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古名相出動

「生命不息,政斗不止,都這個局面了,武後還能折騰……」

送走徐內侍後,李彥回到屋內,手輕撫小黑暖絨絨的柔順皮毛。

聯合來恆、暗通丘英、布局漕司。

武後終究是武後,同樣知道抓大放小,  要麼不出手,出手都是關鍵。

征西大軍確實即將回歸。

自從吐谷渾復國,弘化公主和青海國主重新開啟統治,後來小王子也帶著大批的僕役和商隊回歸,根據這位弟子每月從不間斷的書信來看,國內局勢逐漸穩定。

實際上這種奴隸制國家,就是看天吃飯,吐蕃之所以發展壯大,與其氣候適宜,這百年間糧食產量可觀是月兌不開干系的。

而吐谷渾前些年受災,這一兩年倒是風調雨順,再加上唐軍位于邊境,威壓吐蕃,使得各部落臣服,甚至從吐蕃國內還有不少人逃往吐谷渾,可謂風水輪流轉。

藩國屏障已定,征西軍隊終于班師回朝,裴行儉、安元壽、丘英、黑齒常之等將士凱旋。

但在高原環境待久了,  回到平原地區後,還發生了醉氧,引發恐慌,  不得不修整一段時間,算算時間,再過半月,就要抵達洛陽。

別人還好說,丘英回來,賈思博封口一案確實要有個結果。

李彥目光閃動,沉吟片刻,暫時放下這件,專注于另外兩事︰「請懷英來府上一晤。」

狄仁杰很快出現,挺著個小肚子,步伐很沉穩,入席後不顧品茶,凝聲問道︰「六郎招我來此,可是江南之亂又生波折?」

李彥道︰「懷英放心,江南目前起不了大禍,依舊是小範圍的動蕩不休,倒是太後有意與來侍郎走動……」

狄仁杰一點就透,有些啼笑皆非︰「不想太後對臣倒有信心。」

李彥道︰「太後的眼光自不必說,來侍郎也是先帝特意選出,用來平衡地域局勢的,正常行使宰相之權還好,一旦臨危受命,立刻出紕漏。」

「此次先由神績審問尚宮,  從其口中得到江南之亂的線索,後來又擒住阿史那環,得到了各大山寨匪賊所在,  情報為先,朝廷已經佔據了全面的主動,結果還鬧到這個地步……」

「那我也不客氣了,舉薦你出面。」

狄仁杰听得有些古怪,自己好像變成了大殺器,卻也感受到濃濃的信任,拱手一禮︰「請六郎放心,下官定盡全力,平復亂象,周全各方!」

李彥正色道︰「懷英,我請你來正是要說清楚,此行以平復亂象為主,至于周全各方,尤其是給來侍郎面子……不需要!」

狄仁杰行事沉穩,有些擔憂︰「來侍郎終究是宰相,何必與之交惡,還是適當予以安撫為好。」

李彥搖頭︰「世事往往兩難,我知懷英能力,在平復江南亂局的前提下,依舊能顧全別人,可你是一番好意,來侍郎卻不會領情。」

「德不配位,本就患得患失,你此行只要成了,無論怎樣替他遮掩,此人都難免憤慨,太後再有所示意,他會作何選擇,也是可以預見的了。」

「何況身為江都人,此人虛言瞞報,不顧家鄉安定,致有此亂,難道現在要因其顏面,再讓江南繼續受苦?」

狄仁杰微微點頭︰「確是此理。」

李彥道︰「梅花內衛明閣領仍在江南,這位倒是能明進退得失,可以依仗,懷英此去只管好好巡撫江南,我會為你免除朝中的後顧之憂。」

狄仁杰心頭一定,露出熟悉的慈和笑容︰「好!好!」

有了具體實施方針,狄仁杰更能大刀闊斧,施展拳腳,他品了口茶,突然又問道︰「江南安定,漕司才會正式啟動,六郎對于此事的重視程度,似乎遠超之前的科舉糊名?」

李彥目光閃了閃︰「在我的計劃里,科舉糊名是初步試探,漕司的設立才是重中之重,對于此事,懷英你怎麼看?」

狄仁杰心想又來了,只是這次不是案件,而是關系到天下大局,他這些日子本就有了許多思考,經過深思熟慮後才緩緩開口︰「依下官之間,漕司關系到的不止是漕運,轉運使一職,更能參與到地方州縣的職權中。」

李彥笑道︰「不愧是懷英,知我所想。」

「士農工商,國之石也,以士治國,以農為本,這不能變化,否則會引發動蕩,但是各地物產不均,也是一個天然的問題,互通有無是必須要進行的,商業行為有其重要的意義,陸路受限于山川地理,水路漕運將越來越重要,漕司的設立就有了其根基。」

「而但凡一個新職能的出現,總是不可避免地分割原有部門的權力,運轉使想要正常行使其權力,更是必須對各州縣的權能進行干涉,這在我看來,是一個好的現象。」

「各州縣如今的吏治,被地方望族把持,盤根錯節,辦事效率低下,可謂一潭死水,朝廷任命往往都無法見效,縣令縣尉必須是本地望族所出,若是朝廷空降,得不到吏員支持,就寸步難行,空有虛名。」

狄仁杰深以為然︰「確實如此。」

別人不說,他自己曾經就是遭到地方吏員排擠陷害,遭受牢獄之災,若不是閻立本搭救,那時從政不久的他,就被整下去了。

李彥接著道︰「想改變現狀,一定要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大運河是水路流通,漕司則可為吏治流通。」

「朝廷的能臣,在地方為刺史,造福一方百姓,在中央任轉運使,在確保財賦的同時,也可以巡撫各地。」

「如此才能在改變現狀的同時,又最大程度的消弭各方面的抵觸與阻力,至于最終完成度如何,就要看個人的才干,懷英,我最信!」

「你這位江南巡撫使,也是先驅者,為百官表率,給陛下信心,完成前人未成之事,開拓後人可行之路!」

狄仁杰為之動容,鄭重行禮︰「定不辱使命!」

李彥起身還禮︰「拜托了!」

早先他在紙上圈出的兩個字,就是漕司。

漕運的官職從唐玄宗開始設立,職能很重,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北方遭到戰事破壞,生產衰落,不少藩鎮的賦稅根本收不上來,朝廷的財政就幾乎靠著江淮的賦稅鹽利來支撐,江淮轉運一躍成為朝廷的命根子。

等到了北宋前期,為削奪節度使的權力,趙光義于各路正式設轉運使,稱「某路諸州水陸轉運使」,其官衙稱「轉運使司」,俗稱「漕司」。

轉運使除掌握一路或數路的財賦外,還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到了宋真宗時期,這個職位就基本是一路最高的行政長官,權力過大,所以後來陸續設立了提點刑獄司、安撫司等機構,來分割轉運使的大權。

當然,轉運使會膨脹成後來的程度,有很多歷史因素的推動,並不是必然,如今唐初設立,肯定到達不了那個局面,所需的僅僅是合乎體制的破局手段。

京官瞧不起地方官員,地方官吏又抱團僵化,中間需要一個橋梁,才能逐漸緩解對立,同時進一步打破地方豪族的壟斷。

當然,完全打破不可能,完全解決吏治僵化更別指望,李彥的目標很清晰,現階段要做到再發生天災時,不能出現局勢都嚴重到那般程度,各地還有大量陽奉陰違的情況。

而他培養出的人才,可以先入漕司鍛煉,外放各州縣,再回中央時,就都是足以獨當一面的真正大才。

這一切需要開門紅,第一炮如果都沒有打響,後面的計劃得再好,也只是計劃了。

所以他派出了自己最放心的人。

朝廷的政令很快下達,聖人采納各方建議,任命了多人赴江南穩定局勢。

狄仁杰是其中官職最低的,但有李彥的全力保舉,他獲得了江南巡撫使的位置,特賜旌節,即刻動身。

三日後。

長夏門外。

李彥、丘神績、郭元振、安神感等人全部來相送狄仁杰。

不僅是相熟的內衛,大理寺上下也都來了,眾人紛紛給予祝福珍重。

等送別的人群散去,狄仁杰卻沒有立刻離去,反倒是掉頭遠遠眺望城門,輕輕撫須。

管家狄秋︰「阿郎,你看什麼呢?」

狄仁杰緩緩地道︰「我還記得四年前入長安,走的是通化門,那是官方迎送,百官餞別的地方,以我那時的官品,其實應該走春明門……」

狄秋記性很好,點頭道︰「我也記得,但我們是前一晚是在長樂驛休息的,正好順著官道一路過去,才沒有繞道往南啊!」

狄仁杰笑道︰「話雖如此,其實也是我心中所盼,如今洛陽餞別,倒是遂了昔日心願,不禁有些感慨,有明君聖主,有名臣賞識,真是生當逢時,我豈能局限于此等小願?」

狄秋看著自家阿郎身穿的嶄新緋袍,很是贊同,卻不知狄仁杰此時的理想志向又有改變。

完成前人未成之事,開拓後人可行之路!

壯哉!壯哉!

狄仁杰斗志昂揚,一甩韁繩,策馬奔騰︰

「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