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章 山西的改變

作者︰搞個錘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現在中央對于北方還是能爭取一點的,不能讓西北專美于前,平津戰役總體上打得還算不錯,西北先後籌建了第2,第3集團軍至少已經超過十五萬人,立即又在組建第5集團軍。眼下冀南戰線已經初具規模,中央也應該插上一手,否則幾仗打下來,宋哲元他們心思還不都朝西北靠隴過去了。」白崇禧補充說道。

蔣委員長點頭,對于此時西北已經著手在河南的一些重要城市修建機場,另外征調民役修築陝西通往河南的公路,延長鐵路支線的事,此時南京確實不便直接出手制止。而劉峙,面對逶迤東出的西北軍,自然是沒有任何辦法,至于河北,眼也還有最後一絲爭取的機會。西北軍如此大動干戈,比起上海這邊的動靜也不惶多讓,再加上歷次西北軍的抗戰態度,蔣倒不懷疑西北不出力。以往西北軍投入軍隊最多的是長城抗戰中的一個軍,而這次的力度更大,單是趙鐵樹的第2集團軍除了一個軍,還有機械化旅這樣的精銳部隊,楊虎城的第3集團軍,以及後面的第5集團軍,每個集團軍里面至少有兩個師的原西北軍嫡系。而這次平津戰役東北軍的表現也比以前截然相反,似乎真的知恥而後勇了。想到這里蔣就有些來氣,當初他已經開始獲得支配東北軍的權利,可結果因為張這麼一攪和,東北軍全奔姜立去了。眼下姜立平白多了這麼一大助力,二十多萬東北軍,可不是裝備落後的湘軍。桂軍。

「後面再看吧。未慮勝先慮敗。之前中央寄予厚望的淞滬會戰也打成了這樣,真要是形勢急轉直下。後面從北面抽回一部分兵力保衛南京也無不可。」

「媽了巴子,這個閻錫山打一開始就打著進行大同會戰的幌子從綏遠抽調兵力,現在倒好,大同會戰還沒開始就成了泡影,********想著保太原,張家口,大同都丟了。日軍源源抵達,太原保得住嗎!」

相比起南京那邊,西北對于山西的情況更加了解幾分。雖然山西那邊仍然喊著要進行大同會戰,但實際上大同附近的兵力該撤的都已經撤退得差不多了。只要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閻錫山真正想保的還是太原。看破了閻錫山意圖的馮佔海此時自然是沒什麼好心情。

「算了,現在晉綏軍主力撤至忻口,太原一帶,日軍再度南下,也由不得他不出死力了。把進駐太原的飛鷹調回來,讓兩個中隊的I15戰機。一個中隊的轟炸機進駐太原及附近機場。」姜立看向高志航道。

「將第一批到貨的蘇機調到山西,豈不是影響了與南京的交易?」高志航提醒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閻錫山現在還對太原寄予厚望,整個太原兵工廠動都沒動,若是守不住,偌大的一個兵工廠就便宜了日本人。那可是真虧大發了。再說,現在南京的蔣委員長雖然態度比起以前有所改善,但對于列強干涉仍然心存幻想,對于局勢嚴峻程度認識不足。只有淞滬會戰徹底失敗,蔣才能認識到列強完全是靠不住的。現在咱們先經營好北方戰局,中央軍雖然裝備不算先進,飛機,火炮,裝甲力量都十分薄弱,但好歹數量擺在那里,只要咱們擋住華北方面軍,南京總是能維持一段時間的。」

西北的能力有限,相比之下,南京已經陸續將沿海的一些軍工器械內遷,而此時太原兵工廠卻仍然沒有大規模拆遷的跡象,作為北方有數的大型兵工廠之一,對于此時軍工基礎十分薄弱的民國來說,太原兵工廠的意義和作用不會比一兩個集團軍來得低。落到日軍手里,自然是更加的助紂為虐。對于姜立來說,哪怕是毀掉太原兵工廠,也好過被日本人搶過去。

「之前閻錫山是一直硬氣地想把西北軍的勢力隔絕在山西之外,抱著這種門戶之見,不過現在日軍大隊開進山西,眼看著就要打到忻口與太原一帶。閻錫山現在終于是站不住腳了。」馮佔海笑道,凡事禍福相倚,雖然山西局勢惡化,但好歹閻錫山那邊已經松口請西北派一個集團軍規模的兵力進入山西助戰。這個口子一開,以後閻錫山再想將西北軍的勢力逐出山西可就比登天還難了,也難怪馮佔海心情大好。

「這山西又是晉綏軍,又是中央軍,再加上咱們西北軍,國內最大的幾家勢力都到齊了,本來從帳面上看,要是打輸了難免臉上難看,不過群龍無首,未必就能打出多漂亮的戰績出來。」馬佔山搖頭一笑。

「既然到了山西,這指揮自然還是得听閻錫山的,山西終究是有些底子的,地勢又不比華北一馬平川,飛機的消耗速度比起我預料的還要來得快,蘇聯那邊我會再追加一百架的訂單,倒是飛行員的訓練要跟上一些,可別到時候開著飛龍2,或者是鷹3也干不過日軍的九五式。」姜立說道,飛機的消耗速度快也代表著飛行員的消耗速度也快。

「西北早先儲備了一些飛行員,再起現在的培訓速度確實有些慢。蘇聯那邊的教練機已經到了二十架,補棄了幾百架教練機之後,再加上西北自產的鷹式高級雙座教練機,足以滿足戰爭所需,現在卑職擔心的是飛機的生產跟不上,向蘇聯采買畢竟非長久之計。」高志航說道。

「海參威的那批機械已經上火車了,到了之後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姜立說道,其實西北產能並不完全是機械的問題,還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產能未被合理的發揮,畢竟當初西北采買的大機械就有一定的產能預留。西北的工業發展太快了,中間的問題也不少,布局不夠合理。就像後世一些高像素的攝象頭,發揮出來的效果卻不如低了一截的隻果手機一樣。這也是源自于姜立幾年持續對西北工業的大手筆投資,以至于相當一部分人形成了思維上的慣性,習慣性的將產量寄托在外部即將運回的機械上。只是工業布局上的道理跟高志航說得太多也沒必要,畢竟高志航是個軍人,工業上的事並不是他的專長。(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