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州屬于必救之地,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但問題是,李唐該怎麼救援涇州。
實際上此時李唐的實力並不弱,畢竟關中平原,天選之地,而之前的民亂也一直在可控範圍內,各地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傷害。
普天之下,若單論實力,李淵其實僅次于黃明遠。
但關鍵是李淵的敵人也多,這點力量,根本招架不住。
李唐立國之後,便重建府兵制,將起兵附從以及各地的歸降部隊,約二十萬人馬,編入軍府之中,以驃騎、車騎兩將軍府領之。
李淵又析關中為十二道,分別為萬年道、長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馮翊郡)道、華州道、寧州(北地郡北部)道、岐州(扶風郡)道、豳州(北地郡南部)道、西麟州道(治今陝西省麟游縣西)、涇州道、宜州道(治今陝西省耀縣),分管各個軍府。又在十二道建十二軍,萬年道為參旗軍,統軍將軍竇誕;長安道為鼓旗軍,統軍將軍王纊;富平道為玄戈軍,統軍將軍李神通;醴泉道為井鉞軍,統軍將軍劉弘基;同州道為羽林軍,統軍將軍張瑾;華州道為騎官軍,統軍將軍長孫順德;寧州道為折威軍,統軍將軍楊屯;岐州道為平道軍,統軍將軍柴紹;豳州道為招搖軍,統軍將軍竇軌;西麟州道為苑游軍,統軍將軍李高遷;涇州道為天紀軍,統軍將軍王長諧;宜州道為天節軍,統軍將軍張平高。
此時這十二軍,幾乎皆有任務。
西北方向,靈武郡孤懸在外,自身都難保,是不要指望了。
東線和北線、東南面戰場,李建成和劉文靜到現在還沒有返回長安。包括華原、富平、龍門關、蒲津關、永豐倉、華陰、藍田關等地,屯扎了李唐十多萬主力與隋軍相持。
隋軍佔據潼關、蒲阪、龍門、武關、鳳凰谷等地,可謂是居高臨下,俯視關中,佔據優勢。現在唐軍的兵力還有不足,可不敢調出兵馬。
南線李唐倒是佔據優勢,梁默和焦方威雖佔據漢川、河池二郡,但周邊郡縣,多已降唐。梁默和焦方威也被唐軍死死地限制在秦嶺之南,根本無力北上。
至于西面和西北面,則是這次的大敵薛舉了。
為了迎敵,李淵從關中各地拼命搜羅了四萬多人馬,已經是極限了。
關中各家的行為其實很矛盾,雖然不想薛舉殺入關中,但又不想為抵抗薛舉下死力,盡是一群只想著佔便宜不想吃虧的主,所以關隴世家為李淵提供了大量的糧草、器械,但仗還得李唐自己打。
李淵決心御駕親征。
歷史上的李淵入了長安,就飄了起來。說楊廣荒婬,他比楊廣荒婬的多。李淵登基之時,已經五十三歲了,放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個老人。
可李淵人老心不老,娶了無數的老婆,十年時間,生了十七個兒子,十四個女兒,堪稱殘暴啊。這要讓他早當皇帝三十年,其生育能力不得堪比中山靖王劉勝啊。
但現在的李淵,別說飄了,他都快沉底了。
到了這個生死時刻,李淵誰也不相信。將大軍托付于人,萬一投降了,他怕是要被生擒了。
但李淵一露出御駕親征的意圖,便遭到眾人阻止。
實在是御駕親征這件事,對于天子來說,多是不吉之事。除了那些開國的馬上天子,剩下的御駕親征,像是孫權、曹髦、苻堅、慕容超、李歆、劉義隆等等,都沒有什麼好結果。甚至還包括劉邦、劉備這些開國之君。
至于李淵,大家總沒覺得他有擊破薛舉的能力。
諸臣紛紛相勸,就連李世民也請求其父,不要貿然出征,而是該留在長安坐鎮,總攬全局。
李淵若輕動,恐怕給城中不軌之人機會,甚至是打擊支持者的信心。局勢還並沒有危難到李淵也得出征的地步。
李淵到最後,也只得同意了眾人的勸諫,他還真怕被別人偷家。
最後李淵乃決定,以李世民為行軍元帥,裴寂為行軍長史,殷開山為行軍司馬,劉弘基、柴紹、丘行恭、李高遷、慕容羅、竇軌、藺興粲、唐儉八人為總管,率五萬人馬,北上御敵。
李唐五萬人馬,卻足足有八個行軍總管,也是奇事。
李淵親自將這個兒子送出長安城,臨別之際,還拉著李世民的手,淚眼婆娑地說道︰「一切拜托世民了」。
李世民稚女敕的臉上,露出堅毅的面容。他時刻以黃明遠為目標,昔日黃明遠十八歲便大破突厥十萬鐵騎,今日他也定破薛舉,不遜其師。
不過李世民這一次出兵,並不怎麼順利。
這一戰主要是集中的是關北諸軍,包括井鉞軍、招搖軍、苑游軍,還有一部分關中禁軍和各地私兵,但皆不是李世民的親信部隊。
十二軍之中,李世民的嫡系是岐州的平道軍,與其余諸軍關系並不親密。
八總管之中,也只有他特意要來的柴紹和出身文官的唐儉比較支持李世民,其余諸人,包括殷開山等人,並不怎麼服還不到二十歲的李世民。
大家都在暗暗看李世民的笑話。
李世民沒有參加晉陽首義,自然是比歷史上地位降了一大截。之後他入主關中,雖然名義上為一軍主帥,攻城略地,但各地基本上都是順風而下,並沒有打什麼硬仗。李世民唯一的戰功就是擊敗了薛仁杲,佔據了隴坻,但這一戰還走了梁默,導致河池郡丟失,蜀道斷絕,可謂是功過參半。
所以現在的李世民,雖統率大軍,可在很多人眼中,其實是黃口小兒,乳臭未干。
甚至都在看他的笑話。
李世民一路北上,不敢停歇。
可惜還沒到涇州,便得到消息。薛舉為了盡快殺入關中,留其子薛仁杲率萬人繼續圍攻涇州,又派遣精騎,向東面的寧州等地襲擾。而他本人則率領秦軍主力,繞過涇州,順涇水殺來。
薛舉所部,長驅直入,一舉擊破長武城,此時離著李世民部已經不遠了。
局勢比想象的還要惡劣。
李世民不敢和薛舉硬抗,立刻率部進入附近的高(今陝西長武北)城。雙方在高城一帶,展開了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