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晟和王辯在譙縣經過一場血戰,終于擊破魏國左長史房彥藻,破除了平定河南最大的阻礙。戰後斛律晟令王辯經略譙郡、汝陰二郡,而自引軍隊向西,攻打汝南、淮安郡。
二郡就是後世的淮西之地(淮西是個地理名詞,在不同時期,位置不同, 北宋之前,淮西一般指河南南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亂地。這麼說吧,從先秦開始,到後世,葛坡黃巾, 三國兩晉的汝南兵, 唐朝的淮西多叛, 驢騾兵,兩宋的蔡州兵,大別山區等等,從來不缺強兵。
此時這二郡之地,有三個人控制,分別是汝南郡西部的楊仲達,汝南郡和淮安郡大部的楊士林,以及淮安郡西部的田瓚。
這三人皆是迦樓羅王朱粲的部下,後來背叛朱粲,成為了一方豪雄。
之後李密強大,三人便一齊投降了李密,而等到李密敗後,三人又準備投降隋軍。
三人本就是當地豪強出身,重利而不講義,對于三人來說,只要能保住權利, 誰當爹並不重要。
不過三人降書都送出去了,卻遇到了麻煩。隋軍的反應跟他們想象的不一樣。隋軍當然接受他們的投降,但是卻有條件,投降可以,但是要交出軍隊和地盤。
這個打到了三人的軟肋。
對于這群人來說,地盤或許不重要,官職或許也可以接受。但是唯有一點,屬于這群人的逆鱗,那就是軍隊。
可以說軍隊不是爹娘,卻比爹娘都親。軍隊不是老婆,卻比老婆都重要。
讓這群人交出軍隊,幾乎要他們的命。
這群人自己也清楚,他們沒有治國才能,亦沒有顯赫家世。交出軍隊,失去現在的權利地位,只能成為隋軍犄角旮旯的一個小官,一輩子做個小人物,想想都覺得可怕。
所以三人不約而同地選擇拒絕隋軍。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不過拒絕容易,但在隋軍的打擊下生存下來,卻是困難。
三人雖然自恃實力不弱,但若是想抵抗隋軍, 怕是奢望。
于是三人便計劃合兵一處,尋機擊敗隋軍一陣,再和隋軍談條件。實在不行,就南下投奔梁帝蕭銑,反正不能放棄保命的本錢。
三人之中,楊士林實力最大,話語權也最重,為三人之中的領頭羊。像是田瓚,原本是楊士林的舊部。
此時斛律晟西進,攻打楊仲達的老巢新蔡縣,楊士林便和田瓚二人率部救援。
斛律晟擁兵兩萬多人,頓兵于新蔡城下。
在斛律晟西進之前,黃明遠便去信于他,言「汝南郡兵剽悍,多為動亂之源,需慎之定之。」要求斛律晟要小心打,同時盡可能的安定地方,防止反復。
匪軍果然強悍,以新蔡城為核心,沿著澺水(河南省上蔡縣以下洪河)布防。隋軍多次進攻,皆不能破敵。
最後斛律晟無奈,乃命人堵截澺水,決澺水以淹新蔡城。
不得不說,這一招果然狠。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澺水水量仍是不少。盜匪的陣地在澺水的西岸,滾滾洪水南來,被東岸堤壩所擋,流入西岸,沖破了匪軍的營寨。
而龍驤衛主力則趁機渡河,很快擊潰了對面的敵軍,包圍了新蔡城。
隋軍不過兩萬,二楊和田瓚手中則有三萬多人,但困守城中,為隋軍騎兵所懾,就是不敢應戰。
斛律晟乃命令騎兵向西襲擾二楊月復地,以亂其軍心。
這些當兵的老家不穩,他們還能耐著性子守下去。
很快,軍心生亂,二楊和田瓚三人的想法也開始出現變化。
不得不說,盜匪最看重兵權,但若是和自己的性命比起來,又差了不少。此時二楊還想繼續硬抗,因此準備集中軍隊,突圍南下,但田瓚卻是有些別的心思。
眾人被困于新蔡,損失慘重,老巢怕是也保不住。現在就是真能成功突圍,南下荊襄,投奔蕭銑,又有什麼意義。
難道靠著這幾千人,就能在荊襄立足?
反倒不如趁著手中地盤沒被隋軍佔領,還剩下幾千軍隊,投降隋軍,至少還能保一個平平安安。
田瓚因此向二人提議,卻被楊士林給堵了回去。
「老田你忘了咱們跟著朱粲的時候,殺過多少人。隋軍對于屠殺過老百姓的義軍素來嚴苛,就是投降,也多沒有好下場。」
三人之中,楊士林是老大,田瓚素來對其馬首是瞻,眼看楊士林反對,田瓚再也不敢提了。
不過田瓚卻並沒有放棄這個心思。
雖然楊士林說得不假,但他田瓚也沒有怎麼大規模的屠過城,名聲不算壞。再加上投降的功勞,隋軍還能真不給他活路。
這時田瓚的謀士堂弟田行一建議,既然二楊一心死扛,倒不如用二楊的腦袋向隋軍換個前程。
田瓚的地盤、實力不足,換不來什麼好官,但若是加上二楊的腦袋,結果便不一樣了。
田瓚听了,有些動心。
對于田瓚這群人來說,平日里再是稱兄道弟,實際上也是一群酒肉朋友,想要真心實意那是不可能的。
田行一建議,最後的辦法是秘密抓獲二人,然後控制新蔡,再行投降。
但田瓚倒是也想這麼做,可盤算下來,實在是力有不逮,根本無力控制新蔡。
于是田瓚以田行一為使,前往隋軍之中,商議投降之事。
果然斛律晟對其很是有待,當晚,田瓚便打開了新蔡城的城門,引隋軍入城。
二楊還正商議怎麼突圍,被突然殺入的隋軍直接打懵了。
亂戰之中,楊仲達被亂軍所殺,楊士林也被俘。
最後斛律晟在新蔡城砍下了楊士林的腦袋,拿著以儆俘兵。
昔日楊士林、楊仲達、田瓚三人以地方豪強的身份一起加入朱粲之兵,再因為朱粲的殘忍弒殺一起反出,幾經輾轉,才有今日的實力。最後田瓚獨存,用兄弟的腦袋換了一個前程,也算是證明了識時務者為俊杰吧。
新蔡之戰後,龍驤衛主力分兵略盡,很快盡平兩郡十六縣之地。
再之後佔據光州(弋陽郡)的盧祖尚率全郡向隋軍投降;義陽郡丞周玉亦以全郡向隋軍投降,淮西諸郡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