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喋血陽安關(五)

唐軍突然從身後殺出,著實讓全旭部亂了一陣。

這潑天的大雨,本就對士兵的士氣和意志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而突然殺出的敵軍,月復背受敵的局面,對一支軍隊凝聚力的考驗則更嚴峻了。

若不是右靖衛是一支從幽州一路打到漢中的光榮之軍,若不是這支部隊這兩年在漢中大小數十戰,受盡了血與火的錘煉,全旭所部早就崩潰了。

可即便如此,疲憊不堪的軍隊也已經不堪再戰。全旭多麼希望將部隊撤下來,修整一番,重整旗鼓之後再戰。

可惜軍令如山,容不得半點的含湖。

收到中軍傳令之後,全旭是不理解的,他不明白這麼做到底為什麼,非得要把右靖衛消耗干淨才罷休嗎?他甚至恨不得再次沖入中軍跟黃明遼吵上一架。

可惜他也清楚,黃明遼就是再有所顧忌,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坐視自己頂撞于他,所以這麼做的後果除了他掉腦袋,沒有別的可能。

強犧讀犧。戰場之上,干擾統帥決心,本就是軍中大忌。

所以全旭再是不甘地握緊拳頭,也只得再松開。

回到軍中,他就召集部將訓話道︰「咱們前有強敵,後有伏兵,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多余的話我也不多說,人在陣地在,人亡陣地也要在。誰要是敢讓右靖衛成為聖人登基以來第一支打敗仗的軍隊,那就別怪我不講情面。」

訓話之後,全旭只留下四十八軍一個營守御後方,等待四十八軍上來後交結陣地,而四十六軍則全部向雞冠隘發起沖鋒。

這一次,什麼家底、後手的都不要提了,就是拼命。

全旭本人親自帶頭沖鋒,整個四十六軍如打了雞血一般,完全瘋魔了,悍不畏死地往前沖。

雞冠隘防線除了正面的隘口,便是右側的雞冠山。

馬三寶在山腰一處平台上設了一小寨,作為隘口的掩護,他每次都從小寨中向明軍發起攻擊。唐軍居高臨下,明軍吃了不少虧。

這一次全旭就準備先打下小寨,徹底解除唐軍對明軍最大的威脅。

全旭一手提著盾牌,一手提刀,彎著腰,貓著步就往山上沖。仗打了這多日,守軍準備的石頭早用光了,又沒得補充,正好給了明軍一個好機會。

至于弓箭,在這種大雨中,有跟沒有一個樣。

所以這種雨,是阻礙,也是機會。

明軍悶著頭,不顧傷亡地向前沖,沿途就是倒下了,用盡最後一口氣也往上爬。在這種不要命地沖鋒下,明軍很快沖到了山腰。

小寨中的唐軍也退無可退,便和明軍展開了肉搏。

雙方士兵,冒著大雨,手持刀劍,在雨中血拼。鮮血順著大雨,不斷地往下沖刷,整個山坡之上,成了一片血河。

最後不知道打到多久,小寨之中,已經沒有一個活著的唐軍。

全旭累得一坐在了地上,望著底下的雞冠隘,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既取小寨,雞冠隘的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而另一側,明軍第四十八軍,也和偷襲的杜士遠部交起手來。

不得不說,杜士遠部敢死隊的突襲很犀利,一開始也給明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心理壓力。但不得不承認,五百死士,數量實在太少,當作奇兵可以,但若想只憑借這五百人就取勝,必須建立在對面主將能力一般,其部在遇襲之後,發生潰亂的前提下。

但很顯然,右靖衛不是這種部隊,他們經受住了考驗。

右靖衛很快穩住了陣腳,甚至還開始進行反擊。

于是面對數量遠多于他們的明軍,杜士遠部很快不低。雖然這些人都是死士,在面對明軍之時,悍不畏死,勇往直前,但這並不足以抵消數量的劣勢。

差不多打了兩刻鐘,其部便傷亡慘重。

杜士遠一直帶頭沖鋒,鼓舞士氣,但這也無法改變其部兵敗的結局。

而此時柴紹一直在子龍山上觀察戰場的形勢。眼看杜士遠部不低明軍,苦苦捱著,立刻又下令軍中八百騎兵,立刻投入戰場。

這是柴紹部所有的騎兵,也是柴紹最後的底牌。

自關中敗後,唐軍就喪失了穩定的戰馬來源,明軍在河湟、隴右之地,嚴格限制馬匹流入巴蜀。雖然西面諸羌可交易,巴蜀本地也產馬,但巴蜀的馬匹適合負重不適合打仗,而與西羌的交易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整個李唐內部,騎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直到現在,整個李唐內部,幾乎沒有幾支成建制的騎兵了。

柴紹兩萬人馬可以出八百騎兵,也是因為這是一支老兵居多的部隊。

指揮騎兵的是 將龐相壽,也是從河東便跟著李世民的一員老將了。

龐相壽奉命出陽安關之後,全軍沿著杜士遠剛才的路徑,直奔明軍而去。

若是平常時候,八百騎兵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甚至八百破十萬也不是不可能,但絕對不是在這種鬼天氣下。

此時偌大的風雨使得金牛道上一片泥濘,本就不是什麼好路的金牛道更是難以通行。

這候1*章汜。人馬行走在這種路上,根本沖鋒不起來。而沒了速度優勢,騎兵還不如步兵。

當龐相壽部趕到戰場之上,麾下馬匹已經疲憊不堪。人能靠著自身的毅力忍受這風雨和泥濘,可馬沒這種毅力啊。

于是八百突襲而來的騎兵加入戰場之後,只是和明軍陷入混戰之中,根本沒有發揮出突襲的作業。

至于混戰,一個四十八軍近七千人,是唐軍的數倍之多,雖然明軍受限于地形,無法完全展開,可戰力仍不是唐軍可比的。

面對唐軍騎兵,黃明溥沒有急著拉出騎兵與之互攻,而是命令長矛隊前出,一步步向唐軍逼近。

這長矛隊不是普通的長矛,俱是長三丈多的長矛,差不多有六米,專門為克制騎兵而制造的。前盾後矛,幾乎是一個可移動的坦克。

唐軍騎兵本就沖鋒不快,撞上這六米多的長矛,還沒殺到明軍跟前,反而被一一戳下馬了。

制大制梟。而騎兵打不開局面,敢死隊也越打越少,唐軍的情況,越發危險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