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遏索山一戰,射匱可汗兵敗,但他從未想到有一日隋軍會將戰場推進到他的可汗牙帳。
西突厥牙帳雖然現在在三彌山,但西突厥的主要活動區域並不在天山之南。畢竟天山以南多綠洲,是農耕文明,天山以北才是游牧區。
西突厥自葉護可汗室點密西征開始,其部從金山而下,一路俯沖,直入西域,西域原來的一些操突厥語的部落如處月、處密、突騎施等加入突厥部落聯盟,鐵勒各部、葛邏祿、拔悉密等被迫役屬于突厥。室點密然後與波斯薩珊王朝的庫思老一世結盟,共同攻打西域霸主厭噠。到558年左右,突厥和波斯兩國軍隊在烏滸水(今中亞阿姆河)會師,並以此河為界瓜分厭噠的領地。後來西突厥與薩珊波斯因絲綢貿易而決裂,西突厥轉與東羅馬聯盟對抗波斯。571年,突厥人進攻波斯,把邊界從鐵門關(西域鐵門關有好幾個)推進到烏滸水沿岸。之後,在室點密的進擊下,西突厥的勢力越過阿姆河,囊括今阿富汗一帶。
所以西突厥的核心利益在河中,在碎葉川,在金山,而不在天山以南,至于射匱可汗將牙帳東遷至三彌山,只是為了便于開拓而已。這也是為什麼薛延陀部一沖入碎葉川,射匱可汗大為驚慌,立刻率軍前往圍剿,甚至連天山以南包括牙帳都不管不顧的原因。
乙失缽算計一生,但出兵碎葉川,著實是算計過頭了。
乙失缽以為射匱可汗這個人,素來驕傲自負,其兵敗遏索山,肯定不甘失敗,會再度興兵討伐隋軍,所以他向西進入碎葉川,來個趁虛而入。再之後等到射匱可汗回過神來,其部已經完成了對碎葉川以東諸突厥部落的圍剿,到時候自有一戰之力。
碎葉川兩岸,土地肥沃,草質肥美,西突厥也是因為控制此地,才成為西域霸主,若是他們能夠在此立足,未來可期。
因為收獲巨大,所以老謀深算的乙失缽才會孤注一擲。
但他沒想到驕傲地如一只天鵝一般的射匱可汗面對隋軍竟然慫了,兵敗遏索山後,射匱可汗根本沒敢再次盲目出兵。
所以听聞薛延陀部闖入碎葉川,他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布置。
碎葉川的重要性不必多講,再加上之前薛延陀部火燒三彌山牙帳,整個西突厥上層幾乎被橫掃一空,射匱可汗的積蓄,妻妾、兒女盡成薛延陀部的階下囚,新仇舊恨,所以射匱可汗立刻調集各部,圍剿西突厥。
而薛延陀部進入碎葉川草原並不順。
西突厥在草原經營多年,影響力巨大,實力雄厚。雖然射匱可汗主力東進,其余諸部也分散游牧,但其深厚的底蘊仍不是薛延陀部可比的。
乙失缽連戰數場,皆沒有擊敗對手,反而等來了射匱可汗的主力。
大業九年六月,在碎葉川草原游蕩了一年的薛延陀部與西突厥主力戰于羯丹山北。此地為西突厥的聖山,據說為天帝居所,西突厥人立誓時要指羯丹山發誓,西突厥的可汗更替儀式就在這座山上舉行。
這一年的游戰效果並不佳,所以乙失缽準備打一場圍殲戰,底定稱霸的根基。
西突厥人數量眾多,乙失缽遂采取誘敵深入的做法。
薛延陀部來回游弋,不與西突厥人交戰,等到準備完成,選擇好決戰戰場,乙失缽才派一部前去挑釁,引誘西突厥人進入他們的包圍圈。
這也是乙失缽為什麼將決戰戰場定在羯丹山,因為突厥人為了守衛這里,不得不來。
而在設伏圈內,薛延陀部在草原上,挖掘了一道平行壕溝,在用蘆葦和泥土覆蓋上去,讓人很難在遠處用肉眼察覺。在這道平行壕溝的中部,特意留出了可以供十多匹馬進出的通道,方便誘敵部隊的後撤。
雙方交戰,射匱可汗一路追擊薛延陀部騎兵到埋伏圈。
薛延陀部的騎兵通過事先留出的通道,順利的穿越了壕溝,並在通道處重新集結再戰。大量不知有詐的西突厥騎兵,則連人帶馬地摔入壕溝,死傷一片。
乙失缽見西突厥人中計,立刻發動伏兵全面出擊,猛攻西突厥部隊。而乙失缽之子大羅便也率領精銳騎兵,利用西突厥軍隊陷入混亂之際,從後方猛沖敵軍隊伍。
一些抵擋不住的西突厥人,也在慌亂中掉入壕溝,徹底喪失了戰斗能力。而薛延陀部集結了大批的鐵甲騎兵從兩翼殺到,對缺乏護甲保護的西突厥輕騎兵進行屠殺。
一時西突厥主力損失慘重,幾乎陷入崩潰的邊緣。
就在這時,一支軍隊從後方趕來,乃是射匱可汗手中的預備隊。
之前兵敗遏索山,射匱可汗便有感于當初沒有預留充足的預備隊,才會在遭到隋軍重擊的時候,無力反擊,于是這一次便留大將阿史那啜為統帥,指揮後軍,並在後軍留下一支主力部隊。
射匱可汗與薛延陀部交戰時,騎兵輕出,便將後軍留在了後面。
阿史那啜也是員老道之將,听聞斥候奏報在射匱可汗身後發現了薛延陀部騎兵,立刻猜測到射匱可汗可能遇伏,于是也不管後軍輜重、物資,點起全部軍隊,從後追趕前軍,終于在射匱可汗主力崩潰前到達戰場。
雖然阿史那啜手中兵力不多,但薛延陀部的兵力亦不多,這點兵力已經足夠支撐起戰場的局勢。
阿史那啜與薛延陀部絞殺到一起,拼死力戰。
射匱可汗終于能夠騰出手來,收攏潰兵。
射匱可汗不是一個庸人,雖然被潰兵卷著向後,但他仍令身邊親衛部隊前出支援阿史那啜,為了勝利,他幾乎派遣了他手中每一個能動用的士兵。
于是西突厥潰兵和薛延陀絞殺一下午,雙方不分勝負,雖然薛延陀佔據優勢,戰果輝煌,但始終沒有將對方擊潰。
雙方鏖戰一場,皆是傷亡慘重。最後薛延陀部無力承受如此巨大的傷亡,乙失缽最終不得不下令撤退。
一支本沒有預料到的西突厥部隊,最終將本要崩潰的局面,給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