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誓師出征

六月一日,豐州九原城。

天高雲淡,晴空萬里。

今日是十余萬大軍誓師出征的日子。整個隋軍共計十二萬人之多,再加上十余萬民夫,共計二十余萬人,號稱四十萬大軍。

旌旗獵獵,戰鼓雷鳴。

十余萬將士雲聚城外,如山如海,如雲幕遮天。

大軍主力騎兵各半,幸好楊昭給大軍弄來了近六萬匹馬,基本保障每個步軍都能有馬匹代步。北伐大軍都是北地健兒出身,雖然是步兵身份,但不會騎馬的反而不多。

到了辰時正,正是出兵吉時,軍營之中,鉦鼓號角之聲,震天動地地響了起來。

城西早就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諸將分裂左右,太常少卿裴蘊主持出征祭禮,請楊昭登壇。

此時的楊昭雖然是名義上的主帥,但該遵循的禮制卻不可廢。

楊昭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四方將士雲集,整個大軍的身影一直順延到天邊,而望不見邊際。

楊昭高聲說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突厥胡虜,不尊天命,不奉王化,乘釁縱害,禍連北地,虐流百姓。此突厥之胡虜,非戮之而不足以揚大隋之威。然大隋天子有好生之德,不欲使草原百姓罹受戰爭之禍殃,遂曉諭草原南北之百姓,棄暗投明,迎奉王師,否則天兵驟至,俱為齏粉。

吾奉將士,奉天子之命北上,當為王前驅,奮武向前,齊心戮力,功赴國是,以致臣節,必無二志。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楊昭言必,有人牽過一匹白馬。楊昭接過一柄鋒利的橫刀,橫刀斷首,鮮血濺到了旗桿之上。

眾將士立刻高呼「萬勝!」

「萬勝!」

連一向平和的楊昭也血氣慷慨,熱淚盈眶。

接著楊昭宣讀天子詔令,然後喚黃明遠登台。楊昭代表天子登台拜將,拿著斧鉞的端首,把柄交給了黃明遠,表示將節制軍隊的權利全部授予他。黃明遠接過天子的聖旨與大軍帥印,宣告了對大軍的掌控。

其實拜將一般是給主帥的儀式,不過楊昭也就是名義上的主帥,為了樹立黃明遠的權威,保證令行禁止,楊昭仍然決定將儀式的主角讓給黃明遠,這才有了眾目睽睽之下的授權副帥。

再然後楊昭下壇,只留下黃明遠一人。

黃明遠一身甲冑,腰懸橫劍,北地的風吹得頭盔上的紅纓來回飄蕩。黃明遠握著劍掃視了諸將一眼,含光射電,威風凜凜。

「今日,我要帶你們北出草原,直搗突厥汗庭。是天賜予你們此次富貴,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黃明遠聲如洪鐘,雷霆萬鈞,他的話剛說完便贏得眾人的歡呼。

黃明遠擺擺手,接著說道︰「突厥人統治了草原近一甲子,滅國無數,各種奇珍異寶堆積如山,光黃金就有十萬斤之多。此戰若勝,突厥牙帳一甲子的積蓄,一半入國庫,一半都分予爾等。」

眾人連呼吸都要屏住了,不由得高聲歡呼,響徹雲霄,哪還有之前的患得患失。

其實黃明遠也不知道突厥牙帳有沒有錢,至于什麼十萬斤黃金更是胡謅的。奈何全軍將士對于出征草原有畏懼之心,黃明遠別無他法,只得物質刺激,最快的激起眾將士的軍心。

接著黃明遠又宣布了一下軍紀,但是並未禁止擄掠,只是要求眾人要嚴格執行命令。

黃明遠下壇之後,便是中軍擂鼓聚將。

升帳而坐,下邊諸將依照官職爵位分列而立。雖然黃明遠是副帥,但此仗要在黃明遠的指揮下進行。為了維護黃明遠的權威,楊昭主動將主位讓給了黃明遠。

眾將皆是屏氣凝神,鴉雀無聲。

雖然黃明遠年紀不大,但其赫赫戰功已經能夠威懾眾人。尤其是冠軍侯山一戰,整個大隋老一輩的將領幾乎都接受過黃明遠的指揮,因此眾人也便不再敢抗拒黃明遠。

諸將大多是年輕一代,除了董純資歷並不比黃明遠多多少。

黃明遠對眾人說道︰「黃明遠雖不才,但既然蒙天子看重,托付重任,身兼三軍,便會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諸位各宜遵守,勿得違犯。誰若是不準本帥號令,莫怪本帥翻臉無情。」

眾皆曰惟命是听。

黃明遠也是沒有時間一一拉攏眾人,反倒以威壓眾人。幸好眾人做到這個位置也不是草包,很多人熟悉黃明遠的狠辣,更沒有人主動上前觸這個霉頭。而楊昭本來就是要幫黃明遠立威,更不會拆黃明遠台。

凌威了眾人一場,這軍權也算鞏固了。眾人早知道楊昭不會前往草原,黃明遠就是大軍真正的主帥,擁有生殺予奪之大權。

接著黃明遠讓陳遠宣讀軍令。

北伐大軍以豐州軍和獨孤覽率領的長安禁軍為中軍。獨孤覽是獨孤皇後的佷子,也是在那場宮變之時立了大功,越級擢升為左侯衛將軍。這次更是能率領八千禁軍前往草原,可謂簡在帝心。

北伐大軍以代州軍為前哨,李景督所部即刻前出高闕塞。

以魚俱羅的靈州軍為左翼;董純的關西軍為右翼;喬鐘葵的並州軍為右掖;梁默的關北軍為左掖;以楊義臣的朔州軍為前鋒;以黃玠的驍果軍與薛世雄的關中軍為後軍。

任命魚俱羅為左軍領軍使,兼領左翼、左掖;董純為右軍領軍使,兼領右翼、右掖;楊義臣前軍領軍使,兼領前鋒、前哨;薛世雄為前後救應使;黃玠為督糧使,兼領民夫諸營。

除各部武將,軍中尚有長史衛尉卿蘇孝慈,行軍司馬長孫晟,中參軍太常少卿裴蘊,中監軍刑部郎中楊慶。

主掌度支的民曹參軍事內直監游元;

主掌考功的吏曹參軍事內史舍人兼吏部員外郎馮慈明;

主管番事的禮曹參軍事驍果軍長史蘇夔;

主掌方略的兵曹行參軍事兵部員外郎張鎮周;

主掌軍械的工曹行參軍事兵部員外郎王世充;

主掌監察的刑曹參軍事侍御史劉子翊;

典軍書記尚書右司郎盧楚等人。

三軍略定,只待兵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