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父子雙簧

李淵在誅殺王威、高君雅之後,在太原郡招兵買馬了兩旬,得兵數萬,亦完成了造反準備,終于決定扯旗了。

十一月五日,李淵在晉陽城設起義堂(亦稱號令堂),將軍隊分為三軍,統稱「義士」。裴寂等尊稱李淵為「大將軍」。

十一日,李淵在晉陽城建大將軍府,自稱唐公,以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軍;以次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率右軍;以四子李元吉為姑臧公,統率中軍。以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殷開山為掾,劉政會為屬,長孫順德、王長諧、姜寶誼、楊屯、劉弘基、竇琮為左右統軍、副統軍。

至此,李淵完全打響了造反的號角。

不過李淵听聞黃明遠已經率軍征討劉武周的叛亂,心中擔憂。他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務必要盡快西進關中。

十一月十五日,李淵在晉陽宮城東的乾陽門街軍門前豎旗誓師,誓文中歷數了隋煬帝楊廣的種種罪惡,宣布要「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咸洛,集寧寓縣」。並任命四子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郡守,讓其留守晉陽城,並以竇抗第三子竇誕、大將軍府屬劉政會、鎮北將軍府長史宇文歆等人留守晉陽。

晉陽城堅,且糧儲豐富。李淵留兵兩萬,並組織青壯萬余人守備,就是為了給他南下爭取更多的時間。

甚至為了安定軍心,他把十三歲的兒子李元吉都留在了晉陽城內。

但這些人都是消耗品,若是能守住晉陽城最好,若是守不住,也沒有辦法,只能盡可能地爭取時間。

十六日,李淵親率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甲士四萬人自太原郡揮兵南下,直指關中。

唐軍進軍迅速,十六日起兵,到了二十一日便攻破了西河郡,郡司法書佐朱知瑾等人投降,唐軍生俘西河郡丞高德儒。高德儒不降,被李淵下令誅殺。

二十五日,唐軍兵至賈胡堡,距霍邑五十余里。在這里,他們遇到了第一個攔路虎大隋虎牙郎將宋老生。

霍邑是雀鼠谷的南頭,地形險要。

宋老生屯兵六千,駐守此地,據險而守。

此時寒冬已至,到了二十八日,終于降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寒風呼嘯,雪花紛飛。

唐軍冒著大雪,沿小路趕到霍邑城下。

唐軍叫陣,宋老生也不是傻子,這種情況下,只要守住霍邑,唐軍必然會因為嚴寒而不得不撤退,又何須出戰。

因此宋老生命麾下緊守不出。

李淵命劉弘基上前挑戰,可還沒到城前,便被一群箭雨逼退。劉弘基不得不狼狽退回。不過劉弘基也有辦法,他在軍中找了十多個嗓門大的,對著霍邑城頭叫罵,什麼污言穢語都有,把個守軍氣的七竅生煙。

不過宋老生看出了這是誘敵之計,任憑唐軍罵破大天,他也不搭理。

唐軍罵了一天,口干舌燥,一無所獲。

眼看誘不出對方,李淵乃下令強攻。但是效果出人意料,這麼大的雪,城牆上盡皆冰凍,士兵根本無法攀越,攻城數日,卻是損失慘重。

造反之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斗志昂揚,期盼著造反成功,加官進爵,封妻蔭子,但現在進展不順,不少人激情退去,開始恐懼。

很多人仔細想想,這造反有點不靠譜啊。況且從太原到關中,數百里土地,數十個郡縣,十多萬軍隊,能是這麼容易便打過去的。

這時不少人便心生退意,與其沒多少希望地入關,還不如退回太原,憑借堅城固守,至少尚有個退路。

于是便有人前來面見李淵,請求撤退。

剛開始還只有一兩個,到後來,不少將領成群結隊地趕來,請求李淵退回太原,不要冒著大雪攻城。

軍心不穩,李淵眼看諸將勸阻,也是沒有辦法,只得決定,若是三日後再攻不下霍邑,便率軍撤退。

李世民听到這個消息就驚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殺入關中,憑借關中巨大的資源,才有可能問鼎天下,現在返回太原,四面皆是隋軍,就是死路一條。

不過李世民在軍中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現在的李世民的身份只是李淵的次子。他雖然是右軍統帥,但畢竟年紀小,沒什麼經驗,又沒有參加晉陽起事,因此身份、地位都不高,在軍中就是一個空頭主將。實際上李淵所設置的三軍,中軍留在了晉陽,左軍在李建成手中,右軍則直接統屬于李淵。

這輩子的李世民,跟兄長李建成地位差得太遠。

然而李世民還是來到軍中去見其父李淵,因為這不僅僅是他父親一個人的事。

「父親,我們不能撤啊,否則就前功盡棄。」

相比較稚女敕的李世民,李淵就老到多了,他當然知道不能退,而且也沒有想過退。越過霍邑,便是廣闊的河東大地,甚至是關中沃野,退回太原,跟黃明遠死磕嗎?

「我知道不能退, 所以你要陪我演一場戲。」

李淵早有定計,現在無論如何,要把人心安定下來。李世民听得父親的吩咐大喜,于是依計行事。

李世民在李淵帳中,突然大聲喊道︰「請父親不要返回太原。」聲音之響,帳外俱聞。

「逆子,此事我已決定,立刻撤兵,你無需再勸。」

李世民跪下來抱著李淵的大腿說道︰「父親,我等本興大義以救蒼生,當須先入長安,號令天下,以正身份;若遇小敵即班師,將恐從義之徒一朝解體,人心盡喪。還守太原一城之地,此為賊耳,何以自全!到時候必為階下囚。」

「混賬!」

李淵一腳將李世民踹倒,又將他趕到帳外。

這時李世民便在帳外大聲哭泣道︰「今兵以義動,進戰則必克,退還則必散。眾散于前,敵乘于後,到時候我軍敗亡,不過是須臾之間。」

李世民的疾聲痛呼終于引得一眾有識之士跟著勸諫李淵,李淵也借坡下驢,同意了不再退軍,而且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堅決,殺馬立誓,不破關中,決不退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