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四月,天氣格外溫暖,黃明遠前往遼東的日子也已經進入倒計時。
天子伐高句麗之心不絕,誰勸阻都沒用,唯一能阻止楊廣的或許只有黃明遠。
而黃明遠也知道此時是唯一一次滅高句麗的好機會,否則等到中原完全亂起來,自顧不暇,怕是新佔的遼東之地也會得而復失。
滅亡高句麗,不僅僅是楊廣的執念,也是黃明遠的執念。冠冕堂皇的理由有千千萬,或許最重要的是黃明遠看他不順眼吧。
攫。因為上一次東征遭遇楊玄感叛亂,差一點回不來的緣故,楊廣也不敢再輕易赴遼東了,誰知道會不會再有一個張玄感、王玄感。因此楊廣便將此戰全部交給黃明遠。
朝中眾人見楊廣如此安排,倒是松了一口氣,畢竟黃明遠領軍能力比楊廣要靠譜的多。只要大佬不瞎折騰,咱大隋怕過誰。
這次為了征遼,楊廣共征調各州府兵十五萬人,又調左武衛、右侯衛、右屯衛三軍,共計二十余萬人馬出征。
這二十余萬人馬,幾乎是楊廣能調動的全部兵力。再加上遼東十余萬人馬,共計三十多萬大軍,幾乎可以橫推了整個高句麗。
當然數量足夠,質量上還略微有些差。
楊廣給黃明遠的部隊說是二十萬精銳,但實際上多是一群新兵蛋子。這幾年連續動亂,各地府兵凋零,人力資源更是空缺。府兵之中,多是新招募和強征的新兵,沒有經過訓練,根本沒法打仗。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國情如此。天子一聲令下,府兵再是稀缺,也不能缺額,只得想盡各種辦法糊弄了。
而且除了府兵凋零,十二衛禁軍也出現了兵員稀缺的狀況,不符當年的戰力。
巘叮叮巘。諸衛之中,左翊衛因為大將軍是宇文述,尚且完整。
右翊衛在第一次高麗之戰中損失慘重,而新任大將軍來護兒主要任務是統帥水師,對其也不感興趣,因此右翊衛並未得到恢復。朝廷在楊玄感之亂後整頓東都防務,最後的右翊衛也被抽調一空,右翊衛已經名存實亡。
左武衛是黃明遠的嫡系,裝備齊全,編制完整,在諸軍之中戰力最強。
右武衛多在遼東征戰,損失慘重,後來李景兼任平州總管,楊廣便將右武衛調回洛陽,充當城防軍,為洛陽城防御的主力部隊。
左驍衛在第一次高麗之戰中幾乎全軍覆沒,李渾被殺之後,獨孤覽調任左侯衛大將軍,左驍衛士兵並入左侯衛,左驍衛名存實亡。
右驍衛大將軍屈突通,左御衛大將軍梁默,右御衛大將軍薛世雄,三部分鎮長安、潼關和河東。
至于左屯衛,本就在征高麗一戰中損失慘重,後來吐萬緒征南,又帶走一部分。吐萬緒被免職後,左屯衛殘部被並入右屯衛,統一由右屯衛大將軍郭榮指揮。
出征的三軍之中,左武衛兩萬八千人,右侯衛一萬六千人,右屯衛兩萬一千人,共計六萬五千人,算是這次東征的核心部隊。
楊廣乃以黃明遠為遼東道行軍元帥,李景、荊元恆、郭榮、馮盎、來護兒、黃明禎、鄧暠分列行軍總管,又以燕郡太守楊續為長史,一同出征。其中來護兒領水軍從東萊郡出發,負責轉運物資,保護糧道。平壤城一戰後,楊廣再不敢用水軍單獨行軍了。
這一次黃明遠出征,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自是要多招一群可用之人。
先是以李靖為行軍司馬,在帳下听用。十幾年過去了,往日意氣風發的李靖今年已經四十三歲,垂垂老矣。黃明遠這次相招,李靖再沒了早年的傲氣,趕緊前來軍中報到。在李靖看來,或許黃明遠這里,是他實現抱負的最後的機會了。
之後黃明遠又通過裴矩、裴蘊,將杜如晦、宋正本、張玄素等一些年輕的才俊調入麾下。這些人此時名聲不顯,入黃明遠門下,也沒太多人關注,黃明遠正好撿了一個大漏。
有人有兵,這一仗勉強可打。
為了此次東征,楊廣又從各地調集了弓箭五百萬支,甲冑三萬具,戰馬八萬匹,糧食一百五十萬石‧‧‧‧‧‧至于其余各種物資,不計其數。
而且更為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或許楊廣考慮到黃明遠新出孝,饑渴了好長時間,又贈予黃明遠美女二十名。若不是平日里楊廣的舉止神態沒有變化,黃明遠都以為楊廣被穿越了。
眼看天色漸暖,黃明遠擔心時間不夠用,在維揚婚後第三日便準備出發,這已經是最早的時間了。
幾個孩子一年多沒見到父親,剛到東都不到一個月,父親又要離開,無不涕淚連連,哀傷滿面。
尤其是維揚,早就被父親交待過一些事情,此時見父親離去,心知不知道還得多久才能見到父親,更是無比哀傷,淚流滿面。
黃明遠上前給兒子拭去臉上的淚水,溫柔地說道︰「雕郎是兄長,是弟弟妹妹的表率,往後父親不在家,你便是一家之主,要照顧好一家人,也照顧好自己。」
「兒子謹記!」
大兒子從小便老成,做事穩重、細心,從來沒有讓黃明遠操過心,黃明遠多久沒見過兒子流淚了。
四月十一日,建春門外,車轔轔,馬蕭蕭。西風撕扯,旗幟漫卷。
數萬人在城門處雲集,悄然無聲,滿是肅穆。
城門處楊廣拉著黃明遠的手說道︰「朕這一生,用得最正確的一個人便是明遠。望明遠此去遼東,能旗開得勝,平定蠻夷。」
「臣必不辱使命!」
楊廣「哈哈」大笑道︰「朕相信明遠。」只有在這個時候,楊廣的一身郁氣才能一掃而空。
黃明遠又向楊廣一拜道︰「聖人在上,臣此次遠征高句麗,必求滅國,方才回還。遼東苦寒,臣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朝中,臣無其它擔憂,只是臣之子維揚、維烈年輕頑劣,萬請聖人能常帶在身邊教導。」
楊廣听後更開心了,楊廣覺得自己是扣住了黃明遠的命脈的。
到了吉時,鑼鼓齊鳴,旗幟飛揚。黃明遠翻身上馬,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