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太祚一路向北逃到扶余舊城一帶,又匯合了駐守北境的其妻弟梅龍。此時淵太祚加上其弟淵建生部、妻弟梅龍部、陳應龍部等兵馬,總計不到兩萬人。
至于帶出的百姓,不超過萬人。
憑借這些人馬,想戰勝隋軍,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淵太祚倒是有些光棍意氣,既然如此,索性我放棄一切,看你大隋能不能追到這北境荒蠻之地來。
因此淵太祚又讓人傳令鎮守國內城的長子淵產,令其放棄國內城,率領部隊向北來此與自己匯合。
眾人離開了扶余城,才感受到扶余城的好。
高句麗人雖說也是從這片山林里走出來的民族,可已經離開這里數百年了,根本不熟悉這片土地。他們靠著農業生活,住在城市里,骨子里哪里還有半分游牧民族的習性。
眾人俱不習慣游牧生活,軍中充斥著悲觀的情緒。
淵太祚發現,等待隋軍撤退怕是不現實。不等隋軍撤走,他們便要死在這片叢林里了。
但前途茫茫,何去何從。
這時部將俞紹先向淵太祚建議,何不向北面的靺鞨人請援,栗末部可是一直對遼東充滿了野心。
靺鞨也是東北一個少數民族,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時的「肅慎」和戰國時的「挹婁」。北魏稱「勿吉」,現在叫做「靺鞨」。靺鞨這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上不太出名,但他後來有兩個名字人盡皆知,一個叫做女真或女直,另一個叫做滿洲。
靺鞨分為七部,分別為粟末靺鞨(與高句麗相接)、伯咄部(在粟末部之北)、安車骨部(在伯咄部東北)、拂涅部(在伯咄部東)、號室部(在拂涅部東)、黑水部(在安車骨部西北)、白山部(在粟末部東南)。
其中黑水部尤為勁健,是古之肅慎氏。
而栗末部是諸部中最開化的部落,其實力也最為強勁,栗末水(今第二松花江)便是以其族名命名。
高句麗和靺鞨人的關系並不好,歷史上扶余國便是靺鞨人滅亡的。雙方在扶余國舊地常有爭端,雙方爆發過多次戰爭。其扶余城所面對的敵人也是以靺鞨人為主。
因為靺鞨並不統一,而高句麗的實力遠強于靺鞨,因此屢屢壓著靺鞨人打。
但這並不意味著靺鞨人實力不強。
栗末部曾「每寇高句麗」,還「其國先破高句麗十落,密共百濟謀從水道並力取高句麗」。甚至還聯絡北魏出擊高句麗。
靺鞨中最強大的是栗末部,部落下又分成數十部,有數萬之兵。
其余諸部,強大的如伯咄部「勝兵七千」,其余諸部也各有數千人。至于最北面的黑水部,地廣千里,從後世的佳木斯一直延伸到鄂霍次克海,有幾十上百個小部落組成,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听到俞紹先的建議,淵太祚有些沉默。
借兵不是不可以,但請神容易送神難,他擔心即使能擊敗隋軍,怕是又使得靺鞨人扎根遼東,到最後得不償失。
其余眾人,也不太願意向靺鞨借兵。
雙方打了數百年,實在不好聯手啊。
這時俞紹先說道︰「大王,莫離支,我軍實力實在不足,單憑我軍,很難擊敗隋軍。有斥候向南巡哨到扶余城附近,發現隋軍已經駐扎進扶余城,而且修繕城池,安撫百姓,大有常駐之勢。若是如此,我等復國,不知何年何月。
我等常與靺鞨人交戰,靺鞨人實力很強,利用靺鞨人對抗隋人,是現在最好的辦法。
至于擔心靺鞨人會賴在遼東,根本不必。靺鞨雖然強大,但隋軍也不弱,若是引得兩方爭斗,兩敗俱傷,則無論如何都是我軍獲利。諸位難道以為靺鞨人在隋軍的面前,還能全身而退。
即使靺鞨人全勝,但這些森林里的蠻子懂得怎麼守城嗎?我軍隨之返回遼東,征召百姓,也可輕易將其擊敗。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用靺鞨人來削弱隋軍的實力,來給我們減輕壓力。」
眾人听得紛紛點頭,不得不說,若是真如俞紹先說得這般,還真有可能復國。
但問題也不是沒有。
高建武便說道︰「俞將軍所言不得不說是個好計,但是現在我們又有什麼本錢讓靺鞨人為我們出力?」
眾人紛紛點頭,靺鞨人也不是傻子,憑什麼為高句麗出力?他們能與高句麗人對抗數百年,自有其強大的原因。
這時眾人紛紛看向俞紹先。
俞紹先乃說道︰「若是旁時,靺鞨人自不會為我們火中取栗,但靺鞨人素來貪婪,我們若是厚賄之,必能說動對方。」
梅龍听了,有些譏笑道︰「我們現在連自身的供養都不能保證,哪有東西來賄賂靺鞨人。」
當然這話說得不盡真實,淵太祚在扶余城的家底比誰都厚,但眾人不能挑明啊。
俞紹先神色如常,並不在意梅龍的挑釁,繼續說道︰「不要什麼東西,有個東西靺鞨人就拒絕不了。我等可許諾靺鞨人,一旦其同意出兵,幫助我高句麗復國,我們便將整個遼東割給靺鞨人,雙方以鴨淥水為界。」
眾人紛紛驚住了。
「胡言亂語!」
「萬萬不可!」
若是高句麗沒了遼東,那高句麗的實力要損失一多半,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接受的。
這是高建武也一臉不高興地說道︰「俞將軍,遼東之地,是我高句麗不可分割的地方,怎麼能給靺鞨人?」
「可遼東現在不在我們手上。」
俞紹先有心想笑,都什麼時候了,還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
俞紹先話一說出口,眾人立刻啞口無言。
「大王,莫離支,當前先打敗隋人復國成功才是最重要的,其它一切都可以商量。況且我們只是答應將遼東給靺鞨人,但遼東卻不在我們的手上,還需要他們自去取,所以我們什麼也沒有失去。一旦靺鞨人和隋人對上,他們還能再休戰嗎?
只要我們強大了,打敗了隋軍,到時候給不給靺鞨人遼東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眾人這才明白,俞紹先不過是想給靺鞨人畫一個大餅,根本就沒想兌現諾言。
高建武與淵太祚紛紛大喜,乃以俞紹先為大使者,出使靺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