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里長的彈箏峽,兩側群山環繞,一條小道就在兩山之間。西秦軍突破南關後,從小道繼續追著向西走。
不過隋軍早在兩側山上布置了大量的滾石,等阿結思過去之後,便一同推下。
于是滾石連連,天翻地覆,整個道路,盡為巨石所擋。
西秦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清出一條道來。可在這五里的道路上,又耽擱了數日。
薛仁杲是越待是心越急,恨不得飛躍這崇山峻嶺。
西秦軍終于到了第二道關口,可抬眼望到的是比第一道關更險峻高大的關牆。
其實整個蕭關是作為關中的屏障主防外部胡人的,所以西面的關牆更高大,地形也更險峻,儲備的物資也更充足。
此時從關前遠望,群山波瀾不斷,沒有空缺。而整個中關,仿佛與兩側的山麓融為一體,又像一座從天而降的巨大石柱,牢牢佇立在群山之中,望之如空中的樓閣。
這樣的關卡,鷹愁不能過,馬兢不敢行。
面對如此的雄關,西秦軍沒有旁的辦法,只得繼續蟻附。
可拿著人命來堆,也不可能輕易渡過。要知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時候真未必是個虛言。
西秦軍頓足中關城下整整五日,折將五人,軍損三千,整個西秦軍大營,光是傷重而亡的尸體就鋪滿了空地。
滿營的缺胳膊短腿的傷病靠在一起,不停地哀嚎,遠遠听之如一片鬼蜮。
眼看三軍如此慘狀,薛仁杲也越發急躁,連日里已經處死了數個作戰不利的將領,軍中將佐和他的親軍護衛,都畏其如虎,不敢輕易靠近。
可殺人難為的是自己人,對敵人又沒有什麼用。
眼瞅著三軍被堵在峽谷之中,人心惶惶,這時薛仁杲的親率將領張貴言自己是原州人,家就在附近,曾經多次走過彈箏峽,知道峽谷外有條小路,或可直通第二道關卡之後。
蕭關之地,因為沒有邊患,其實已經多年沒有修整過。尤其是天下大亂以來,朝廷無暇顧及地方,而作用不再的蕭關,也隨之被遺忘。雖然主關三城皆在,但周圍的烽燧、城障、堡寨早就荒廢多時。
蕭關之所以為天險,是因為各處邊戍將蕭關三關團團圍在中央,遙相呼應,構成牢固的人工屏障,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而沒了這些邊戍,整個蕭關的防御性降低了一多半。
已經被隋軍的險關絕道折磨的暈頭轉向、心亂如麻的薛仁杲大喜,立刻升張貴為大將軍,令其率領精銳從峽谷外突襲隋軍身後。
張貴帶著兩千人馬,出了峽谷,沿著記憶中的山道,一路穿山越嶺,攀岩過溪,中途不知道多少人因此喪命,但終于殺到第二道關卡之後。
張貴帶著西秦軍,突然出現在隋軍的側後方,著實是驚到了隋軍。
隋軍本就兵少,且防御盡在關上和關前,根本不提防身後。
所以數百同羅部眾和數千新兵,立刻就陷入到西秦軍的包圍之中。
同羅突呂和阿結思二人很清醒,眼看後路被斷,雖不知道原因,但也清楚中關守不住了。
二人毫不拖泥帶水,立刻下令撤退。
眾人直奔瓦亭關而去。
可是前有西秦兵擋住,後有西秦兵已經躍上城頭,眾人被堵在中關西面,突圍不出。
這時阿結思讓同羅突呂趕緊撤退,自領留下五十名精銳擋住西秦軍。
阿結思和山祿是曳落河中的兩大猛將,二人俱是奴隸出身,只對同羅朵兒忠心耿耿,一直是同羅朵兒壓制族中反對勢力的兩只惡犬。
阿結思很清楚,豁真身邊的軍隊不多,不能讓所有人都喪生在這里。
于是阿結思手持大馬士革彎刀,狠狠地殺入西秦軍之中。
五十將士從日中殺到日落,一個一個倒在了夕陽的余暉之中。
阿結思殺到最後,彎刀卷曲,戰馬陣斃,渾身是血,整個人殺得都已經瘋魔了,甚至于好像成了一具機器一般。
在他周圍,盡是倒著支離破碎、橫七豎八的尸體,腸子、內髒和土、石混在一起,令人發嘔。
西秦軍眼看這個人形怪物,無法匹敵,于是派弓箭手上前,不分敵我的對其射擊。
可是阿結思身披重甲,弓箭也不能傷他。
數十支羽箭盡卡在盔甲縫隙之中,阿結思倒像是一只插滿倒刺的豪豬。
這個豪豬毫不低頭,毫不退後,毫不妥協,越戰越勇,已經殺瘋魔了。
直到最後,薛仁杲下令調來床弩,以對阿結思。
阿結思很勇猛,當世罕見的勇猛,萬人敵也,但也無法對抗床弩。
一支短矛穿透了他的大腿,將阿結思給釘在了地上。
大腿的傷處,鮮血瞬間染紅了衣服和身下的土地。
阿結思側靠在地上,因疼痛滿臉是汗。周圍的秦軍閃閃爍爍地看著他,竟然沒有一人敢上前。
「老子一生追隨豁真,今日為豁真戰死,幸矣。」
一個秦兵試探著上前,照著阿結思的前胸刺去,狠狠扎在阿結思身上,卻被阿結思一刀削掉腦袋。
緊接著,越來越多的人上前,將重傷的阿結思淹沒。
從中關往上四里地便是瓦亭關。此關兩山相夾,山谷狹窄,一水中分,山險壁峭,地形十分險要,頗有「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之勢。
同羅朵兒站在關頭,望著那迎風飛揚的同羅大旗,最終淹沒在人海之中。
阿結思是那麼需要她,可她卻沒能去救他。
「阿結思走了!」
從兄長去世之後,她再一次感受到親人離去的悲痛。
兩側的將領沒人敢說話。
只有法嚴說道︰「大酋長,要不咱們撤吧,全軍撤回原州,實在不行,撤到靈州也行,這是隋軍他們自己的事,咱們沒必要為了隋軍這麼拼命。
大酋長東來就帶了兩千人,不能都喪在這里,不值當的。」
「值當的!」
同羅朵兒堅定地說道︰「這一切是值當的,我們不去為隋軍而戰,隋軍憑什麼庇佑同羅部。同羅部不能再過往日流離失所的生活。今天同羅部將士所流的每一滴鮮血,都是為了以後讓同羅人不再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