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六所部終于在長孫晟趕到之前進入了隴山小道,算是勉強安全了。可選擇走這條路回去要比來時更加凶險。
漫長的小路上,因為正值夏末,野草叢生,樹木茂密,原本的道路早就被遍地的野草所遮蓋,找不到了。
而此時最為凶險的還是山區的泥石流。因為連日夏季暴雨的關系,很多路段都被暴雨沖刷的泥石流所阻斷,人馬俱不得過。都六無奈,只得一路披荊斬棘,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趟出一條道來。
一條險峻小路走了數日,突厥人是晝夜不歇的趕路,人困馬乏,沿途掉隊的不計其數。
憑著來時的印象,都六感覺算是走出去了。只要過了木硤,便是一馬平川的黃土地。到時候突厥大軍便可以放開馬蹄,沖向黃河,直奔草原。
眼看曙光在即,都六等人終于放下了心中的擔憂,臉上也有了笑容。
明日沖出隴山小道,自己再也不回這個鬼地方了。
突厥人以為他們是向著生路而前進,卻不知道,在路的盡頭,會有什麼在等待他們。
當日楊素接到原州守將奏報的突厥人來襲的消息,也是一片吃驚。他身為現在靈州的實際指揮官,對此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趕緊救援原州無需多言,可現在楊素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現在無兵無將,手下兩萬人多為步兵。若是現在向南追趕突厥騎兵,等到自己趕到時,對方早進關中了。
可是,又不能置之不理。
楊素勉強湊起來三千騎,其中這些人中還有不少是他的親兵侍衛,算是掏空了靈州最後一批能打仗的騎兵力量。
現在楊素手上的部隊多為老弱病殘,能征善戰的心月復早就被他想辦法塞入北征大軍了,這也是導致楊素現在無人可用的原因。
本來楊素準備讓王辯南下。王辯少習兵書,尤善騎射,慷慨有大志,算是一員能將。但身旁的手下勸道,石咀山是靈州重中之重的要地,不可輕失。因為對于楊素來說靈州更不可有事。
這時候,楊素想起來黃明遠留下的一員大將,其弟黃明禎。其當年大同之戰時曾千里深入草原,斬殺都藍可汗,也算是有膽有識的一員驍將。更是多與突厥人交戰,統帥騎兵也是可行的。
看到在自己面前接令的黃明禎,楊素沒想到黃明禎如此年輕,不禁贊嘆黃氏兄弟家人,真是一門俊杰,黃胤之這個老家伙有本事啊。
黃明禎本來在靈州只帶了十余人協助王辯守城,雖然石咀山戰後每日並沒多少事,但也焦急北地戰事。兄長此去,艱險萬分,一場血戰在所難免。
終于等到楊素的任用,他馬上接令南下,直奔原州。
此時在他身邊只有劉雲芳和幾十個親兵,但他斬殺突厥可汗一事也令其聲名顯赫,無人小覷。
更兼黃明禎這些日子的表現眾人看在眼里,因此黃明禎很快就掌握全軍。
不知道前面的突厥人具體有多少,但黃明禎很清楚僅僅憑借自己的三千騎兵是打不過對方數萬主力的。
所以黃明禎並不準備盲目地追擊,而是準備在對方進擊蕭關的時候,突襲對方的後軍。到時與蕭關守軍前後夾擊,擊破對方。
但很快黃明禎便發現自己的策略無用了,因為他追著追著前面的突厥軍隊突然消失了。
黃明禎找不到對方的蹤跡,只得加快行軍速度,向之前雙方大戰過的木硤而去。這一片山勢起伏,層巒疊嶂,是可以埋伏一支主力大軍的。
木峽關在今寧夏固原縣西南海子峽出口處,和石門是原州南北兩處要塞,屬于隋唐時期原州七關之一。對方既然攻破木硤關,正常情況下是向原州進軍。到時佔領了原州,突厥人便有了支撐點,然後才方便向四面出擊。
黃明禎帶著疑問,一路率軍殺到木硤關外。
此時的木硤關雖然已經被原州軍打掃完畢,但隨處可見的烽煙痕跡和胡騎殘軀,被血染紅的土地,都述說著之前戰事的激烈。
據幸存士兵說,當時的突厥人攻破木硤關後,未做任何停留直奔南方而去。
木硤關扼隴山之口,又緊緊依托著戰國秦長城。若是再往南就是長長的隴山山脈了,根本沒什麼路了。
沒有人能向南翻越隴山,這是常識認知,但是黃明禎對此並不以為然。
突厥人沒有從蕭關和隴城兩路南下,而是過了木硤便消失憑空不見,再發現時就到了關中。突厥人不可能長了翅膀,所以他們一定走了一條隋軍沒有發現的道路。
在這個古老的土地上,很早就充斥著先人們的身影,他們的足跡遍布整個西北地區。若說有什麼人跡罕至的,肯定便是隴山的深處。
再往南走雖然到處都是丘陵地帶,沒什麼道路,但整個數百里的隴山,未必沒有一條能南下的小路。而且突厥人消失之後,最早出現在汧源,那里是隴山的南麓,更是印證了黃明禎的猜想。
黃明禎認為,從木硤往南直到汧源數百里的山脈中,必有一條至今不為人知的小道,突厥人就是順著這條小道,才突然出現在關中的。
眾將對黃明禎的說法都感到難以置信。連大隋人都不知道的小路,他們這些突厥人怎麼會知道呢?
這時黃明禎拿出兄長留給他的錦囊妙計。這是當時黃明遠離開時留下的,黃明遠曾囑咐黃明禎若是有一天戰局突變,有突厥人進入秦州一帶時,那麼他便可拿出來看。
雖然現在突厥人並沒有進入秦州,但消失在原州,進入關中,形勢比這更加嚴峻。
黃明禎打開錦囊,信上說看看若是有突厥人憑空消失,不見蹤影,那麼黃明禎細察一下隴山之中有沒有一條能供軍隊通行的小道。
黃明禎看到信後心中一震,兄長果然多智近神乎,雖孫武、韓信亦不能也。黃明禎此時心中振奮,雖然不知道兄長是怎麼知道今日今地的形勢,又是怎麼知道隴山之間會有能通行的小道的,但此信卻佐證了自己的判斷,讓整個形勢更加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