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悟空尋道,來自于師兄的關愛

作者︰貧道愛燙頭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呂雲澄揣著紫金葫蘆,輕輕地晃了晃身子,里面傳出「嘩啦」之聲,說明葫蘆里面有丹藥,不由面露滿意之色。

看太上老君吹胡子瞪眼的表情,想來一定很喜歡這種異樣的驚喜,畢竟淡定了好幾億年,實在是太過無趣了。

對于一個活了好幾億年的老古董而言,區區法寶金丹,算不得什麼珍貴之物,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做神啊,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實在不行我去給你煮碗面條,加兩個鹵蛋一只雞腿三塊豆干……

呂雲澄輕撫懷中的紫金葫蘆,心中越發的滿意,忍不住浮想聯翩。

太上老君作為當世最大土豪,確實不怎麼在乎一葫蘆金丹,只是看不得呂雲澄這個「打土豪分田地」的模樣。

輕輕揮了揮手中拂塵,一陣狂風席卷而來,呂雲澄倒著飛出了兜率宮。

看著呂雲澄化為天邊流星,太上老君面上終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金角童子還在玩游戲,對于外界的一切情況均不甚關注,沒有看到。

唯有銀角童子面露不舍。

——我的游戲機沒了啊!

呂雲澄飄飄蕩蕩,左沉不能落地,右墜不得存身,就如旋風翻敗葉,流水淌殘花,一路翻滾了不知多少萬里,才迷迷糊糊的撞在山壁上。

念了幾遍「淨心神咒」穩固心神,暗暗月復誹太上老君小心眼。

不就拿了你一葫蘆丹麼。

活了好幾億年,煉的丹藥怕是能夠堆滿幾千倉庫,怎麼一葫蘆都不舍得?

罷了罷了,這次就拿了個盛丹的破葫蘆,下次去拿個盛水的瓶子,或者燒火的扇子,想來太上老君不會吝嗇。

牽牛的鼻環就不指望了,否則太上老君怕是會把自己拴在那里。

可以讓牛大力去試試!

胡思亂想一陣,呂雲澄四下看看,發現遠處佛光繚繞,隱約可見一片紫竹林,凝神遠眺,又見「普陀」二字。

「普陀山?竟然把我吹到了南海?也罷,既然來了,便去拜會一番。」

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觀音菩薩雖不稱佛,卻也坐蓮台,在靈山大雷音寺的地位極高,菩提祖師亦評價為「深不可測」。

這還僅僅是現今,到了後世,觀音菩薩的地位與日俱增,地位甚至足以比肩佛祖,香火永世不絕。

不論是否信佛,是否對于佛門神系有了解,都一定知道佛祖,知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這麼厲害的菩薩,呂雲澄當然要默默盤算,算算雙方曾經的因果。

若是雙方曾經結下大冤仇,冒然撞上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佛門四大菩薩,呂雲澄或多或少都結了因果,兩個善果,兩個惡果。

《大唐雙龍傳》世界,把慈航靜齋變為活死人墓,重創帝心尊者間接導致其圓寂,算是惡了文殊菩薩。

上個世界,把法海引導成魔羅漢,又讓阿茶三七永佔地府,想來地藏王菩薩會有幾分怨言。

同樣是上個世界,搞倒了峨眉派陳拾一脈,扶持風陵師太成為峨眉掌門。

風陵師太修佛,在佛門看來,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算是一處善緣。

同樣是大唐雙龍,寇仲登基之後,物阜民豐,更貼近于家庭的觀音菩薩逐步成為主流,香火日益旺盛。

至于曾經拆毀的佛寺,呂雲澄百分百保證,每一處都是藏污納垢之所。

倘若是真正的得道高僧,不僅不該怪罪,反而應該感激才是。

誒,對了。

我好像不只是天庭吏部尚書,在靈山貌似也算是個禮部侍郎吧?

「引導成仙,記錄仙篆」是吏部的事情,那麼「教化眾僧月兌俗緣」就應該算是「禮部」的事情了。

靈山的「禮部尚書」是誰來著?

應該是文殊菩薩吧!

mmp!

就在呂雲澄胡思亂想的功夫,一個碧綠頭發的龍女怯生生的走了過來,小聲說道︰「道長可是東華帝君?」

「是,女女圭女圭很可愛啊。」

「多謝帝君夸贊,菩薩有請。」

「帶路吧!」

這龍女是觀音菩薩的隨侍龍女,也被稱為「捧珠龍女」,和東西南北四海均無關,和十二元辰也無甚關聯。

龍女是佛門二十四諸天中的「娑竭龍王」之女,曾經向佛陀進獻寶珠,也就是她捧在手里的這一顆。

此珠被稱為「如意寶珠」,又叫作「摩尼寶珠」、「無價寶珠」,曾得佛祖佛法加持,具有非常強大的法力。

因其成道之時年僅八歲,因此一直都是童女模樣,千年未有變化。

觀音菩薩在紫竹林珞珈崖,紫竹林則是在普陀山一處清幽山谷中。

山谷四面有高山環抱,口外雙峰對立,鳳翥龍伸,苔蘚肥厚,蒼潤欲流,粗略看去,氣勢已極雄渾奇秀。

等走進谷中一看,地勢愈發開展,平原繡野,樹樹繁花,盡態極妍。

一步踏入,氣候立變,天氣固是日麗風和,景物更是清淑明麗。

花開似錦,草軟如茵,白雲撐空,飛泉若練,另有紫竹百頃、神木萬株。

竹林之內,時常有珍禽奇獸與惡蟲毒蛇出沒,梟鸞並集,鹿虎同眠,看似有些別扭,卻異常的和諧。

樹色泉聲,花香鳥語,嵐光雲影,石韻松濤,端的靈境無邊,觀賞不盡。

早听人說過,普陀山景物靈奇,終古清淑祥和,琪花瑤草,四時皆春。

山內所有生物,無論多凶惡的毒蛇猛獸,俱受菩薩佛法感化,並育同游,而不相悖,共躋仙域,永息殺機。

如今到了山內,果見氣象萬千,話不虛傳,當真佛法精微,不可思議。

再向前走四五里,過了一片芳塘,望見對面一山突起于平地之上,宛如天柱矗立,通體瑩潔,更勝翠玉。

山勢雄峻,孔竅玲瓏,峰巒奇秀。

半山腰上有一塊突出的平石,此外都是嵯峨削立,無可著足。

石大畝許,祥雲環繞,左右兩邊各有一條瀑布貼壁斜下,玉龍飛舞,靈雨飄空,界破兩邊山谷。

那平石便是「珞珈崖」,是觀音菩薩打坐講經之所,常人不可靠近。

觀音菩薩端坐于崖上,含笑合目,神光外映,妙相莊嚴,氣象萬千,一望而知是一位得道仙佛、有道全真。

祥瑞的佛光消弭一切負面情緒,呂雲澄略一試探,戰意立被消弭,無心做惡客,客隨主便,直上珞珈崖。

龍女奉上香茶,呂雲澄掏出一個儲物袋,笑道︰「里面都是小孩子喜歡的小玩意兒,拿去玩兒吧!」

龍女看了觀音菩薩一眼,見菩薩微微點頭,立刻收了呂雲澄的禮物,隨後遠遠退開,不再打擾。

觀音菩薩打趣道︰「沒想到聲名赫赫的東華帝君,竟還有這般溫情。」

「我家女兒出生不久,正是父愛最濃的時候,見到靈秀可愛的小孩子,自然而然會生出幾分歡喜。」

「帝君之女,端的不凡。」

觀音菩薩嘴上稱贊,但哪怕是淡定如祂,想到呂雲澄家中鶯鶯燕燕,也覺得這位大神通者太過風流。

風流也就罷了,還不知收斂。

前番和天兵天將大戰,各位夫人輪番出手,讓各路仙神又怕有羨。

就連靈山,都有數位護法羅漢因此而生出嫉妒心或者色心,不得不入輪回轉世重修,有些甚至要經歷情劫。

增長天王前番表示,有很多神仙想要下界,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就連觀音菩薩,都因此而草草凝練一法相,欲去凡間試驗此番領悟。

若此事能成,便會聚齊三十三相,通天大道指日可待。

此事是因呂雲澄而起,雙方自然而然產生因果,觀音菩薩請呂雲澄入紫竹林品茶,主要就是因為這個。

談佛呂雲澄不擅長,說這個正是平生最得意之事,正要直抒胸臆,試試能不能忽悠菩薩,忽然打了兩個噴嚏。

以呂雲澄這種修為,當然不可能感冒著涼,打噴嚏顯然是被人罵了。

觀音菩薩打趣道︰「莫不是帝君出門太久,家中嬌妻惦念?」

「那我應該打十個!」

呂雲澄揉了揉鼻子,笑道︰「應該是有人背後罵我,我一向與人為善,罵我的想來不是什麼正經的!」

說罷,呂雲澄說起了剛才的話題。

至于罵呂雲澄的,還真就不是什麼正經人,因為他根本就不是人。

他是猴!

石猴!

孫悟空!

……

卻說孫悟空自感記憶有缺,成為花果山猴王不久,便建了一艘船,去海外之地尋訪仙緣,以期長生。

他造的這艘船頗為堅固,足以抵擋海上風浪,帶的果子足夠多,還有猴兒酒的酒膏,閑暇時可以釣魚,短時間內倒也沒有什麼危險。

可四海之地何等龐大,想要一船渡海,實在是難如登天。

某一日,在孫悟空仰望天空,感覺天地之大己身之小的時候,一陣磅礡的風浪忽然卷了過來。

堅固的木船瞬間崩塌,眾多果品全部失散,孫悟空被大風吹的三魂不見七魄,迷迷糊糊被卷到了數萬里外。

這陣風不是別個,正是呂雲澄等人和天兵天將交戰之時,鐵扇公主揮舞芭蕉扇卷起的無邊狂風。

等到孫悟空迷迷糊糊的醒來,發現已經被狂風吹到了岸邊,大喜過望。

按照腦海中不時傳來的記憶,雖然是猴兒之軀,在人間過得也算不錯。尋了數日,忽然听到一陣歌聲。

「劃一葉扁舟~任我去遨游~逍逍啊遙遙~天地與我競自由~共飲一杯酒~人間本來情難求~相思啊難了~豪情再現~亂雲飛渡仍閑悠……」

這曲調既不是楚辭,也不是民歌,韻律奇怪至極,異常不合時宜,卻又頗有幾分逍遙自得之意。

孫悟空听得歡喜,上前攔住唱歌的樵夫,叫道︰「老神仙,弟子稽首!」

樵夫慌忙丟了斧,擺手道︰「胡言亂語,我這山野村夫,衣食尚不周全,怎敢當得了‘神仙’二字?」

孫悟空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話來?莫非此曲非你所做?」

事實上,孫悟空早已看出,樵夫絕非作曲之人,只是要試試樵夫心性,看看他是否會如實相告。

樵夫笑道︰「這是我打柴的時候,听一個神仙人物唱歌,偷學來的,每日唱著解悶,倒也頗為逍遙。」

「偷學仙曲,神仙不怪你麼?」

「神仙不僅不怪,反而治好了我母親的舊疾,說我後世有一樁仙緣。」

「後世有,這輩子呢?」

「我這輩子,既無兄無弟,又無姐無妹,父親早逝,只有一母,惟願侍奉老母頤養天年,不求神仙之道。」

「原來是一孝子,失敬失敬,自古百善孝為先,有此孝心,日後必有仙緣在身,敢問神仙何在?」

「前面有座靈台方寸山,山上有一斜月三星洞,洞里面有一個老神仙。

教我唱歌的神仙,是那個老神仙的弟子,據說如今已經出師了。」

孫悟空大喜,辭別樵夫,徑直去往靈台方寸山。

樵夫回家侍奉老母,百年後無疾而終,西晉時轉世重生,仍舊為樵夫。

這一世他名為王質,上山打柴之時見一仙洞,洞內有兩位高人下棋。

王質看得入迷,不知不覺間竟然過了足足百年,連斧柄都已經爛朽,自此明悟仙道,飛升為仙。

人世之間,亦有「爛柯人」傳說。

……

孫悟空入斜月三星洞,成功拜了菩提祖師為師,成為「悟」字輩的弟子,並正式得名為「孫悟空」。

按照原本的命數,應該是先去山中打柴挑水七年,磨煉心性,然後再傳授移山填海降龍伏虎的神通。

怎奈猴子生來帶有宿慧,雖然記憶變得異常模糊,玩鬧的性子卻比呂雲澄還要更甚十倍。

即便無人教導,他也會自行去斜月三星洞的藏書室,找尋相關的書籍,制作出一件件精巧至極的機關。

每當這個時候,菩提祖師都會想起呂雲澄,然後就想到呂雲澄離開之前,留給他的唯一一點溫暖。

菩提祖師覺得,有必要讓孫悟空也感受感受,這來自于師兄的溫暖。

次數多了,有時候菩提祖師甚至覺得,呂雲澄送的七匹狼,比鴻蒙量天尺更加順手。

畢竟這玩意既可以當腰帶,又能隨時解下來教訓「逆徒」,非常的實用。

菩提祖師覺得很溫暖,孫悟空卻大叫師兄不當人,你都已經出師了,留下這玩意兒做什麼?

同時心中暗忖,自己出師之後,應該給師弟師妹們留下什麼寶貝。

菩提祖師時常被氣的吹胡子瞪眼,但卻沒有半點趕猴的意思。

一來猴子活躍,讓煩悶的斜月三星洞重新變得生機勃勃,二來猴子的天資絕世無雙,最合祂的收徒癖。

只不過每次孫悟空搗亂,都免不得要挨一頓七匹狼,每挨一頓七匹狼,都會暗罵一次師兄不當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孫悟空也是大神通者,念叨的次數多了,返還在呂雲澄身上,當著觀音菩薩的面,連打了兩個大噴嚏。

觀音菩薩不知其中因果,打趣是諸多道侶惦念,呂雲澄又怎能不知!

若不是菩提祖師不許門人返回三星洞,呂雲澄必然要讓猴子明白,什麼叫做來自于師兄的關愛!

……

「按照帝君所說,人世間的欲念是無法消除的,神佛亦不例外?」

「那是自然。」

「阿彌陀佛,不知帝君覺得,貧僧有什麼?該當如何消除?」

「求知欲。」

「求知欲?」

「每一個能憑己身之力,達成天地同壽、日月同庚、無漏無垢的仙神,都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求知欲。

天地萬物因何而來?宇宙星空中有何等神妙?時間在什麼時候開始,又會在什麼時刻完結?

最重要的是,對于菩薩而言,凡俗的榮辱勝敗全無意義,相信菩薩億萬年前便已經參透了這些庸俗。

但菩薩此時仍在追求的,那一點靈機中隱藏的未知,那一閃而逝的智慧之火,豈不也是一種美感?」

「阿彌陀佛,貧僧著相了。」

「著相又如何?道門有‘不著形相無跡可尋’,佛門有‘無色無相’,但如不能著相,如何能夠無相?」

「所以帝君一直都保留著欲念。」

「我所保留的,是我內心真正覺得應該留下來的,證明我是一個人,我曾經存在過,留下過我的痕跡。

哪怕這個痕跡是浮光掠影、飛火流星,至少我曾經來過,不是麼?」

「除了求知欲呢?」

「當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這種可以被壓制,但無法消除。」

「什麼?」

「求生欲。」

「帝君以為貧僧怕死?」

「求生欲和怕死無關,尤其佛門有涅槃之法,生死並非涇渭分明。

莪所說的求生欲,是每一種生物與生俱來的對于生存的渴望。

每一種生物,在誕生之初,不論有沒有智慧,便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尋求生存,比如嬰孩吃女乃的本能。

又比如,神聖仙佛所謂的長生,不也是在追求悠長的存在麼?

哪怕是涅槃輪回,也不過是利用所謂的‘死’,去尋求嶄新的‘生’。

這種雖然與生俱來,但卻不是最為強烈的,總有人會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壓制這種。

比如忠義,比如志趣,比如對于未知的追逐,比如對于冒險的渴望。

我相信,如果菩薩倒在某一次涅槃之中,絕不會為此而失落,只會用最後的時間感慨探尋的美好。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菩薩覺得呢?」

觀音菩薩笑道︰「如果帝君倒在這條路上呢?又會如何?」

「我修的是人道,雜念多,沒有菩薩的高境界,到時候很可能會非常的丟臉,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觀音菩薩氣的差點從珞珈崖上摔下去,心說你這混蛋真不是個玩意兒,你不想死我就想死了?

羅里吧嗦一大堆人道,人間的聖人還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你咋不好好想想這句話!

菩薩畢竟是菩薩,雖然被呂雲澄的歪理氣的有些頭昏腦漲,但還是快速穩定心神,面色一如既往神聖。

「帝君能有此領悟,想來也是求道無悔之人,否則怎會沐浴八十一日太陽真火?帝君實在是太謙遜了。」

「菩薩謬贊,愧不敢當!」

論道數日,呂雲澄離開普陀山,觀音菩薩立刻去五台山找文殊菩薩,把呂雲澄說的歪理盡數告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