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焦灼的戰斗,打到如今,唐軍已經燃燒了全部的心力和體力,之所以還能繼續打下去,不過是憑借著一口氣撐著。
而當焦方威率領的明軍從他們身後撲來時,這口氣也徹底泄了。
整個唐軍,開始出現崩潰。
剛開始還是稀稀拉拉的,之後便是大規模的潰敗。
很多時候,信念就是在一瞬間崩潰的。而信念的崩潰,往往直接導致力量的消失,進而使得一個人從內到外發生蛻變。
整支唐軍,在這種情況下,徹底的崩潰了。
柴紹在軍中盡力的約束其部,可根本沒有用。亂軍之中,他本人亦被沖的站不住腳,哪里能指揮部隊。
柴紹只能仰天大呼道︰「此天亡我也!」
杜士遠拼死來到柴紹的身邊,大聲喊道︰「大將軍,撤吧!陽安關丟了,咱們還有利州,還有劍閣,身後就是淮安王的大軍,沒得在這里喪了性命!」
「哪還有以後啊!」
柴紹幾乎是聲嘶力竭地吼道。此時的他眼圈赤紅,滿臉的悲憤,心中的悲痛溢于言表。
「唐王死了,世子和齊國公鬧翻了,李神通也明哲保身,整個李唐,全完了,哪還有以後!」
「大將軍!」
「爾等各自逃命去吧,我深受唐王隆恩,當以死報國,但你們不必如此!」
眾人紛紛跪下,圍著柴紹痛哭起來。
柴紹也不管眾人,一勒馬便向前沖去。他身後稀稀拉拉的人並不多,這些俱是他的親兵,真正願意為他效死的人。
柴紹一往無前地沖入了人群之中,可是對面的明軍實在太多,他盡力沖殺,但並沒有多大效果。
柴紹本人也不以勇力見長。
柴紹戰馬身中數箭,柴紹本人也掀落下馬。
望著已經跟了自己數年,此時卻伏在地上,根本起不來的戰馬,柴紹忍不住潸然淚下。
「馬兒,馬兒,今日你我,同亡于此地!」
柴紹上前,一刀捅死了自己的戰馬,使其免受痛苦,而他本人,則再次沖入亂軍之中。
倔強的柴紹,帶著無限的恨意,戰至他最後一人,直至身被二十余創,死于亂軍之中。
隨著柴紹的身死,其部也先後被覆滅。
突襲的唐軍各部此時俱擁在金牛道上,或是或降,唯有馬三寶帶著唐軍殘部,退入雞冠隘中。
此時陽安關已失,困守雞冠隘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且隘口之中,缺兵少糧,馬三寶遂和部下商議,放棄雞冠隘,突圍南下。
馬三寶的突圍決定沒有錯,雞冠隘的確是沒有守的必要了,但不得不說,他們突圍的太晚了,面前就是明軍,身後是高山,往哪里突圍。這候章汜
馬三寶帶著殘部,沿著三道河往利州撤退,而身後的明軍則是緊追不舍。全軍撤退到龍門山,被趕來的明軍包圍。
唐軍苦戰不能突圍,最終自馬三寶以下,全軍覆沒。
馬三寶的死,代表著李唐在川北最後一支精銳部隊的完全覆滅。
柴紹所部,多為關中老兵,其精銳程度,無論是任瑰部還是陳演壽部都沒法比,李淵之所以將其布置在興州,就是讓他作為整個川北防線的中樞軍隊,四面支援,保證川北防線的完整。
而隨著柴紹部的覆滅,整個川北防線,實際上已經完全破碎。
大明北路軍的進擊,已經沒有多大的懸念了。
戰後,黃明遼視察戰場,踏著血水,一步一驚。
待見到柴紹的尸體,只見他渾身創傷,幾無一塊好地方,最後也不得不贊嘆道︰「真男兒漢也!」讓人將其禮葬。強犧讀犧
‧‧‧‧‧‧
陽安關一戰,明軍殲敵兩萬余人,打了入川第一個打勝仗。
不過戰後統計,明軍也傷亡慘重,尤其是右靖衛的四十六軍、四十八軍,幾乎已經打殘。
短期內,很難恢復戰斗力了。
雖然軍情如火急,但整個明軍在陽安關一戰中打得筋疲力竭。為了保障軍隊的戰斗力,黃明遼不得不下令三軍修整三日,然後再前進。
不過為了防止唐軍在利州重新構建防線,黃明遼乃下令陳聚率領右武衛兩營騎兵,沿著金牛道南下,騷擾唐軍,打亂唐軍的防御布置,為主力的南下爭取時間。
陳聚也是將此仗當作游擊戰打,因此輕兵而出,多布斥候,而他本人更是小心翼翼,穩扎穩打,唯恐冒進,遭遇唐軍的埋伏,陰溝里翻船。
可出人意料的是,陳聚一路向南,所部一直到了綿谷縣(今四川省廣元市)北十多里,仍未發現唐軍的動向。
綿谷縣是利州(義城郡)的治所,地勢險峻,交通便利,乃是整個川北的核心要地,兵家必爭之處。
根據之前的情報,此地由李神通鎮守,可是有上萬唐軍主力的。
而在黃明遼的原計劃中,要在綿谷跟唐軍完成一場拉鋸戰,才能有入川的機會。
如此要地,沒有唐軍出現,可謂是極大的反常之事。經驗豐富的陳聚也擔心有詐,不敢再向前,只派出數十騎往綿谷縣城方向偵察。
而陳聚本人,更是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
陳聚派出的這些騎兵既是斥候,也是誘餌。在陳聚看來,若是唐軍有埋伏,必然不會放過吞掉這數十騎的好機會。
剛下過雨,路面比較泥濘。可這些斥候一路疾馳,不敢作絲毫停留,向前幾乎殺到了綿谷縣城的外牆了。
眾人小心翼翼,觀察著周圍。
可即使如此,別說埋伏了,連唐軍的一兵一卒都沒見。
這支斥候隊也懵了,唐軍到底在哪?
大著膽子的明軍上前詢問周邊百姓,這才得知,之前屯于綿谷的唐軍,前兩日早就撤走了,城中根本沒有唐軍一兵一卒。
明軍的斥候根本不敢信。這群人只當周邊百姓騙他們,綿谷要地,唐軍怎麼可能不戰而逃。
最後還是領頭的一個旅帥膽大,帶著幾個人來到城門前。
此時城門緊閉,這人便假裝是明軍的使者,在門前叫門。
剛開始沒有什麼回應。
這旅帥等了一會,有些急躁,便要離開。就在這時,綿谷縣城的大門打開,從中出來一些未著官袍的人。
這些人皆是綿谷縣內的世家大族,都是向明軍投降的。制大制梟
至此,眾人才敢相信,綿谷的唐軍,是真的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