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明一行後來為高唐縣巡邏的官兵發現,然後被送到縣中。連明這才告訴高唐官吏自己的身份。
高唐縣令不敢耽擱,又急報之郡府。連明身上帶的那封求援信也被連夜送往信都。
青州的情況黃明遠並沒有太關注,歷史上這里也沒有翻騰出什麼浪花來。李密勢大之後,青兗各地投降了李密,等到李密敗亡,青兗各地又投降了李淵。
常言道︰「天下未亂蜀先亂。」其實歷史上是天下未亂,山東先亂,亂了又亂,亂個沒完沒了。
張須陀死後,黃明遠還有心招撫張元備。後來張元備據郡自保,黃明遠的目光又集中在關中,就沒騰出功夫管張元備。
青州之地,本不是什麼要緊的地方。而且黃明遠也預留了後手,一直駐扎在旅順的右侯衛軍便是準備平定青州的。
黃明遠之前本想再等等再開啟青州副本,但現在張元備的求援,使得黃明遠不得不提前出兵了。
若是旁人,自是不可能影響到黃明遠的計劃,但張元備求援,黃明遠便不得不救。
不是張元備臉大,而是張須陀于黃明遠有恩。當初在婺州的時候,黃明遠派人向張須陀求援。雖然是鄭言慶殺了于諳,張須陀這才得以出兵,但也必須得承認,沒有張須陀的出兵,自己不可能徹底擊敗汪文進的叛亂,也不會擔任權婺州刺史。
自己怕是要晚幾年才有這個位置,而之後的事情,一步遲,步步遲,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這是一份大恩。
于是黃明遠馬上下令,令駐扎在東昌郡的王辯率領控鶴衛主力渡河東進,支援齊郡。
同時又傳令遠在旅順的蔡知運,擔任青州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右侯衛諸軍,從旅順渡海南下,攻略青州諸縣。
又調原渤海郡太守張方昕擔任青州安撫使,負責糧食轉運和安撫黜陟工作。
同時又傳令李靖,率領鷹揚衛主力進駐汲郡共縣,做好南渡的準備。
隨著黃明遠一條一條命令如流水一般,新一輪的戰爭終于要開始了。幸好此時已經到了五月,眼看秋收在即,用不了多久,河北就會迎來一場大豐收,否則貿然用兵,還真可能捉襟見肘。
誰也沒想到新的戰爭會突然開啟,但衛公一聲令下,所有人都必須按照衛公的命令執行。
隨著戰線越來越長,黃明遠原本手中的兵力也有些捉襟見肘。
黃明遠又下令征兵三萬,新建一衛,以衛戍河北月復地,為大軍預備隊。
位于聊城的王辯接令之後,最先行動。
王辯在加入黃明遠陣營之前,官職不高,但著實是一員老將,資歷極高。不過因為其祖父王訓是通過出粟助給軍糧當的官,因此在關隴之中,地位不高。
王辯今年已經五十多歲,在河北的這段時間,很清楚黃明遠的所作所為已經超出了臣子的界限。他作為同僚,應該規勸,而作為天子之臣,更是有義務將此事上報給天子。
但王辯卻沒有這麼做。
若是盛世太平,他當然會緊跟天子的步伐,但當世大亂,群雄並起,英豪輩出,天子怕是也管不了河北的事情。
而王辯本人,在大隋和衛公之間,審時度勢,更願意選擇衛公。
做通了自己的內心,王辯做事極其積極。他知道自己在親重程度上比不得衛公的那些舊將,能力也算不上超凡突出,因此唯一能做便是恪盡職守,盡心竭力,謹遵衛公之命。
作為緊鄰河南青州的部隊,王辯其實一早便做好了東進的準備。衛公命令送到聊城的第三日,王辯便誓師拔營,率軍渡河。
三萬將士,威武雄壯。上百艘戰艦,披荊斬棘。
很快眾人渡過黃河,到達齊郡的地盤。
連明此時也跟著控鶴衛一同東進,在軍中作為三軍的向導。
王辯根據連明述說的情況,猜測王薄應該不清楚隋軍主力東援的消息。因此為了合圍王薄主力,乃命令大將蘇邕率領軍中輕騎東進,從歷城之南,繞道王薄大營東面,堵住王薄所部東逃的路線。
又命令徐虎子率一軍之眾,向東渡過濟水之後,沿著濟水南岸向北,匯合羅士信部,圍殲顏宣政匪部。
而王辯則親率控鶴衛主力向東,迎戰王薄大軍。
王薄與顏宣政的匪軍加起來大約有五六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裹脅的流民。當然二人為匪多年,手中也有一支可信賴的匪軍,不過數量並不多。
此時控鶴衛主力東來,足足盡三萬,且多是久經沙場的精銳,這就不是王薄與顏宣政二人可比的。
王辯的大軍一支到歷城西面十多里的地方,王薄的斥候才發現。一支上萬人的部隊突然趕來,王薄心中大驚。
眼看這支部隊,風采卓然,人馬如龍,王薄心中畏懼,便有心撤退。只是對方突然趕到,雙方隔著不過十幾里地。一旦其部貿然撤退,還沒有收拾完,對付怕是就會趕到。
在撤退的時候遇上這支部隊,王薄不用想也知道其軍必然大潰。
于是王薄只得硬著腦袋迎敵。
河北隋軍的強大,不是個人戰力的強大,而是黃明遠建立的一套系統的強大。一是軍功受田系統,使得士兵無論在何時,都沒有後顧之憂,即使戰死沙場。
另一點便是河北隋軍訓練機制和作戰機制。
河北隋軍是統一征兵,統一訓練,按照黃明遠設計的步兵、騎兵、弓兵操典,每一個士兵幾乎都是流水線上的生物。
而戰時根據不同的地形,士兵擺出不同的陣型,迎擊敵軍。
或許在迎敵的時候稍顯死板,但馬、步、弓、車、砲等兵種配合有序,相機合作。因為相互演練多次,甚至無需指揮官指揮,便能輕松迎敵。
甚至連撤退、敗退都有訓練,戰場上士兵完全按照訓練,無需發揮,便可應對自如。所以河北隋軍才會強大無比。
望著準備列陣的王薄匪軍,王辯一揮手中的令旗,身後的大旗隨之開始搖動。各部听令,開始壓著步子,向著匪軍,緩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