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的計策未必是最好的計策,但用在這個時候,卻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楊廣的利益。
眾人不住地打量著黃明遠,這個年輕人真是可怕,謀算無雙啊。郭衍想著要和黃明遠交好;而宇文述則是想著雙方本來沒什麼大的仇怨,若是可以也和黃明遠彌合一下雙方的矛盾。
看到楊廣的臉色,眾人也明白楊廣同意了黃明遠的說法,這時候裴矩第一個站出來說道︰「王爺,黃將軍所言極是,王爺先有破突厥之大功,可謂忠;又有救聖人于危難之事,可謂孝;現在上書為太子求情,可謂義;王爺是聖人嫡次子,于太子之後承繼儲君之位理所應當,可謂禮。到那個時候,王爺天命所歸,這聖人就是再有什麼想法也必須立王爺為儲君。」
裴矩一番話說得楊廣心花怒放,其他幾人也不弱于人,紛紛進言。
楊廣听得,滿心歡喜,大手一拍桌案說道︰「孤能夠擊敗太子一次,就能擊敗他第二次,任他如何卷土重來,都是孤的手下敗將。」眉間的豪情止不住地四溢。
最後楊廣決定,立刻上書為太子求情,同時要求裴矩和張衡約束支持晉王的大臣不要落井下石,弄巧成拙。誰知道會不會有人腦子抽筋打著晉王的名義去上書處死太子,要是真的如此,那是自己把把柄送到聖人手中。
同時裴矩還建議楊廣多發動一些人跟著晉王上書,為太子求情。若是這波節奏引得聖人對太子懷疑,馬上要被殺了還有這麼多人支持,因而心生忌憚,改變心意,那樣便更一舉兩得了。
楊廣不禁眼前一亮,看來他弄死太子的心始終沒絕啊。
張衡、裴矩、宇文述、郭衍等人都趕緊悄悄離開,他們畢竟是朝廷大臣。這時候朝野內外的眼楮都盯著晉王,若是被人發現私召朝臣總歸不是個好事情。
送走幾人,楊廣的臉色變得正常了,他看著單獨留下的黃明遠說道︰「明遠怕不是剛才有話沒說吧。」
楊廣算是比較了解黃明遠,雖然黃明遠在眾人面前說得有理有據,但楊廣卻是看出黃明遠其實是說一半藏一半。
听到楊廣的問詢,黃明遠趕緊回道︰「王爺神算無遺策,明遠佩服,明遠的確是還有一些小事跟王爺說一下。」
楊廣一副小事才怪的樣子,卻是對猜出黃明遠的心思很滿意。自覺黃明遠雖然謀算無雙,但還在自己的掌握中。
沒了其他幾人,黃明遠在楊廣跟前也放得開了。他本來就跟楊廣的孩子一樣,也放得下臉面去討好楊廣。
兩人坐定,黃明遠說道︰「王爺知道現在的聖人最擔心的是什麼嗎?」
楊廣有些疑惑地說道︰「聖人不是擔心眾人會奏請處死太子嗎?不過剛才不是說定我們要順著聖人的意思保太子嗎?」
黃明遠點點頭,接著說道︰「那王爺知道聖人為什麼一定要保下太子嗎?」
楊廣一愣,忽然他發現他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若說是父子親情,楊廣卻是不相信的。自己的父親性格的涼薄遠超常人,當年三弟之事和幾個叔叔的事情就說明了父親不是一個念親情的人。父親對大兄,好像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親就變得極其討厭大兄。
楊堅曾經對東宮的官吏僚屬說︰「仁壽宮離這里不遠,但是朕每次返回京師都得嚴格準備儀仗保衛,就像進入敵國一樣。朕因為拉肚子,都不敢月兌衣服睡覺,昨天夜里要上廁所,因為在後邊的房間恐怕有緊急之事,就返回前殿居住。難道不是你們這些人要危害我的家國嗎!」
楊堅能夠說出這樣的絕情甚至無恥的話,他和太子的父子親情早就蕩然無存。
楊廣思索了半天也毫無所得,這時他看著黃明遠,不由得問道︰「明遠知道是什麼事。」
黃明遠點點頭,說道︰「明遠記得當日在大興殿的時候,太子曾經說過‘我走到今天這一步,真的就全怪我嗎?’,或許是這句話觸動了聖人的內心,當初與太子的舊事也浮現心頭。聖人因為愧疚,這才一反常態,要保下太子。」
楊廣恍然大悟,又不住地慶幸。自己這個大兄的威脅還真是厲害,事到臨頭,還有辦法翻盤,若是放了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給自己捅上一刀。
黃明遠接著說道︰「世人對聖人有微辭,認為聖人絕情,但聖人自己卻未必這麼認為。或許這次太子之亂深深地打擊到聖人了,才讓聖人感受到父子之情如此淡薄。明遠以為,聖人保太子其實是假,更重要的是想測試一下王爺,看一下王爺在聖人百年之後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
在楊廣的恍然和震驚中黃明遠接著說道︰「若是王爺能夠厚待太子,讓聖人覺得自己就是百年之後,諸親王也會安然無恙,那聖人自然便會毫無牽掛的立聖人為太子,日後將皇位交給王爺。但若是讓聖人覺得王爺以後會對自己的兄弟大開殺戒,聖人恐怕會對王爺留一手,到時候恐怕就徒生波瀾了。」
楊廣也沒想到這個方面,听到黃明遠的話長舒一口氣。若是依著自己的想法,讓聖人心生嫌隙,怕是會真的影響自己的太子之位。
楊廣拍拍黃明遠,說道︰「明遠之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真乃國士,若非明遠,孤怕是真的要錯上加錯了。」
黃明遠說道︰「王爺,今後但請多顧忌一下諸位親王事。我听說之前秦王去世後,群臣商議認為《春秋》有言「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奏請聖人將秦王的二子全部廢黜。鬧到最後堂堂秦王府的喪主竟然是下屬官員,而不是秦王的二子,真是荒唐極甚。秦王廢世子年幼,秦王的並州舊部又猶存,王爺可請立秦王廢世子繼承王位,則世人必知王爺之心。」
「廢黜二人是聖人之意,若聖人反對如何。」
「王爺,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廢黜二位王子是聖人對關東世家的齎恨與不能徹底清除這些人的憤懣,二位王子不過是殃及池魚。現在一年之內,接連二子有事,聖人能不在意兩個孫子。怕是有多少怨氣,也要消弭盡了。」
楊廣聞後,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