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農氏修行到大羅極致之時,不僅僅是神農氏需要等待機緣的到來。
六位聖人也同樣需要等待神農氏晉升準聖之境的那一天。
好在對于聖人來說,時間並不急迫。
因為眼下的人族發展沒有太大的問題,眼下天地大劫的變化也沒有到非要做什麼事情的階段。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在人族之中的傳道並不會因此而停歇。
至于玄源和青鸞,他們就更無所謂了。
因為他們的計劃和天庭的發展始終在不斷推進之中。
在他們閉關的這些年里,他們又將對于天地領域繼續深入推演了不斷距離。
只要時機成熟,他們隨時都能夠爆發出難以想象的力量。
倒是玄源發現,他當年在洪荒世界之中投入的無數的分神,也都開始給予他回饋了。
等于他身處九天之上,也能夠一直的收獲到各種不一樣的人生,得到不一樣的啟示。
這些他劃分出來的分神,有的已經經歷過不知道多少次輪回,化生了不知道多少種身份。
可以說,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玄源的分神帶給他的反饋之中,以及幾乎囊括了洪荒世界的大部分物種。
玄源也因此體會到了洪荒世界之中的各個物種的別樣滋味。
在其他方面或許收獲沒有那麼直觀。
可在造化之道上,玄源的提升最是明顯。
因為各種物種的經歷,讓玄源對于不同的物種之間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玄源創造的虛擬世界之中,已經可以復制出洪荒世界的大部分生靈了。
雖然說單純的復制沒有辦法體現出玄源的創造力。
可創造力本身就不是玄源的目標。
玄源的目標始終都很明確,那就是豐富自己虛擬世界之中的人道,豐富自己虛擬世界之中的活力。
而做到這點之後,玄源顯然已經成功了。
因為洪荒世界的所有族群,都擁有他們各自的優點和缺陷,都能在不同的角度為洪荒世界做出各自的貢獻。
而玄源將其照搬到自己的虛擬世界之中後,仍然讓他們發揮出他們在洪荒世界之中的作用。
這樣一來,玄源的虛擬世界和洪荒世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處在一條相同的路上。
玄源自然也希望,未來自己也能夠收獲洪荒世界這些年來發展變化的果實。
這,也是玄源之前定下的學習洪荒世界本身發展的重要思路。
可以說,玄源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在踐行著這個想法,也收獲了他想要的東西。
……
時光匆匆。
轉眼之間又是滄海桑田。
百萬年時間過去了,神農氏也在眾多人族成員以及聖人的關注下,證道準聖了。
他證道準聖的路,正是他一直以來所追尋的路。
不僅如此,他和伏羲一樣,也為人族留下了一個寶貴的傳承。
這個傳承,神農氏命名為《神農本草經》。
其中,記載了神農氏的全部精華。
可以說,只要這一傳承還在,人族就能夠源源不斷的出現將醫道傳承下去。
雖然無法保障人族未來不在受到傷病的侵蝕,可至少對于其中的很多傷病,都能夠起到有效的治療。
只要說害怕未來傷病會不斷的發展和變異,這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神農氏留下的並非是幾個藥方,而是關于醫療體系的知識。
只要按照這個醫療體系不斷的推進,無論傷病在怎麼轉變,都不會離開這套體系的核心。
所以,人族的醫師自然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找到問題的核心並對其進行醫治。
而在證道準聖之後,神農氏很輕易的就從洪荒世界天道哪里,獲知了六位聖人的計劃和打算。
也明白了自己面臨的問題。
面對聖人們使用的陽謀,神農氏情緒十分復雜。
其中,既有對聖人們安排的不滿,對自己人皇之位的不舍,當然也有對人族未來的擔憂。
這個問題,對于神農氏來說注定是個艱難的選擇。
不過神農氏並不需要馬上做出選擇,他還有思考的空間。
畢竟人族眼下並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就算他選擇退位,也需要對人族乃至完成最後的安排。
更別提神農氏心里有數。
別看六位聖人的做法有多麼大的氣魄,有多麼的心胸寬廣。
可一旦神農氏不按照他們的思路走,那等到神農氏的或許會是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也或許是春風化雨般的侵蝕。
神農氏更加明白的是,自己恐怕沒有反抗六位聖人的余力。
更沒有伏羲和女媧這樣的關系。
沒有靠山的他,如果不是處在人族特殊的發展時期,處在人族人皇的位置上。
那一個準聖之境的存在,根本不可能讓六位聖人在他身上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和經歷。
誰叫神農氏正好處在風口之上,並且把握住了屬于他的風口。
伏羲在決定退位之後,在人族之中完成了他最後的使命,也完成了人族一個重要階段的選擇。
神農氏無論如何選擇,總歸是還會一段過渡的時間。
更何況對于修士來說,準聖之境正是適合大展拳腳的時候。
神農氏既然已經證道準聖之境,自然也不例外。
可以預見的是,人族在神農氏的帶領下,未來的時光里又將迎來一輪全新的發展。
並且這個發展的巔峰,肯定還會在伏羲時代之上。
並非是神農氏比伏羲強,而是現在的人族整體比起伏羲時代的人族更盛一籌。
無論是人族的數量,還是人族大羅的數量,都遠在伏羲時代之上。
在這種情況下,神農氏的目標自然也就比伏羲更加容易達成。
不過有一點是神農氏比不上伏羲的地方。
那就是伏羲覺醒前世記憶之後的記憶和經驗。
神農氏沒有辦法像伏羲一樣,洞察整個洪荒世界的局勢,也沒有辦法把握到洪荒世界眾多大能的想法。
更沒有對洪荒世界的各個勢力和族群的了解。
這也就意味著在制定發展戰略之時,他沒有辦法向伏羲一樣那麼篤定和精細。
只能夠按照人族目前能夠得到的信息,以及他的想法是去實施。
這個過程充滿著未知數。
不過以人族眼下的氣運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除非洪荒世界之中真的出現了人族的競爭者,不然人族的發展勢頭不是那麼容易被打破的。
……
神農氏在人族的時光不多了,他自然也很珍惜這段時光。
他也是這樣做的。
在神農氏證道準聖之後,他開始一反他以往仁和的人設,帶來這人族不斷的向外擴張。
而擴張的方向,正是伏羲和神農氏兩任人皇的間隔之中,被侵蝕的那部分土地。
不僅如此,神農氏還帶領了人族的一眾修士復仇,讓這些族群和勢力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人族的控制區域也在這個過程之中進一步的擴張。
雖然說神農氏也明白,等到他退位之後,這些區域有很大的概率又會被侵佔。
這些區域的人族有可能會再次遭受到打擊。
可對于整個人族而言,這又是必要的一步。
因為一旦多位人皇在即位之後,都向這些侵蝕他們土地的族群展開報復。
那等到人族陷入波動之時,這些想要侵佔人族土地的族群就需要好好考慮。
他們是否能夠經得起人族未來人皇的報復。
雖然說大部分的族群不會考慮那麼長遠的未來。
可總歸是讓他們能夠心生忌憚。
至少在下手之時,會更加的猶豫。
而這,對于整個人族來說都是一個好的消息。
秋後算賬,有時候也具有很強的威懾力。
而隨神農氏的不斷成功,距離他退位的日子自然也就越近。
雖然神農氏沒有明確的表態過。
可他證道混元之後,如伏羲一般急切的行事手段,都暴露出了他的傾向。
不說六位聖人,就連人族之中經歷過伏羲時代的一眾修士也都猜測到了神農氏的想法,都隱隱感知到了神農氏退位的想法。
不過神農氏沒有明確的說法,人族的一眾修士自然也就沒有多嘴。
反正以神農氏在人族如今的威望,哪怕伏羲重新出現,都未必能夠取代神農氏的位置。
畢竟神農氏的功績是實打實的,他在眼下人族普通族人的眼中,就是至高的存在。
與眼下的活命之恩相比,其他的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事實上,在這個階段的神農氏的內心之中或許也有過掙扎。
他也有不理會六位聖人的沖動。
可神農氏畢竟是人皇。
身為人皇,他自然就需要擔負起人皇的職責。
而人皇最大的職責,就是人族的生存與發展。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神農氏退位對人族來說都是最佳的選擇。
更何況神農氏自己心里有數,自己對于人族最大的貢獻或許就在于嘗百草、種五谷。
除此之外,他已經很難在顛覆自我,繼續為人族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他如果選擇退位的話,或許一切都會改變。
未來的人族之中,未必不能夠出現像他和伏羲一樣的新的人皇。
而新的人皇,必然也會給人族帶來新的變化,幫助人族更進一步。
這也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以人族眼下的情況來說,一旦神農氏退位,在氣運的加持下,必然會出現新的人皇。
所以,盡管內心未必完全信服,可是神農氏也在悄然之間做好了退位的全部打算。
這樣一來,他隨時都可以退位。
就這樣,在人族完成了新一輪的擴張之後,神農氏又在人族人皇的位置上待了近百萬年。
在這百萬年里,神農氏解決了人族內部出現的不少新的問題。
並且透露出了退位的口風。
同伏羲一樣,這是神農氏在提醒人族之中的有心人,讓他們早做準備。
……
這天,神農氏帶領著人族的一眾修士,在泰山之巔完成了退位的祭祀儀式。
在宣誓之後,神農氏正式從人皇的位置上退了下來。
神農氏的去向暫且不提。
人族因為神農氏的退位又卷起了新的風暴。
雖然這些風暴並沒有在人族之中全面鋪開。
可人族之中的有心人都明白,新一輪的人皇之爭又開始了。
如果說伏羲退位之後,神農繼位之時他們還能夠忍受。
這一次他們就有些無法忍受了。
因為人族目前只出現過兩位準聖之境,而這兩位都是人皇。
在大羅之境蹉跎了這麼長的時光,他們卻被神農氏後來居上,而自己卻一直困頓于準聖門檻。
這樣的結果,人族的之中的大量修士都無法接受。
因此,有些人族的修士,將準聖之境當成是證道準聖的終南捷徑。
他們未必想要人皇之位的權責,不過都對人皇之位能夠證道準聖這件事情充滿著興趣。
神農氏在位之時,受限于他的貢獻還不好說什麼。
可神農氏退位之後,他們就沒有任何顧忌了。
可以預見的是,下一任人皇的爭奪,或許會動用到武力了。
而這,或許也將開啟人皇需要通過武力的方式上位的歷史。
人族之中的很多有識之士都為此感到心憂。
可對于人族的有心人來說這反而是最好的時代。
憑什麼自己要為一個修為比自己還低的人讓路?
甚至有些極端的修士在多年的困頓之中,開始無視人族的整體利益。
為了自己的大道修行,他們可以拋開一切的束縛,只為自己而活。
這樣的想法不能夠說是錯誤的,可對于眼下的人族來說注定是自私的。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其實也是六位聖人的意志。
因為只有人族自己內部因為人皇之位起爭執,才能夠這樣的爭執消磨天地大劫。
甚至人族內部之中的爭斗越狠,人族度過這次天地大劫的幾率也就越大。
到了那時,新的人皇帶領人族走向新的時代,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說在這個過程之中,人之中的傷亡,就不被聖人放在眼里了。
不是聖人冷血。
而是如果天地大劫不能夠就此消散的話,人族的傷亡注定會比起這樣做來得更重。
透過無盡的時光,六位聖人仿佛看到了未來人族的興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