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隋軍大營到鳳凰城,二十里的山路上,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尸體。
這一路上,高句麗軍隊死命地去逃,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這個時候,眾人一副倉皇失措、失魂落魄的狼狽樣子,哪里還有一支精銳的模樣。
眾人也不知道在夜色里跑了多久,此時鳳凰城已經隱隱在望,不少人心中欣喜,他們仿佛立刻便能逃回。
這時兩側山上,一片喧嘩,無數軍隊從山上殺了下來,將這些高句麗潰兵給攔住。原來是張文遠提前命令呂會彥和李進兩部,在截殺高句麗軍隊之時,分出一半兵馬,交給呂會彥指揮,向南前進到鳳凰山位置,作為阻擊軍隊預備待命。一旦圍殲趙善仁所部不順,呂會彥便需要率領這支部隊在此打阻擊,防止烏骨城的援軍趕到戰場。
不過沒想到的是,烏骨城的援兵沒有趕到,從北面來到高句麗殘兵竟然先到了。原本這些潰兵不該由呂會彥部解決,可此時呂會彥望著這些潰兵,心道若是放他們南下,這些人便徹底逃月兌了。
最後呂會彥下定決心出擊,烏骨城的援軍以後再說,先敗潰兵殲滅。
高句麗軍隊激戰了一日,早就疲憊不堪,此時眾人又累又懼,面對隋軍,哪還有抵抗的心思。不知道是誰先丟下兵器,跪在地上向隋軍請降。
投降這個東西,就跟火一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一個人的投降,很容易便引得無數人的投降。
不一會,除了寥寥無幾的抵抗者,眾人皆伏在地上,抱頭求饒。
呂會彥率部將抵抗者全部殺光,又命人上前繳了這些降兵的武器,然後命人將這些降兵押送回大營。
听這些降兵書,趙善仁所部已經全軍覆沒。呂會彥心道,若是如此,怕是南面的烏骨城內的高句麗人應該不會再出兵救援了,因此準備返回。
可呂會彥正待回返,突然南線斥候回報,南邊有高句麗軍隊前來,用不了一刻鐘便能到達。
而與此同時,北面張文遠也命人前來傳令,隋軍已經完成了對趙善仁的圍殲,呂會彥立刻率部返回,勿與高句麗主力交戰。
按道理應該受命北返的。
但呂會彥藝高人膽大,他並未趕緊撤退,而是命副將率領五千人押著所有俘虜向北面撤去,自己率領五千人繼續埋伏于兩側山上。
呂會彥猜測,南來救援的高句麗軍隊應該不知道趙善仁所部已經被殲滅,既然如此,他便可趁機設伏。
高句麗軍隊匆匆而來,總不能讓對方大搖大擺的退回去。
此時的高句麗軍隊,的確不知道趙善仁所部已經全軍覆沒。
軍中的溫達,是心急如焚。
趙善仁的求援兵到達烏骨城,已經是夜里了。此時溫達正焦急地等待趙善仁的情報,沒想到听到趙善仁全軍遇伏被圍的消息,宛如晴天霹靂一般,讓溫達久久不能平靜。
溫達當即便準備救援趙善仁。
趙善仁是溫達的嫡系,無論如何都是要救的。
這時溫達麾下參軍禹平仁連忙勸道︰「大兄,趙善仁全軍遇伏,這說明隋軍必早有預謀。此時天色已晚,敵暗我明,我軍一旦貿然前去救援,援軍很容易便再次遇伏。到時候形勢難料,一旦為隋軍所趁,我軍危矣,怕是烏骨城也難以守住。」
溫達一愣。
這時大將齊永柳也勸道︰「隋軍擅長伏擊,而此去沿途多山,正要防備隋軍,大兄要慎重。」
見諸將皆面有懼色,不太願意在夜間出兵,溫達一拍桌子,大怒道︰「難道諸位都認為不用救援趙善仁將軍了嗎?」
高句麗的軍隊類似于世兵制度,也就是說軍隊屬于貴族,而貴族受命于君王。不少軍隊都是個人的私有財產,是要傳給子孫後代的。
若是為了自己,拼死一戰,眾人當然願意,但若是為了救別人而犧牲自己,那沒幾個人願意。
拼死去救趙善仁,這是一個沒有好處反而容易折了自己的事情。
眾人都是和隋軍交戰多時的人,皆是認為,今日這般情況,隋軍一定會設下埋伏。眾人又如何願意自搗陷阱呢?
眼看眾人不說話,溫達滿是心寒。
溫達一賭氣說道︰「既然如此,爾等不去,那本帥自己去。」
溫達卻是要點起本部兵馬,出城救援。眾人一見溫達發怒,雖然不願,也只得听從溫達的命令。
溫達作為主帥,雖然不直接掌握各軍,但包括糧食、物資、任務分配等,還是溫達說了算。
溫達點出四萬人馬,出兵救援,只留下萬人鎮守烏骨城。
大軍出了城池,沿著夜色,一路向前。
此時溫達憂心忡忡,恨不得快馬加鞭,趕到戰場。這時部將齊永柳擔心遇伏,忙上前勸溫達道︰「趙將軍麾下兩萬多精銳,若是堅守,到明日怕是沒問題,大兄不必如此急切。不若派斥候前出探路,我軍穩步前進,也省的中了隋軍的埋伏。」
溫達也知道自己亂了分存,只得同意了齊永柳的建議。
不過穩的另一個意思便是慢,等到高句麗援軍趕到呂會彥的伏擊地點,這一戰已經塵埃落定了。
此時越往北走,溫達所部發現的高句麗軍尸體越多。溫達的心越來越沉,這怕是趙善仁所部已經崩潰了,才會出現這種局面。可趙善仁也是一員上將,不至于將仗打成這樣。
帶著疑惑,高句麗軍隊進入了呂會彥的伏擊地點。
此時天色黑得鬼魅,沒有月亮,一眼望去,全是妖魔鬼怪的形態。
眼看高句麗軍隊靠近,呂會彥乃命人在山上掛起紅燈籠,命全軍出擊,直襲對方中軍。為了壯聲勢,他命全軍高聲呼喊,敲鑼打鼓,詐作大軍主力。
高句麗軍隊措不及防,立刻潰亂。
呂會彥一路掩殺,帶著騎兵直沖破高句麗人的防御,一路殺到溫達軍前,誓要生擒溫達。
不過溫達也是一代名將,在反應過來之後,立刻下令收縮防御,抵御隋軍。
呂會彥眼看周圍的敵軍越來越多,知道沒法再直沖敵軍中軍,只得下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