?」
鄭芝龍聞言,自是欣喜,畢竟能夠和皇子一起讀書,可不光是殊榮的問題。
最主要是能和朝廷的下一任皇帝搞好關系,如果鄭氏女在宮中未能生下子嗣,這便是鄭家富貴能延續的保證啊。
「老臣替森兒謝陛下隆恩!」
現在的鄭成功還叫鄭森。
劉易點頭說道。
「好!老泰山先去籌備東征事宜吧!」
鄭芝龍向劉易躬身行禮之後告退離開。
……
第二日,一則消息在南京城內被傳開。
「倭寇襲擊釜山港!」
瞬間,南京城內就炸開了鍋,百姓們議論紛紛,說什麼都有。
「啊呀,這天殺的倭寇,怎麼又鬧起倭寇了!」
「朝廷不該開海的,這下把倭寇給招來了吧!」
「這次倭寇襲擊的是朝鮮釜山港,誰知道下一次會不會襲擊我大漢本土啊!」
「……」
南京城內的大漢百姓們議論紛紛。
但是他們還沒議論多長時間,更加勁爆的消息便傳開了。
皇帝決定大漢東征日本,永絕倭寇之患。
不得不說藤原太郎的謀劃還是不錯,如果是大漢是一個傳統的王朝的話,他的謀劃說不定真的成了。
傳統的中原王朝,還真不至于因為釜山港遭遇倭寇襲擊,就要發兵東征日本的。
尤其是釜山之戰,還是倭寇一方損失慘重狼狽退去的情況下!
但是,他這個謀劃中,沒把劉易對征日的執念究竟有多重計算進去,忽視掉了劉易的主觀意見。
而劉易作為大漢的開國帝王,權力幾乎無限大。
他個人的主觀意見,已經不是能夠影響,而是能夠徹底決定大漢這個偌大的國家的國家走向以及國策的。
而劉易對征日的執念究竟深到了什麼地步,藤原太郎和島津雄信怎麼也想象不到。
就算他不給劉易這個借口,劉易過兩年也要自己找個借口,發兵把小日本揍一頓解氣。
但現在他竟然主動給劉易送上了征日的借口,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等著挨揍吧!
「征日?!」
「真的假的?朝廷要因為釜山港的事情而去征日?」
「……」
百姓對此多是驚訝中帶著欣喜的。
大明年間的倭寇之患,讓百姓對日本這個國家可沒什麼好感。
再加上漢軍對外戰爭幾乎戰無不勝,一次次的勝利帶回來的戰爭紅利,使得大漢上下對戰爭都充滿了狂熱。
百姓們對征日,多是支持的。
反正皇帝又沒因為征日,就向他們多收稅,他們家也沒孩子在軍中,可能要被調去上戰場搏命。
再加上戰爭勝利之後,還有戰爭紅利可以吃,百姓們怎麼會不支持漢軍征日!
不過,既然有人支持,便也會有人反對。
南京城內的一間酒樓包廂中,便有腐儒聚在一起議事。
「朝廷當真是糊涂啊!」
幾個威望深厚的老夫子,聚在一起,一臉痛心疾首的開口討論。
「皇帝怎能如此,怎能如此啊!」
「因為區區倭寇,便擅動刀兵,勞民傷財的遠征海外,豈是聖君所為?」
「那倭寇國小民窮,出幾個倭寇再正常不過,大漢重設海禁,片板不得下海,讓倭寇不知我大漢之富庶,便不疑再起倭寇之患,何故遠征海外啊!」
「因為這麼點小事便要遠征海外,大動刀兵,我堂堂華夏,禮儀之邦又和那些番邦蠻夷又和區別?」
「……」
這些腐儒迂腐之極,對大漢對外的強硬十分不滿。
覺得只有對外施恩,才能顯現天朝上國的威儀,禮儀之邦的文明!
十分反對大漢對外頻繁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