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元恪雖然身死,但隋軍數量並不少于唐軍,雖然處于劣勢,但靠著英勇奮戰,亦能與之相持。
很快朱驥率領六十三軍從後方趕來,加入戰場。
獨孤義順見狀,不敢再戰,于是向西撤退。
此時大江之上,血腥氣彌漫。雖然硝煙很快隨著大風消散殆盡,但江上漂浮的各種木料和尸體,無不訴說著此戰的凶險殘酷。
五十七軍這一戰傷亡慘重,主將陣亡,戰死者不下一千五百人。這對于一個七千人的主力軍來說,幾乎是傷筋動骨了。
這種傷亡下,再是強軍,也沒法戰了。
這時後方傳來黃維揚的命令,由張寶相暫領中郎將之職務,率五十七軍退出戰場,修整再戰。而按照實際情況來說,五十七軍再是修整,沒有十天半個月,也沒法重新恢復戰斗力。
但張寶相卻拒絕了,反而派人請求再戰。
「我軍奉命攻打翼際山,為此主將陣亡,全軍傷亡慘重。這個時候,只有拿下翼際山,才能洗刷身上的恥辱,告慰陣亡將士的在天之靈,豈有不戰而退之理。」
張寶相也知道部下傷亡之慘烈,可他沒法退。
五十七軍號稱「天策衛第一軍」,可卻是首嘗敗仗。再看看人家五十八軍擊江南,五十九軍冒雨取江夏,六十軍飛馳破輔公祏,一個個戰功卓著,甚至都要越過五十七軍了。若五十七軍就這麼灰 地撤了,往後還怎麼在軍中立得住腳。
在軍中,榮譽有時候比生死都重要。
張寶相的話很快傳到黃維揚這里。
黃維揚雖然擔心五十七軍的傷亡,但也知士氣可鼓不可泄。五十七軍若是就這麼退回來,很難不有想法,而且也影響軍中的團結。
這時劉仁軌也建議道︰「使功不如使過,今五十七軍知恥而後勇,與其換掉他們,不若令其戴罪立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黃維揚想了想,最後也同意了此事。
不過黃維揚擔心五十七軍兵力不足,便下令五十七軍可專取翼際山,六十三軍接手水上戰事,戰場的指揮權交給了朱驥。
雖然兩軍分了工,但無論怎麼打,都得先殲滅了唐軍的水師。尤其是登岸作戰,一旦後路斷絕,就是孤軍深入的局面,很容易被殲滅。
于是張寶相和朱驥二人便商議,若想登陸,便先破唐軍水師,為了加強力量,兩家可聯合破敵。
當然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解決這支唐軍水師。
朱驥算是個老將,水戰經歷豐富。
眼看南風巨大,他便言道︰「既然風勢不可控,我軍可逆江而上,直達唐軍水師之後,擇地登陸,到時候唐軍必然回援,而另一部再從後追擊,前後兩軍,將其合圍。」
張寶相听了大喜,忙說道︰「這是咱們不找他們了,讓他們主動來找咱們。」
「對!這里港汊眾多,到處都是礁石、灘涂之地,咱們又不了解情況,怎麼打?還不如不管他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讓他們自己上鉤。」
二人說干就干,朱驥作為前軍,開始向西而進。
張寶相也沒跟朱驥搶這個前軍。他知道自己不通水戰,搶了這個前軍,也不會打。
而朱驥只率領一半的六十三軍和三千水師,直沖漢水。順著東南風,一路往西北方向而去。
沿途即使看到有唐軍的船只,朱驥只當沒看見,根本不停下速度。
上百艘戰船如離弦的箭一般,迅疾如電。
這倒是讓藏于港中的唐軍看得是瞠目結舌。獨孤義順有些不解,隋軍往上游而去,是何意圖。
但很快獨孤義順就知道隋軍想干什麼。
從口港往上約十多里是琴斷口,而琴斷口是漢水的一條匯入河。南倚群山,為漢陽西面之要沖。
本來這段應該是李長卿防守,可李長卿偏偏將主力布置到甑山和臨潼山,而琴斷口則疏于防備。
琴斷口連著漢水和漢陽湖,而漢陽湖又是唐軍的母港。一旦琴斷口失守,唐軍就回不了家了。
獨孤義順大為吃驚,李大亮兵力不足,李長卿又不知道在哪,他根本指望不上別人,因此只得親自去救援。
唐軍水師乃調轉方向,往西北而去。
唐軍一動,張寶相便跟著動了,他命令五十七軍開始登岸,拖住岸上企圖救援的唐軍,而他本人率領六十三軍一部和剩余水師,縋著唐軍水師的,往西北方向跟了去。
獨孤義順火急火燎,但到了琴斷口他便有些懵。隋軍的水師並沒有登岸,反而在漢水上一字排開,封鎖江面,攔住了他的去路。
獨孤義順見此,心中一涼,他知道自己中計了。
獨孤義順當然清楚唐軍水師的實力,可不敢跟對方決戰,于是立刻下令,全軍撤退。
可來時容易去時難,這東南風一起,順風和逆風完全是兩個概念,因此,唐軍水師撤退別提多艱難。
而就在這時對面的張寶相也來了,正好將獨孤義順堵死在漢水之中。
獨孤義順見之,是心若死灰。
前有伏兵,後有追兵,他就是有上天入地之能,也突圍不出去。
這時張寶相讓人調來二十艘火船, 多置硝石、枯木,點燃之後,直沖向對面的唐軍船只。
這大風起兮,火船順風而上,直撲向唐軍。
唐軍船只躲閃不便,很快便被火船撞上,引起火來。風助火勢,火隨風起,很快大江之上,盡成一片火海。
獨孤義順眼看火起,知道今日的結局注定,不過他也是個狠人,既然隋軍可以順風燒了他們的船,他們也可借風勢燒了上游隋軍的船。
于是獨孤義順下令,全軍往西北方向的隋軍沖去。
獨孤義順一動,朱驥就明白了,他本來就防著這一手。倒不是他認為獨孤義順有這個勇氣,而是防止風助船行,被大火誤傷。
琴斷口往西不遠的江面,突出一塊,河道折向東北。
朱驥立刻下令往東北方向轉道,又命人沿江攔起鐵索,以擋唐軍。
獨孤義順追了半天,沒有追上,眼看多數戰船燒毀在江上,他既不願投降,又不算做俘虜,于是引刀自刎,死于甲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