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龍戍一戰,明軍傷亡兩千余人,船只損失數十艘,算是伐蜀以來,少有的大敗。
消息傳來,全軍嘩然,連遠在成都的黃維揚也大吃一驚。
雖然之前巴彥已經在蘇稽鎮敗過一次。但那一次是追擊過程中遇伏,可以理解。而且巴彥畢竟出身北路軍,而現在巴蜀的駐軍多是之前的中路軍,雙方之前沒太多交集,所以對于巴彥的失敗也沒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但和龍戍之敗不同,因為此戰明軍是在正面攻擊中落敗的,而且指揮官還是之前無往不勝的蘇烈。
雖然蘇烈並沒有直接指揮此戰,雖然此戰的明軍主要是水師和嶺南土兵,但對三軍士氣,還是一個嚴重打擊。
蘇烈為此甚至向黃維揚領罪,但黃維揚卻並沒有怪罪他。
黃維揚很清楚,此戰失敗的原因不在于蘇烈的指揮,而是三軍的驕縱,之前便有苗頭了。換了旁人,也會失敗。
是時候給放飛的諸將士收收心了。
而且此戰之敗,影響大于現實意義。蘇烈和唐軍一共打了三戰,一勝一平一負,雖然有和龍戍之敗,但瑕不掩瑜。明軍已經推進到唐軍的月復心位置,牢牢佔據著主動。
當務之急,是穩住陣線,防止李世民反撲。
于是黃維揚又調給蘇烈三萬李唐降兵。
李世民的能力在那,再加上雅州的地形限制,明軍想速勝並不容易。既然速戰不成功,那就跟李世民拼消耗。用李唐降兵來消耗李世民的兵力,看李世民能撐到什麼時候。
黃維揚甚至做好了跟李世民在雅州消耗半年的準備。
蘇烈手中多了三萬降兵,心中大喜。
他也看出李世民最大的缺陷是兵力、物資的不足了,因此也準備跟李世民拼消耗。現在援兵到來,他就跟對方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拼,放干李世民的最後一滴血。
三萬降兵,蘇烈分給了北線的程名振兩萬人。
蘇烈讓程名振從撫人戍今四川省雅安市山區新店鎮、萬古里、盧山縣今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碧峰峽、雙河里五個方向同時向唐軍發起攻擊,攻勢越 烈越好。
北線不求破敵,要的就是牽制住大批的唐軍。
而蘇烈則率領主力從東線繼續沖擊李世民的主陣地。水路、大道、山道分進,以山道為中心,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和李世民鏖戰。
就是鏖戰。
用盡可能多的兵力牽制對方多的兵力,甚至用一比一的兌換打法,盡可能的消耗李世民的兵力。
明軍打光了還有補充,可退入雅州的李世民可沒有補充兵力。
蘇烈這一招,果然打到了李世民的痛處。
從蓮花頂、黃坪、董溝、羅坡、文山、金山、高山、範山、趙山一直到陣地前的白山,到處都是兩軍拉鋸的身影。
蘇烈以五十五軍持弓弩為掩護,以嶺南土兵開路。戰斗一開始,明軍便集中弓弩,不斷壓制對方的反擊,甚至還不斷地往山頭上投擲霹靂彈和火油彈。
李世民兵力不多,他只有五千人,要分守多處,又不得不從後方再調五千,但仍是不夠用。
李世民在最前面的山頭布置了兩千人,而明軍則是以上萬人發起攻擊。往往一群人到了山下,四面八方齊上,根本不給唐軍騰挪轉移的機會。
雖然沿途山多,但唐軍能駐防的,只有比官道高出兩三百米的地方。所以唐軍的地形優勢,早就被明軍的數量優勢給抵消了。
蘇烈還仗著兵多,四面出擊。
從大坪上到董溝是一道東西向的山嶺,南面是寬廣的谷地。蘇烈雖然先攻打蓮花頂,又分遣部隊從南面出擊黃坪、董溝,這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往兩處增加兵力。
蘇烈手中算上土兵、降兵加兩個軍和水師,共有近五萬人,同時打三個戰場不費勁。可李世民就難了,他根本沒有這麼多兵,打的捉襟見肘。
而與此同時,程名振率領近三萬人馬五路出擊,也向唐軍發起全面進攻。
雖然除了撫人戍這一個方向地勢寬敞,是明軍主攻地,但其余四路也能牽制唐軍力量。明軍開闢五個戰場,李世民就要防御五個戰場,明軍每一路三四千人出偏師,看你唐軍怎麼守。
人少了還不行,這一多,幾千人就分出去了,可李世民一共有多少人。北線不過一萬多人,東線一萬多,嚴道城都快成空城了。
對此李世民也沒有辦法,明軍的消耗戰法,就是徹徹底底的陽謀,他除非能徹底擊敗對方主力,否則只得被動消耗。
當然李世民也可以將兵力都收縮, 將軍隊集中在幾個點上。或者直接選擇守嚴道城,但那樣的結果,就成了一錘子買賣。明軍有霹靂彈,到時候嚴道城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就是個死城。
當然李世民也可以往西羌跑,但是有幾個人願意呢。
別看之前于志寧、竇干等人攛掇著李世民逃往南寧州,那是因為他們知道,到了南寧州之後,可以重建家業。南中雖然偏遠,畢竟曾屬于王化之地。
而到了西羌,窮山惡水,就要做野人了。
這麼看來,投降黃明遠也不是不能接受。
所以李世民沒有選擇,只能死守雅州,等待局勢的變化。若非萬不得已,絕不會貿然突圍。
雙方從臘月底打到二月初,鏖戰一個多月,李世民已經損兵近萬人。唐軍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消耗巨大。
軍心開始波動起來。
很多人都明白,這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既然如此,為什麼還繼續打下去,而不是做一個識得時務的俊杰呢。
正月十二,萬古里失守;正月十五,撫人戍失守;正月二十一,雙河里失守;正月二十四,盧山縣失守;正月二十五,東線戰場最險峻的文山寨失守。
而二月初一,清江堰失守。從清江堰到草壩里,沿途無限可守,明軍騎兵可轉瞬即至,而一個草壩里,絕對擋不住北面明軍的。
草壩里一失,和龍戍北側空門大開,李世民苦心經營的和龍防線,便要不攻自破。
此時三軍震惶,終于有人,踏出那一步。
二月初二,唐將葛彥章以多功鎮今四川省天全縣城廂鎮多功村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