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哪怕是戰斧式坦克,對于日軍的一些地面工事,也無能為力,但這種自行火炮,卻可以將一些簡易工事都摧毀,為步兵的進攻鋪平道路。」
「好了,這種自行火炮的產量如何?」姜立看著面低矮的自行火炮,問道。
「由于噸位的略微下降,又取消了炮塔設計,工藝與造價都下降了不少。一輛這種自行火炮的造價,工時,只有戰斧式坦克的一半左右。工廠的技術員,將這種坦克命名為劍式自行火炮。」測試軍官道。
「也就是說造一輛戰斧的功夫和成本,可以造兩輛這種自行火炮了。」此時在場的所有人眼楮都亮了起來。
「自行火炮不足以彰顯其威名,叫劍式突擊炮吧。」姜立听到這種自行火炮的性能與造價時,也是一笑,在此時各國57MM坦克炮都算是大口徑的時候,西北已經率先給自己的坦克裝上了75MM炮。
「突擊炮?听上去確實響亮多了。」測試的軍官等人一听,紛紛點頭。接著介紹了一些劍式突擊炮的性能,36公里的時速,加一次油可以跑一百五十多公里的行程,相對于其體格來說,綜合性能已經算是不錯了。
「雖然沒有炮塔,不通旋轉開炮,不過突擊炮的優點也是看得見的,安全性不比戰斧低,而且加裝的火炮夠大。更重要的是造價便宜。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投入下,咱們的裝甲力量可以擴大一倍。量的優勢足以抹平其他方面的缺點。司令,我老楊生平從不服人,這次是徹底服了。」
楊虎城雙眼發光地看著這種新型的突擊炮,對于姜立徹底算是服了,在他們這些地方軍為了軍晌,為了擴大隊伍多搞一些機步槍,買彈藥的同時。姜立已經越過了所有人,搞也了這些與列強同步,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列強的諸多武器。至少已經超越了此時的日軍,若非親自經歷了這些,楊虎城甚至不敢想象。無論是已經開始大量服役的奉918半自動步槍,火舌通用機槍,西北自產的仿德式重型火炮,還是眼前的坦克,頭頂上的飛機,甚至上日軍也投鼠忌器的毒氣。
若是讓他來,他甚至不知道該從哪里著手。他在陝西坐鎮的時候,比起姜立呆在西北的時間都要長。比誰都明白西北的貧困。更明白如果沒有姜立帶來的這些,日軍早就襲卷中原,攻下武漢。楊虎城從晚清一路走來,從當初的一個熱血青年到現在的軍界大佬,見識過太多的一代梟雄,但這些人卻最終沉寂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除了打下一時威名,卻並未給時局帶來太大的影響,也沒能改變民國積貧積弱的現狀,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人甚至加劇了民國的動蕩。
民國,西北能有眼下的局面,簡直是一場奇跡,而塑造這個奇跡的,正是姜立的這雙奇跡之手。
「是啊,成本如此低,擴大產量,能取代現在戰斧坦克的地位。咱們西北底子雖然有了一些,但也經不起揮豁。後面可以把這種劍式突擊炮作為主力。」張治邦連連點頭道。
「雖然有諸多優點,但真要是跟戰斧放對,多半還是這種突擊炮吃虧。戰斧式坦克的性能畢竟比這種突擊炮還是要作戰更為靈活。現在條件不允許,可以多制造一些這種突擊炮,取代坦克的地位,那也是因為咱們制造的突擊炮,比起日軍的坦克也不落下風。但以後,坦克還是應該作為咱們的主力。」
姜立說道,西北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成功的從復仇者坦克的底盤上開發出了突擊炮。但突擊炮取消了炮塔這個硬傷,不是姜立理想中的裝甲主力。而眼前的劍式突擊炮,比起戰斧坦克還要提前裝上24倍75MM炮。也是因為劍式突擊炮的成本更低。大批量的生產只是應急之舉,畢竟劍式突擊炮已經足以解決此時西北對于裝甲部隊的需求。西北軍最大的敵人並不是日本人,而是北面的蘇俄。到時候隨著西北工業的發展,裝備大批的坦克才能與蘇軍相抗衡。
不過對付日軍的坦克也是足夠了。性能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至少眼下,劍式突擊炮可以取代戰斧的地位與日軍的裝甲部隊進行作戰。
而按照眼下戰車工廠的產能,若是生產一定數量的坦克,再加上這種突擊炮的話,憑著眼前的作戰強度,到明年,進一步完成對孫立人,張楚九兩部擴編的同時,在明年再拉起一個裝甲師的架子。等到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西北軍這邊再發動不遲。
畢竟此時西北雖然積蓄了一定的實力,但連續的增兵中,此時日軍在關內作戰的兵力仍然不過百萬。而整個二戰期間,日軍是號稱六百多萬的。歷史上日軍南下之後,大量的精銳日軍被抽調往太平洋戰場。事實上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炸之後,民國大陸已經不是日軍的主戰場。西北此時雖然也積蓄了一定的實力。但相對而言,若是以民國一己之力挑戰整個日軍,仍然還是力有未逮的。對于此時的民國與西北來說,拖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便是一場勝利。
按照眼下的情形,姜立並不擔心日軍不南下,畢竟曬急需的石油一直嚴重依賴于向白人國家進口。一旦這條通道被截斷,日軍龐大的戰爭機器就要面臨著崩潰的危險,甚至日本本土的工業也將失去繼續向前的動力。
作為一個大國,尤其是像日本這樣擁有著極大野心的國家,絕不會容許自己的命脈一直被英美握在手里。而婆羅洲油田的產量,對于此時的日本來說,幾乎具有著無法抵御的誘*惑力,也是此時的日本唯一可能控制住的大型油田。而此時,歐洲的劇變,英法對德宣戰,形勢一如二十多年前一樣,英法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顧及亞洲的局勢。也不具備在亞洲與日軍抗衡的實力。對于這樣一個看上去唾手可得,根本不用花費太大的代價便歸收歸幾用,並且徹底解決未來十多年日軍石油需求的大型油田。如果日軍能按捺得住,那才真的是有鬼了。
局勢大體在領袖與姜立的把握之內發展著,不過有些方面卻不是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日海軍民國方面艦隊協同陸軍佔領安慶附近的正式命令一經下達。波田支隊便在第11水雷隊護衛下由江蘇鎮江港。海軍溯江部隊從南京出發,兩者在蕪湖會河,溯江西進。日軍艦隊進至安慶東南約20公里的鐵板洲,將軍廟一帶。同日,波田支隊在北岸登陸。沿江井下向安慶前進。沿途並未遇到有力抵抗。繼波田支隊之後,日軍特別陸戰隊于南岸登陸,經短時間的戰斗,佔領了上空缺溝炮台。當于傍晚,波田支隊佔領了飛機場。
川軍楊森部因為主力分散,失去指揮。此時處于月復背受敵的不利境地,于是放棄了安慶,向潛山,太湖方向撤退這。
于是,日軍于8月16日佔領了安慶。日軍第6師團一個聯隊當天也佔領了桐城。
桐城,安慶的陷落,使得日軍可以利用合肥至安慶的公路,取得進攻武漢更有利的位置。守軍在淮南的兵力雖然有9個師之多,加上地方團隊,兵力過十萬,但因為部署分散,各不統屬,缺乏有力的指揮。部隊作戰意志在日軍的接連打擊下,衰退得厲害。僅十余日,失地數百里。
而日軍早就希望佔領安慶,原來的日軍以廣德,蕪湖為基地,每當其轟炸機或攻擊機空襲武漢時,護航的戰機因為續航力的原因,在武漢上空的空戰時間只能壓縮在15分鐘之內。由于護航的不足,日軍飛機在武漢被蘇聯志願戰機,還有中央空軍截機,損失很大。
而日軍佔領了安慶的機場之後,日軍航空兵獲得了一個攻擊武漢等地中央空軍基地的絕好進進機場。使得中央軍的馬當封鎖防線直接暴露于日軍的進攻之下。江防的難度進一步提高。
不過有一些部隊作戰軟弱,但大部分軍隊作戰都是極為頑強的,而在江南地區,密布的河流與山川成為了阻擊日軍很好的防線,日軍大量的部隊哪怕在優勢的火力下,也沒能擊破守軍的陣地,于是大肆動用毒氣作戰。日軍閑院宮載仁不僅下達了可在民國使用噴嚏性毒氣的命令,不過命令一旦到了日軍里面,總會有些走樣。日軍很快又增加使用了毒性更強的窒息性毒氣。在武漢會戰中直接因為毒氣傷亡的國*軍軍民就達到了驚人的五萬余人。
三個月後,在武漢外圍陣地丟失得差不多的情況下,武漢中央政府為了留一定的實力,避免遭受像淞滬會戰撤退時那樣重大的損失,蔣委員長在堅持了九月之久後,下令放棄武漢。帶著最後一批機械,向長沙,衡陽等地陸續進行轉移。
而日軍損失了各式飛機兩百余架,坦克近百輛,直接陣亡了4.6萬余人,傷亡合計近二十萬人的慘重代價,拿下了武漢這座控掩長江咽喉的水路交通樞鈕。
由于日軍在徐州會戰便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使得蔣委員長贏得了多余幾個月的時間布置武漢防線、這些相對充足的準備,加上國*軍進入到後期,數量達到驚人的近90萬大軍反擊的情況下。日軍的傷亡也在大小數百上千次的戰斗中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兵力。
鑒于武漢的陷落,姜立依據形勢取消了早期的豫東作戰計劃。同時為了避免戰線拉得太長,不利于後期的緊守。只是在豫北發動了一定程度的反攻,不過很快就遭到了日軍更為強烈的反擊。西北軍在允北的陣地幾乎都被打爛了,雙方的戰線上自從38年以來,堆積了五百多架飛機,兩百幾十輛坦克的殘骸。在陣地幾乎沒有太多憑借的情況下,姜立下令負責豫北會戰王鐵漢向南撤退。至此,堅守了一年多的安陽等地,落入了日軍的控制之中。而日軍在豫北一年多的作戰里面,損失的兵力雖然比起武漢會戰差了一萬多人,但戰損的飛機,坦克數量,質量都比起武漢會戰中的要強上不少。若是算上豫東作戰的損失,實際上還要超出了武漢會戰的數據。
僅管此時西北裝甲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在劍式突擊炮投產之後,西北一個月從戰車工廠開出來的各式坦克與突擊炮加起來便達到了53輛,而雪豹裝甲車也達到了23輛。不僅將機械化2旅與3旅除裝甲車以外的坦克,突擊炮在戰爭中補充到了一百輛以上,各擁有雪豹式裝甲車40余輛。而且作為西北軍裝甲先驅的田見龍卸任西北軍校裝甲系主任之後,組建的西北裝甲1師也完成了小半的整編。
但姜立仍然將豫東,豫北的戰線都向內收縮。將部隊抽到新鄉,開封,周口,駐馬店等第二線中原防御圈。
此時,民國東部沿海,東北,南方廣州,中部武漢等大型城市及戰略要區全部都落入日軍的控制之中。雖然付出了遠超歷史上的傷亡,但日軍終究還是完成了其既定的戰略目標。將武漢逼入湖南長沙一帶。而民國東部,中部的大中城市,大多落入日軍之手。
而德軍在進佔了蘇台德區之後,再次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並且與蘇聯刮分了波蘭。而英法對德宣戰之後,毫無動靜,被時局戲稱為奇怪的靜坐戰。波蘭受世界上兩大頂級的軍事強國左右夾擊,上百萬大軍一個月之間灰飛煙滅。
英法在歐洲的軟弱被此時的日本看在眼里,在諾門坎之戰中,日軍雖然打出了不錯的戰績,但卻也被蘇聯龐大的炮群,幾乎能讓人絕望的鋼鐵洪流給狠狠震懾了一把,之前北上的聲音被壓制了下來。此時南下的提議再次擺到了天皇的御案前。而東南亞的空虛,英法軟弱的態度,都面了南下派很好的理由,民國的戰爭稍稍停歇一點,日本大本營,又起了一波巨大的爭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