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和苗神客出了大明宮,翻身上馬。
一路上,兩人聊得挺好。
主要是苗神客曲意奉承。
北門學士,號稱位卑權重,以區區六品職位,分宰相之權。
不過這個權,其實全是武後的延伸。
當武後權勢衰退,北門學士的風光,也隨之消失。
如果不是看在帝後的面子,入閣宰相會給你們這群小嘍分權?
最悲劇的,他們花費數年心血,編撰了大量宣傳武後執政理論的理論著作,努力提高武後的個人形象與威信。
結果被武敏之用一場法會的時間,毀了個七七八八。
直到這時,苗神客才發現自身的渺小。
因此對李彥這種無論是身世背景,還是官職品階,都比他們強的自己人,態度那叫一個熱情。
李彥對于這種筆桿子智囊團,自然也不會輕視,請教道︰「關于賈思博之案,苗佐郎可有教我?」
苗神客的官職是著作佐郎,從六品上,趕忙答道︰「李機宜客氣了,下官有些淺見,但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
李彥明白,這是要說人壞話了,點了點頭道︰「苗佐郎來我府上吧,我們詳談。」
回到衛國公府上,李彥將苗神客帶到偏廳,讓人奉上茶飲。
苗神客品了品,不太習慣,但還是有滋有味的喝了起來。
直到僕從退下,沒了外人,這位北門學士開始直言︰「李機宜想要審問賈思博,從他口中得到情報,最大的難點不在外,而是內衛的崔閣領。」
李彥其實並不想從賈思博身上找突破口,不過這件事就不必跟這位說了,眉頭微揚︰「願聞其詳。」
苗神客道︰「這位刑部侍郎,家學淵源,為人高傲,有入閣之意,卻慢了裴尚書一步。」
涼州都督裴思簡如今已經升官,進兵部尚書,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綜理政務,共議國政。
中書令、侍中和尚書僕射,分別是這三省的長官,也就是宰相。
但李世民自己當過尚書令,他做皇帝後沒有臣子敢做尚書令,于是尚書令一職空懸,改以左右僕射(y ),為尚書高官官。
所以理論上說,唐朝的群相制度,會有六位宰相,兩位中書令、兩位門下侍中和尚書左右僕射。
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出現,意謂與中書令和侍中相同,讓宰相位置變得靈活許多,裴思簡任兵部尚書,又並同中書門下三品,那就是標準的宰相之位,擁有參與三省決議的權力。
這一步至關重要,顯然在涼州的功績是關鍵推動,如果崔守業早早就盯著宰相的位置,卻被裴思簡捷足先登,自然不甘。
再加上崔守業本來就是刑部侍郎,前段時間主持審問賈思博的主官就是他,結果並無成果,萬一落在別人手上交代出什麼,他顏面何存?
于公于私,崔守業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定想把賈思博的價值牢牢抓在手里。
「崔守業,這名字起的倒是不錯,他父親就是宰相,這是想世襲啊!」
李彥明白了這個關系後,心中調侃一句,開口問道︰「那李閣領呢?他會不會站在崔閣領一邊?」
李閣領是李義琰,一位為人剛正的老先生,苗神客搖頭道︰「李閣領倒是不會偏幫崔閣領,但他不會偏幫我們。」
李彥奇道︰「那單單崔閣領一人,沒辦法影響大局吧?」
內衛五位閣領,丘英自不必說,裴行儉和安元壽也是他的人脈,單就崔守業一人……
苗神客苦笑︰「李機宜恐怕不知道,十二位機宜使里面,崔閣領的影響很大,或有半數願意听他調遣。」
李彥細細問了,才明白這家伙確實不容小覷。
裴行儉是吏部侍郎,這種官員一向桃李滿天下,提拔的人才很多,但十二位機宜使里面,卻只有一位門生。
安元壽雜胡出身,在地方上安氏勢力龐大,但中樞里暗暗被關隴排斥,沒什麼得力親信。
這兩位主要還是負責帶兵,各有外職統帥軍隊,內衛之職是輔助,更好的掌握情報與後勤動向。
如此算來,內衛目前的兩大山頭,一個是丘英,另一位就是崔守業。
丘英是內衛老人不假,後來也推薦了兩位機宜使人選,李治都予以采納,表現出了信任,卻也只有兩位。
相比起丘行恭結的仇,崔守業的父親崔敦禮擅于經營,留下的人脈關系可強太多了。
足足六位機宜使,五品要員,與他有不淺的聯系,包括之前的東宮洗馬竇靜。
「又一個武敏之啊……」
李彥倒也不急。
所謂無欲則剛,他本來也不準備在審問賈思博身上搶功勞,自然看得開。
找出賈思博背後的人,答案比過程重要。
干死那個叛徒,確保背後不會被捅刀子就好,審問過程的功勞,崔守業拼了命的要爭,由著去唄。
在李治手下干活,一副長袖善舞,勢力龐大的模樣,看看梅花內衛搞不搞你!
當然,剛剛見過武後,武後又連嫡系親信都派過來輔助了,李彥不能擺出模魚姿態,眉宇間流露出三分凝重︰「看來優勢在他!」
苗神客卻笑道︰「李機宜不必擔憂,崔閣領再是爭搶,還是需要撬開那犯人賈思博的嘴,他貪功心切,已經在涼州之案上出了一個下策。」
李彥想到不久前武後說他消息滯後,心頭一跳,這次是真的凝重了︰「崔閣領要做什麼?」
苗神客變了稱呼,語氣里帶著諷刺︰「崔侍郎下令,把武威賈氏的相關要犯,統統押入京內!」
李彥眉頭皺起︰「要犯?賈思博至今還沒有交代,武威賈氏上下可以牽連上萬人,怎麼分辨誰是要犯?」
苗神客道︰「崔侍郎的意思是,從嚴處置,以儆效尤,統統定罪!」
李彥面色變了︰「此言當真?賈氏族人為賈思博提供庇護,將他府上封禁,主犯審查流放,理所應當,可賈氏在武威商鋪遍地,麾下雇員奴役眾多,與西域胡商也多有往來,一旦全部牽連,若是被有心人挑唆,後果不堪設想!值此我們與吐蕃開戰的關頭,如此急切的將一個地方大族連根拔起,引發邊州不穩,這責任誰來擔?」
苗神客冷笑︰「奈何啊,崔侍郎不是急了麼,才擺出這副決絕的姿態!而且處理一群叛賊,就讓地方生亂,不正說明裴尚書昔日都督涼州,並無那麼好的功績,也能作為攻訐借口啊……」
李彥放下茶杯。
苗神客在這件事上,不太可能說謊,他的心頭終于生怒。
當時的擔心還真沒錯,這群自私自利的官員亂來,死的都是下邊人,他們拍拍,照樣身居高位。
涼州一旦生亂,波及甚大,居然只被拿來當成政治斗爭的工具,如果此時當真,崔守業這種貨色,還想當宰相?
李彥面色反倒愈發沉穩起來,問道︰「這件事實施了嗎?」
苗神客搖頭︰「裴尚書嚴辭反對,聖人對此也有顧慮,並未同意,崔侍郎就提議先將賈思博至親押入京內,算算日子,應該要到了,但接下來如果賈思博始終閉口不言,那連累全族的大禍,就在眼前。」
「那就是還有機會!」
李彥緩緩點頭︰「無論如何,在我大唐勝了吐蕃之前,武威賈氏不能全動!」
苗神客看著李彥眉宇中的堅定,有些詫異。
他曾經分宰相之權,對于政事堂的所謂宰相嘴臉看得很清楚。
除去權勢的光環,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對于地方的關心,遠遠不如對中央權勢的關注。
此次要將武威賈氏連根拔起的害處,有幾人看不明白?
很多事情,不是快意恩仇那麼簡單,尤其是治理地方大族,更要慎之又慎。
但為了爭權奪利,又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邊州百姓的死活?
反倒是親手抓捕賈思博,按理來說已經與賈氏結成死仇的李彥,準備力保。
苗神客有點佩服,卻又擔心他壞了武後的事,趕忙問道︰「李機宜準備怎麼做?」
李彥道︰「我要去見一見賈思博。」
苗神客道︰「李機宜一片好心,我是知道的,但此子不見得理解,我甚至听說此人因為科舉落榜,心懷怨懟,以致于喪心病狂,一意想要隴右動蕩,萬一……」
李彥接著他的話頭︰「萬一此人寧願全族盡歿,也要出一口惡氣對吧,這確實是最壞打算,但倘若真是如此,就說明賈思博無論如何都不會開口的,嘗試一下也沒有損失。」
苗神客點點頭︰「這倒也是。」
李彥行事向來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直接起身︰「那我就去了,勞苗佐郎稍候,如果有什麼情況,我們再討論。」
「好!好!」
苗神客連忙起身,目送李彥挺拔的背影離去,發出感嘆︰「年紀輕輕,身居高位,確非僥幸!」
……
李彥來到皇城,往內衛而去。
賈思博是要犯,就算是他,也不可能隨便見,必須要辦理好手續。
實際上,賈思博本來都要轉入內衛審訊了,要見也不急于一時。
但苗神客既然給出了這個消息,就說明刑部很可能在最後的時間內發一次瘋。
這個時代的通訊都有滯後性,一旦李治真的首肯,刑部下令把武威賈氏來個一鍋端,案犯押送入京,到時候李彥也想阻止也辦不到了。
「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李彥走了進去,正好就見到狄仁杰胖胖的身子,出聲道︰「懷英,你怎麼還沒下班?」
狄仁杰迎上,圓圓的臉上有些不好意思︰「李機宜,我想看看還有什麼需要做的事情……」
午時已過,現在是嗨皮時間,皇城內各部門的官員,大部分都歸家或者去接受考驗了。
狄仁杰在並州可沒有如此悠閑的待遇,縣尉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就很不習慣。
李彥看著狄仁杰,默默感嘆。
我是假卷王,一天真正干活一個時辰就嫌累,你才是真厲害啊!
狄仁杰為大理寺丞時,歲斷滯獄一萬七,是什麼概念?
並不是說一年親自審問了一萬七千件案子,那沒人能做的了。
而是審核案件的流程結果,看看是否有遺漏出錯,這樣搞定了一萬七千件案子。
這也不輕松啊,平均一天要核實五十多起案子,如此工作量,想想就恐怖。
不然的話,也不會是「滯獄」,早就被其他人搞定了。
想到這里,李彥既感有趣,又突然覺得狄胖胖在身邊,就有幾分安心,大手一揮︰
「懷英,你不必在這里虛度時間,隨我一起來,我倆聯手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