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道世間無謫仙,持劍尤是更出塵。
初見司馬泳,黃明遠還以為對方會是一個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不修邊幅,飽受風霜,苦大仇深,畢竟北地苦寒如飛刀,刀刀催人老。但今日一見,司馬泳雖然斯人憔悴,風塵僕僕,但一舉一動,無不浸潤著溫潤如玉的風雅,讓黃明遠明白什麼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哪怕這是個年老的公子。
司馬泳鶴立雞群、出類拔萃的溫潤氣質,再加上其淒美哀決、讓人扼腕的愛情,很容易便獲得了黃明遠的好感。
黃明遠親自將司馬泳迎入大帳,雙方見禮之後,黃明遠讓人給司馬泳看座。
黃明遠如此彬彬有禮、禮賢下士,當然不是一個爛好人。若是司馬泳只有顏值,哪怕司馬泳是潘安、宋玉之流,黃明遠也未必會高看他一眼。主要是長孫晟一直言司馬泳是一個足智多謀之輩,他既然敢來此地,必然是有所依仗。黃明遠尊敬有智慧的人,所以現在,黃明遠想知道司馬泳的依仗。
黃明遠為此做足了姿態,其待人以禮、示人以誠的手段無不是手到擒來。
「司馬先生在漠北多年,想必深諳突厥人之虛實,今日遠道而來,可有什麼以教明遠者?」
你說自己前來是想求個安定,你有何資本來換取啊。
司馬泳本以為黃明遠會跟他客套一番,沒想到黃明遠卻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倒是把司馬泳原本準備的說辭給憋了回去。
有趣,當年那些關隴子弟,便是摒棄了胡人骨子里的直接與豪氣,也看不到漢人文化的智慧與底蘊,反而將一些腐儒虛偽、自我的一些缺點奉為圭臬,一個個都成了偽君子,令人作嘔。沒想到自己離開長安二十余年,中原竟然有此等人才,氣度不凡,才弱冠之年,便統兵一方,謂一時豪杰也。
「將軍高看老夫了,老夫是罪臣之後,又蝸居草原多年,不與人交流,原本一些稀疏的見識也早就磨滅光了,落後于當世。今日老夫斗膽前來拜見將軍,實在是身無長物,只是希望將軍能看在炎黃後裔的情面上,給我們這些流落草原的孤子一條生路,我等感激不盡。若能得月兌大難,我等日後必家家戶戶,供奉將軍之長生牌,為將軍祈福。」
說完,司馬泳長鞠一禮。
黃明遠看著司馬泳,感覺有些意思,便說道︰「司馬先生謙虛了,什麼罪臣之說,休要再提。昔日伐陳之後,聖人早就赦免了令尊之舊罪。猶被舊恩,特蒙引見。所以先生無序為身份多慮。」
司馬泳自言是有罪在身,其實早在開皇九年,楊堅便赦免了司馬消難一家的罪過。說起來是天意弄人。當年司馬消難為北齊北豫州刺史時,擔心奸臣陷害,舉家投奔北周的時候,正是楊堅之父楊忠接應的。司馬消難和楊忠俱是逃將出身,屬于外來戶,自然親近,遂二人結為兄弟,情好甚篤,楊堅之後每以叔禮事之。若不是因為司馬消難的女兒是北周靜帝宇文衍皇後,其身份特殊,司馬消難早就是大隋的開國功臣,榮耀備顯,何至于此。
黃明遠又說道︰「司馬先生,明遠出身行伍,家世輕微,不與關隴諸公相交,所行所為,全憑一顆忠君之心。因此明遠不會對先生拐彎抹角,也請先生能明白明遠覆滅突厥之決心,傾力相助。」
司馬泳的確不了解黃明遠的情況,看其年紀,還以為是關隴世家子弟。今日知其身份,心中一喜,倒也少了幾分疏離。
當年楊堅上位,尉遲迥等人叛亂,其實也是一場關隴世家內部實力的較量。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三人為首的叛亂勢力之中,除了司馬消難身份特殊,屬于外戚,尉遲迥和王謙都是關隴世家內部河東勢力的代表。而楊堅的核心支持者韋孝寬、于翼、李穆等人才是關西、關中勢力的代表。雙方因為勢力斗爭,分裂成不同的陣營。而其平叛的過程,其實也是關隴世家內部勢力整合的一個過程。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雖說不一定放之海內皆準,但的確適用于大部分場合。
司馬泳遂說道︰「將軍如此看重老夫,老夫若是再敝帚自珍,反倒令人笑話。老夫不才,空活了四十余年,也無甚本領。不過我在草原上,倒也識得幾個朋友,若是黃將軍不嫌棄,司馬泳倒也願效犬馬之勞,使這幾位朋友能棄暗投明,恭迎王師。」
黃明遠很滿意,這才對嘛,你司馬泳既然這麼厲害,能在草原十多年啥也不做,難道數羊呢。
司馬泳又說道︰「我等部眾,之前意外分離,目前還有一支流落在于都斤山附近,人數大約有三四千人之多,這些人大多都是漢人奴隸。為當時公主所救,編入公主部落。公主去世後,司馬泳苟延殘喘,才勉強維持生計,不使其散落。眾人之中,除了公主的護衛、侍女,很多都是當時公主帶來草原的工匠,包括醫生、鐵匠、農師、樂師、花匠、木匠等人,皆願隨將軍一同討虜,效犬馬之勞。」
黃明遠點點頭。
司馬泳此來黃明遠軍中,當然不是為了帶著眾人平平安安回大隋便完了。當年千金公主雖死,實際上生前也是有子。不過因為年幼,憑借著司馬泳在突厥內部的左右逢源,才勉強存活。
司馬泳也是顧念此子,才沒有返回中原。
此次隋軍北伐讓司馬泳看出了機會,司馬泳一直希望帶著千金公主的兒子返回大隋,做個一生無憂的歸化人。千金公主之子卻是希望能夠通過大隋的支持,奪得突厥汗位。二人在最終目的上南轅北轍,所以哪怕二人相依為命,如父如子一般在一起生活這麼多年,也沒法彌補相互之間的裂痕。
此次司馬泳自告奮勇前來大隋軍中,正是希望為千金公主之子找到一條求生之路。而千金公主之子也希望通過司馬泳和隋軍取得聯系,因此並不反對司馬泳南下。
不過千金公主之子並不信任大隋,因此只是讓司馬泳率千余人來隋軍之中,自己率領數千部屬留在了于都斤山,蟄伏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