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出使蕭梁(下)

蕭銑的話字字如刀,章燧听了大為吃驚,一時之間連話都說不出了。

林芝一看,心知不能再繼續如此。他們這位章尚書可沒有力挽狂瀾的本事,如再這麼下去,恐怕就要談崩了。

果然,蕭銑不待他們說話, 便又言道︰「爾等居心叵測,朕就是將爾等盡誅之,也是理所應當的事,不過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朕也不想讓人笑話了。爾等快快離開大梁,從哪來回哪去吧!」

蕭銑這是要將他們禮送出境了。

林芝不敢再指望章燧, 離開站出來說道︰「大梁天子且慢,請听小女子一言。」

蕭銑看了林芝一眼,露出不耐煩的表情,不悅地說道︰「怎麼楚國無人矣,只能讓一女子充當世界了?」

林芝知道再卑躬屈膝也無用,便言道︰「怎麼,堂堂大梁天子,竟然連一小女子之言亦不敢听?」

「放肆!」

眾人立刻呵斥林芝,但林芝昂首而立,看向蕭銑,毫無懼色。

蕭銑知道得听對方說話了,否則便真坐實了他畏懼對方之言,于是說道︰「那我就看看,你有什麼稀奇古怪的言論。」

林芝行了一禮,高聲言道︰「小女子敢問大梁天子,黃明遠的話,大梁天子信否?」

蕭銑一愣,忙問道︰「什麼意思?」

林芝接著說道︰「楊蕭一家, 未必如此吧。若楊蕭真為一家, 當初楊堅為什麼背信棄義,覆滅西梁,楊廣又為什麼不講親情,害死先孝靖皇帝。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日大隋再談楊蕭一家,有先事在,豈不是個笑話。」

楊堅覆滅西梁之事是蕭家人的痛,當初西梁事北周、大隋不可謂不恭順,不過佔據尺寸之地,只求供奉社稷卻沒想到最終仍為大隋所滅,而蕭銑的祖父蕭岩就是因此事才在江南造反,最終身死的。

于是蕭銑不悅地說道︰「你是在嘲諷朕嗎?」

「小女子不敢。」

林芝雖然這麼說,但卻是一副赤果果的嘲諷模樣。

「大隋素來不講信義,大梁已經在隋軍這里吃過不止一次虧了。今隋軍南下,明顯是要盡取江南之地,若大梁天子真以為大隋不會對大梁動手,那小女子也無話可說。今日之大楚,便是明日之大梁。」

蕭銑听了,默不作聲。

其實蕭銑如何能不知道大隋不可信,就是一個傻子也明白, 統一天下,沒有講情面的道理,隋強則滅梁,梁強則滅隋,此為必然道理。

蕭銑也從來沒有對大隋抱有幻想過,即使黃明遠一再給他來信講和。

而他之所以不願意和楚國結盟,是他很清楚,光憑梁國和一個殘陣的楚國,未必能敵得過對方。

而在沒有實力對抗隋軍的面前對上大隋,無異于提前招惹一個強大的對手。

不過今日林芝的態度讓他明白,林楚未必是一無是處,雖然殘陣,但至少也是斗志昂揚,借助林楚,他很有可能擊敗江南這支隋軍。

而且蕭梁重臣內史侍郎岑文本也建議,現在江南之地,隋、梁、楚三家鼎立,隋強而梁、楚弱,若楚亡,梁亦不能獨存。不若營救楚國,大梁從外面攻,楚國從里面打,並觀察時機,等隋兵敗後,趁機兼並林楚,合兩國軍隊,趁著隋軍疲弊之機,發兵東進,順江而下,直取江南,再聯合西蜀的李氏就能和隋朝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了。

那局面也將完全改觀。

對此,蕭銑也這麼認為,所以蕭銑不想打,卻也不敢等。

想到這,蕭銑便故意說道︰「即便真如你所言,可隋軍強大,大梁國人未必願意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抵抗隋軍。而且即使真的打退隋軍,不過是林楚得了巨大便宜,改變了滅亡的命運,對大梁又有什麼好處?」

蕭銑既然決定參戰,自然不會冒著風險做賠本的買賣,那對他不利。

林芝也听出來了蕭銑的意圖,什麼「國人不願」,什麼「冒著風險」,不過是蕭銑的虛話而已,蕭銑要的是利益。

想明白這一點,林芝也不再保留,直接說道︰「若大梁天子願意出兵救援豫章,我家兄長有言,‘願去除帝號,向大梁天子稱臣納貢’,而今日小女子更是向大梁天子保證,隋軍退後,我家兄長,只願為大梁一洪州總管,侍奉大梁天子。」

林芝想的很明白,要想讓蕭銑能下死力,非得有大籌碼不可。

而此時的林楚,除了一個豫章,也沒有什麼籌碼了。

這個時候,稱不稱天子,都不重要,天下豈有只據一郡之天子。還不如把名頭讓出去,得了實惠。

至于戰後蕭梁會不會吞並林楚,這不是林芝現在考慮的,畢竟若豫章不存,則萬事皆休。

而蕭梁內部混亂,諸侯林立,即使兄長真成了蕭梁下邊一個總管,也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林芝的籌碼,立刻便打動了蕭銑。

蕭銑听了豫章願降,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東進江淮,隔淮而治是每一個江南格局勢力的夢想,蕭銑當然也不例外。只是他幾次試圖東進,都為林士弘所阻,今林士弘若降,江州諸郡落入他的夾帶,江南、淮南還遠嗎?

蕭銑接受了林芝的誠意,並表示立刻派軍隊東進支援。

而且蕭銑還對林芝的有膽有識表示贊賞,因此希望林芝留在江陵,等將來豫章解圍之後,兩家結成秦晉之好。

林芝也知道自己前來的使命,于是欣然同意。

送走林楚使者之後,蕭銑馬上召集諸將,商議救援豫章之事。

此時蕭梁的經略重心在西面,蕭銑一直試圖佔領巴蜀,合荊、益之力,進取天下。而西面戰場也挺順利,東平王蕭提一路西進,聯絡當地蠻人首領冉肇則,佔據開州、夔州、通州,直逼渝州。

不少人都認為此時西線進展順利,沒必要再貿然開闢東線戰場。

最後還是蕭銑力排眾議,任命大將張繡、董景珍為統帥,出兵十萬,分南北兩路,救援豫章,大戰一觸即發。

注︰關于蕭銑和李唐的戰爭,唐朝肯定篡改歷史了。史書很明確,李淵的同學夷陵郡通守許紹以夷陵(宜昌)降,並招安了黔安、武陵、澧陽等地,所以整個三峽、湘西應該都已經降唐了。但之後的記載雖然都是李唐打敗了蕭銑,但戰場卻挪到了四川的開州(今開州)、通州(今達州)、夔州(今奉節)一帶,戰線西移數百里,都快到嘉陵江了,肯定是蕭銑勝了,才會出現這種結果。之後李孝恭收復開州、通州,斬其東平王提,東進也是從夔州出發,側面也左證了這一點。蕭銑敗的這麼快,主要是大司馬董景珍在長沙叛亂降唐,蕭梁內部大亂,這才速敗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