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的戰事正酣,西線的戰事也未停歇。
此時小小一個長林縣,雲集著隋唐雙方近二十萬的人馬,一下子便成為了天下矚目的焦點。
鄭言慶到達長林縣北之後,便在下面的子陵鄉扎營。子陵鄉在兩山之間,離著唐軍駐營地有二十里。不過子陵鄉雖說是兩山之間,但左右兩處山嶺相隔最窄處也有二十里,所以有足夠的空間供隋軍扎營、布陣。
而且漢水直通東面山嶺的北面,經樂鄉故城可達子陵鄉,整個陸上的糧道只有六十余里,糧食轉運比唐軍還要方便不少。
本來隋軍和唐軍之間,是隋軍進攻、唐軍防守的局面。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鄭言慶在子陵鄉扎營之後,便選擇了堅守不出。
而且為了防止唐軍偷襲,鄭言慶命人在營前挖了一道二十余里的壕溝,徹底將軍隊縮在了兩山之間。
鄭言慶的動作,隋軍諸將看了不懂,對面的李世民看了也不懂。
鄭言慶難道要跟他拼消耗。
眾人不知道的是,黃明遠在鄭言慶南下之前,專門寫信叮囑︰「李世民最擅長打防守反擊,所以沒有大的把握,萬不可輕易與其展開攻防戰。」
李世民賴以成名的幾場戰役,淺水原二戰,柏壁之戰,虎牢關之戰,洺水之戰,每一次都是防守反擊,以資源拼消耗,虐菜簡直超神。
而作為最了解他的老師,黃明遠定下的策略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以耗為主,利用資源優勢,拖垮李世民,不給對方打防守反擊的機會。
雖然黃明遠儉樸,但打起仗來,從不怕花錢。
這是陽謀,就比誰的資源更多。
不得不說,黃明遠對于自己的徒弟,招招致命,直接打到痛點,不留一點余地。
果然鄭言慶一不動,對面的李世民就難受了。
按照李世民的計劃,鄭言慶前來挑戰,李世民堅守壁壘不應戰以挫傷敵軍銳氣,然後分遣騎兵襲擊對方的糧道。待敵軍軍糧已盡,士氣大挫,再利用騎兵優勢,突然出擊,直取敵中軍,來一個中心開花。
但現在鄭言慶根本不接招,李世民所有的計劃都沒用。
老匹夫欺負年輕人,不講武德啊。
雙方雖然兵力差不多,一個八萬,一個近十萬。但李世民以一隅挑戰天下,隋軍的資源遠非唐軍可比。
李靖、嚴孝武二人在南陽盆地屯田一年多,糧食充足,經漢水可直達隋軍軍中。李世民若是想襲擊隋軍糧道,要麼逆漢水而上,要麼翻越荊山余脈了。
翻山是不可能的,水師又不足用,所以斷隋軍糧道的事,只能想想而已。
至于李世民憑為依仗的玄甲騎兵,不過只有四千人。而黃明遠光是調來的精銳騎兵虎騎軍就有五千,至于左威衛、右驍衛、左靖衛的騎兵加起來有一萬多人。
兵力比不過,資源比不過,連騎兵都比不過,雙方若拼起消耗,李世民拿什麼和鄭言慶比。
眼看鄭言慶穩坐釣魚台,李世民焦急起來。
鄭言慶可以等,就是在子陵鄉待上半年亦是沒問題,可李世民卻等不下去。
黃維揚出兵的消息已經傳來,東線大戰,一觸即發。僅憑東線數萬軍隊,必不是黃維揚的敵手。他在長林每多消耗一日,東線諸軍的日子便要多艱難一分。
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李世民甚至有些懷疑,自己北上長林求決戰的思路是不是錯了。
不過李世民終究是意志堅定之人,他很清楚,此時此刻,他已經別無退路,非得破敵,才能保全李家。
于是李世民決定,既然鄭言慶不動,那他就先動,以自己為誘餌,來一場誘敵深入之計。
李世民對此是深思熟慮的,他與鄭言慶並沒有什麼接觸,但是自清楚自己的老師黃明遠在擁有這麼多能征善戰的將領下,仍以鄭言慶為帥,其人必有過人的本事。
既然鄭言慶堅守不出,若想將其引出來,非得使出一個鄭言慶拒絕不了的誘惑,才能計成。
而李世民所能想出的最好的誘餌,就是自己了。
不得不說,黃明遠平日里總是教李世民和長子黃維揚,做事要多一些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少一些荒怪奇詭、孤注一擲。
可惜無論是李世民還是黃維揚,卻都將這些諄諄教誨忘得一干二淨。
年輕人,還是年輕氣盛啊。
二月十八日,諸事皆宜。
這日一早,李世民便率領五千人馬,從駐營地往東,直奔漢水,作出了要從側面突襲隋軍後路的樣子。
對于自己的這個舉動, 李世民毫不遮掩,似乎怕隋軍不知道他的動向一般。
李世民的目標是漢水西側的浰河(今湖北仙居河)口。此地位于荊山余脈的空檔處,南依群山,向東匯入漢水。隋軍從襄陽經漢水用大船運來的糧食,在此換上小船,可直接運到樂鄉故城。
而且此地位于山嶺和漢水間的一處空地,為南北要沖。若佔據此地,唐軍既可斷了隋軍糧道,又能將隋軍堵在兩側山嶺之中。
李世民將目標放在此處,就是攻其必救。
李世民東去的消息很快便傳到隋軍營中。
鄭言慶看著地圖,再看著李世民的動向,很快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浰河口對于隋軍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屬于不可失之地。
只是從李世民的大營到浰河口有九十多里地。李世民完全可以掩人耳目,悄悄出擊,夜襲浰河口,為什麼要弄得大張旗鼓呢?
這是怕自己發現不了嗎?
鄭言慶略一思索,便下令張儉率領虎騎軍支援浰河口。
不管李世民意圖如何,現在李世民出招,還是殺招,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鄭言慶也只得見招拆招了。
從隋軍大營到浰河口也差不多有七十里。李世民以精騎突進,隋軍只得選擇以騎克騎。
張儉和高開道率虎騎軍主力騎兵很快出發,望著虎騎軍遠去的身影,這時黃明信突然建議道︰「此時李世民不在,正是一個好機會,不若我軍全軍出擊,直襲隋軍大營,搶在李世民返回之前,擊破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