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事變中憑空多出了比原來歷史上一支強大得多的西北軍,蔣委員長不拿出些干貨自然是行不通的,畢竟原來的東北軍與楊虎城的17路軍在幾十萬中央軍的威脅下還算是弱勢群體,幾十架中央的飛機在陝西上空可以長趨直入。中央軍隨時可以打進陝西,但由于姜立的介入。原本的軍事優勢不復存在。就算打贏,也必將是另一場規模更甚的中原大戰,動則幾年難以收場,南京委員長的寶座不可能在戰爭中空懸幾年,甚至就算主戰派,也不可能因為他蔣委員長一人挑起一場全國性的內戰,最後的結果不是西北頂不住壓力,而是南京會將他這個委員長拋棄,另外再推選出來一個。他在南京的對頭可不少,以前在南京的時候尚且被兩次逼得宣布下野,更別提不在的時候。
而一味的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也必然會成為政敵攻擊他的有利工具,原本只同意作出口頭承諾的蔣委員長在宋美齡,戴笠,陳誠這些人的勸說下,終于同意就張楊提出的統一抗戰的主張作出正面回應。
不論如何,蔣委員長作出的回應讓西北松了口氣,也讓姜立松了口氣,雖然姜立不怕南京的黃埔軍,但姜立不想將有限的力量消耗在這場內戰當中。蔣委員長的服軟在姜的意料之中,按照眼下的進程,只要扣著蔣,群龍無首的南京也只能走到統一抗戰這條線路上來。而此時姜立也開始與陝北的高層接觸,商議西北軍部分人員入黨的問題。同時商議關于西北的戰爭動員計劃,日本自從刺殺了犬養毅等溫和派之後。已經在軍國主義擴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西北也在進行著最後的戰爭動員。一切都在按姜立的計劃進行著。不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這個變化來自于張學良,張學良在未給東北軍高級將領通氣的情況下,只帶著少數心月復,只留給了楊虎城一道手諭,「弟離陝之際,萬一發生事故,切請諸兄听從虎城、孝候指揮。此致,何、王、繆、董各軍、各師長。張學良。廿五日!」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我中了張學良的計了!」跑了蔣委員長,楊虎城一時間也慌了神,拍電報不太方便,直接坐飛機從西安飛到了蘭州,此時正坐在姜立面前,有些痛失良機的道,「早知道當日就下手,也要留下蔣這個禍害!張學良真是糊涂透頂。他要實現他的承諾,講他的騎士精神。他以為把蔣弄走了能有什麼好果子吃?」
歷史上張學良是用飛機把蔣弄走的,這次由于西北空軍進駐西安機場,機場管制森嚴,張學良卻想到用調包的方法,把蔣委員長換了出來,一路快馬加鞭的趕往臨潼。再想追趕,已經來不及了。
「小事聰明,大事糊涂,這恐怕是他一生的寫照了。張學良的腦子確實是看演義看壞了!」周總此時也禁不住抱怨了一句,「不過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還不知道現在蔣委員長安全逃到河南之後會如何對待西北。另外張學良將東北軍扔在了陝西,也是一個極需要處理的問題。」
「周政委和楊老哥也不要太操心了,我看這個委員長現在沒功夫管西北的問題,這次西安事變,南京一些頭頭腦腦都跳出來了,他得先回去京去穩定局面,收拾那些想要武力鎮壓西北軍的頭頭腦腦。一時間還顧不到咱們。」姜立擺了擺手說道,「所以咱們現在還有一段時間準備,想要南京沒有動武的想法,就要拿出震懾他們的實力,順便也震懾一下東北軍,楊老哥放不放心我把部隊放到西安去?」
「怎麼,姜老弟你還有什麼好東西藏揶著沒有拉出來?」楊虎城開玩笑地說道。
「這幾年司令在西北整軍經馬,自然是有些底蘊的。」姜立還沒說,馮佔海已經從門口走了進來。
「也好,這次我把委員長是得罪狠了,再說現在陝西既有我的17路軍,又有東北軍,還有紅軍,陝西成了個大雜燴,也不多了一個15路軍了。」楊虎城聳了聳肩,他這次算是徹底光棍了,讓姜立將部隊開到陝西,算是徹底向姜立服軟了,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蔣委員長被扣在西安期間,他可是不止一次要殺掉蔣。這早就傳到了蔣的耳朵里,以蔣的性格,不向楊虎城報復怎麼可能。一旦蔣回南京穩定了局勢之後,一紙調令就可以將他調出陝西,去掉他陝西省主席的位置。而此時放眼整個民國,也只有姜立有實力保得住他。
「從去年開始,關東軍的數量就開始急劇膨脹,到現在已經增加到了7個師團,算上偽軍,在東北日本人擁有幾十萬軍力。並且隨著日本人在奉天重建兵工廠,關東軍擴張之速度十分驚人。各方面的情報都顯示日本人動手在即,眼下國家和民族到了最後生死存記的關頭,確實應該拋開地域和派系之見一致抗日。」姜立止光灼灼地看著楊虎城道,「日後回想起來,楊老哥會知道今日之決定有多英明。」
姜立又霍然對馮佔海道,「壽山兄,立即通知劉佔雄,孫立人率部向西安開撥。西北軍礪兵秣馬數年,是時候拉出去準備跟日本人見陣仗了!」
「是,司令!」馮佔海精神一振,楊虎城的首肯無異于陝西與甘肅正式合為一體,此時的西北軍才是真正的西北軍!囊括了陝西的一千多萬人口之後,又添一省之地,15路軍徹底打通東出的關節,不再是以客人的身份通過陝西的地盤。
「好啊,從此紅軍,15路軍,17路軍合為一體,西北便是一塊鐵板,眾志成城,坐擁臨潼之險,進可攻,退可守。以此為根據地,完全可以與日軍周旋到底,不再做任何妥協!」周總也神情頗為振奮,情不自禁地站起身來。西安事變是國內局勢的一大轉折,而此次蘭州會議的重要性恐怕也不在西安事變之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