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百官定制,氣數化蛟龍!

「免禮!」

李彥雙手抬了抬,坐到了王位之上,看著下方直起腰來的群臣。

對于官袍的改制,他將唐朝的顏色和明朝的紋路結合起來,有了下面的設計——

文官一品紫袍,繡仙鶴;二品紫袍,繡錦雞;三品紫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緋袍,繡白鷳;六品綠袍,繡鷺鷥;七品綠袍,繡溪敕;八品青袍,繡黃鸝;九品青袍,繡鵪鶉。

武將一品紫袍,繪麒麟;二品紫袍,繪獅子;三品紫袍,繪豹子;四品緋袍,繪老虎;五品緋袍,繪熊;六品、七品綠袍,繪彪;八品青袍,繪犀牛;九品青袍,繪海馬。

看著這個改變,不免讓人想到那句經典的台詞「文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獸,披上了這身皮,我們哪一個不是衣冠禽獸?」

實際上,衣冠禽獸本來是褒義詞,代表著官職和地位,但後來由于當官的不干人事,則直接變成了貶義詞。

所以是不是禽獸,跟穿什麼樣的官袍沒有關系,就算啥都不繡,官場風氣一塌糊涂,還是畜生扎堆。

如今新朝初立,官場風氣自是煥然一新,而眾臣也開始听封。

「燕王有令,王制新立,兩大府總事。」

「中書省為政之本,總轄六部,都督府掌軍事,總轄三軍,文武並行,天下太平。」

「任命蔡京為中書省右相國,正一品;」

「任命朱武為中書省左丞,正二品;」

「任命吳用為中書省右丞,正二品;」

三位紫袍官員出來听封。

中書省左右相國均為正一品,目前空置一位左相國,平章政事為從一品,目前空置,左右丞正二品,其後還有參知政事從二品,目前空置。

這六位為中書省的高層領導,如今卻空置了三位,可見大燕文官欠缺確實不假,想必此次科舉,更會令士人為之瘋狂。

當然,即便現在科舉,短時間內想要晉升高位,也是辦不到的,但中書省還有大量中層官員,比如左右司郎中正五品,員外郎正六品,都事、檢校正七品,照磨、管勾從七品等等……

而且這些位置都是中樞之重,並且也缺額不少,只要能入中書省,必然是前途一片光明。

事實上確實如此,李彥先定中書省,倒是參照了朱元璋,這位稱吳王時,最先設立的就是中書省,以中書省統六部,總理天下政務,權職極重,長官稱左右丞相。

朱元璋是承襲元制,李彥則認為,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不能用三省制度,互相平衡,而是要一切以最高效率執行。

至于後面中書省獨大怎麼辦,他倒是不一定跟朱元璋做出類似的選擇。

朱元璋是在洪武十三年,誅胡惟庸,趁機廢除中書省與丞相,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至此歷朝歷代皇權與相權的博弈,終于從表面上結束了。

古代皇帝和太子、皇帝與宰相,往往都是合作與對立混雜的關系,前者是爭位,後者是奪權。

太子自不必說,斗得那叫個激烈絕倫,皇帝和宰相也有三大階段。

第一次是漢武帝時期,一改之前「非有功不封侯,非封侯不拜相」的權力遞增法則,讓宰相變成了天子直接任命。

第二次是隋唐時期,宰相的職能被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瓜分,成了分權制。

最後一次就是明初,朱元璋直接廢除宰相制度,將六部納入皇帝直接管轄範圍,同時又將御史台凌駕于六部之上,既達到了分流相權的目的,也健全了監督機制。

從當時來看,確實不錯。

但很可惜,這樣高度集權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工作的負擔變得無比沉重,就不說後面的皇帝了,朱元璋自己都因為奏折的字多而嘆息,「為君難,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詞太多,便至熒听」,其實還是奏折太多鬧的。

這一點唐朝的時候,李彥就有過感嘆,李治那般攬權,自己處置不了,不得不交給武後處理政務,最後養出一個權力怪物,又是何苦?

皇帝都希望集權,恨不得把所有權力都歸于自己手中,但一個國家那麼多事情,權力給你了,你要能顧得上來。

所以宰相沒了,但明朝皇帝不得不組建秘書團體,來替他分憂,最終演化成了內閣。

沒有宰相擅權,內閣照樣可以出權臣,關鍵是這種政治機構的不穩定,還對于明朝的政治,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所以凡事都要有個度,中央集權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得開始放權。

李彥對于接下來中書省管理的六部具體職權,就有相當大的提升。

「吏部為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考課黜陟,封授策賞,定籍終制,下設文選、驗封、稽勛、考功四司,各設司長。」

「任命高俅為吏部尚書,從一品;」

「任命楊興為吏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祝龍為文選司長,正四品;」

「任命陳達為驗封司長,正四品;」

「任命李雲為稽勛司長,正四品;」

「任命曹正為考功司長,正四品;」

第二批官員上前領命。

其中高俅神情激動之余,難免忐忑。

自家人知自家事,以他的水平,能勝任吏部的工作麼?

但李彥之前只對他說了兩個字,公正。

他準備加強六部職權,吏部尚書關鍵至極,這個位置上的人,是僅次于宰相的重中之重。

而從目前來看,大燕陣營里面,掌握著官員帽子,能做到相對公正,又能讓大家服氣的人物,唯有高青天了。

由于他的名聲好,李彥還任命了一項武官職位,為了謙虛起見,高俅只穿著武官的三品豹服,卻愈發顯得醒目。

而吏部之後,是戶部。

「戶部掌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今分燕雲一路、河南兩路、河北兩路、山東兩路,共七路轉運,下設錢法、庫藏、倉儲、漕務四司。」

「任命柴進為戶部尚書,從一品;」

「任命蔣敬為戶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朱貴為錢法司長,正四品;」

「任命杜遷為庫藏司長,正四品;」

「任命宋萬為倉儲司長,正四品;」

「任命童猛為漕務司長,正四品;」

第三批官員上前領命。

柴進強忍激動。

他雖然在鄉軍成立的過程中十分積極,後來一直給鄉軍提供後勤的保障,確實立下了極大的功勛。

但所謂親疏有別,相比起來,蔣敬作為燕王的嫡系,早在京城就一起開辦歲安書院,後來因為沒有一起跟著北上,未能參與到光復燕雲的戰役中,結果就真的位居自己之下。

這也說明此次封賞,確實是完全以功勞定下職位,做到了公平公正。

當然,柴進也很清楚,現在的職位不代表新朝的最後官職,更像是試用期。

如果無法勝任,那還有大量的人才,眼巴巴地等著後來居上。

所以必須要運用書院中學到的知識,讓自己勝任目前的職位。

戶部之後,是禮部。

「禮部掌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往來之事,下設科考、文教、儀祠、主客四司。」

「任命李格非為禮部尚書,從一品;」

「任命韓嘉彥為禮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張商英為科考司長,正四品;」

「任命白時中為文教司長,正四品;」

「任命劉正夫為儀祠司長,正四品;」

「任命余深為主客司長,正四品;」

這個部門,基本都是由前朝的士大夫組成了,平均年齡一下子暴漲。

這群士大夫原本是不願意在新朝出仕,落一個事二主的壞名聲的,直到簡王持衣帶詔投靠燕雲,趙宋正統歸燕雲,他們也就心安理得地出來當官。

不過李格非這位國丈卻有些心驚肉跳,總覺得有些不妥,這位女婿如此安排,看似前朝士大夫得到了重用,但萬一出個什麼事情,責任不也全部是他們的?

當然,現在士林正在狂歡,六部的職權一旦加強,那掌控了科舉和文教的他們,豈不是繼續飛黃騰達?

畢竟就算吏部再考核,最初的官員還是要從科舉而來的啊!

美極了!

李格非暗暗嘆息,只能上前謝恩。

禮部之後,則是兵部。

雖然李彥又劃分出了一個都督府,掌實際戰事,但現階段的兵部,毫無疑問也是重頭戲。

「兵部職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政令,執掌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下設武選、車駕、職方、武庫四司。」

「任命丁潤為兵部尚書,從一品;」

「任命魯達為兵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楊志為兵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扈成為武選司長,正四品;」

「任命段景住為車駕司長,正四品;」

「任命祝虎為職方司長,正四品;」

「任命燕順為武庫司長,正四品;」

如果說文官是燕雲的弱項,武職無疑是強項,哪怕兵部偏文,但現階段對于軍隊的整備和加強亦是至關重要,並且不妨礙上前線交戰。

因為書院當時的教學內容,就是文官也能帶兵上前線,武將同樣能在當地安撫百姓,以前唐的出將入相為目標。

一顆昨晚興奮得沒睡著覺的大腦袋,雄赳赳氣昂昂地上前听封。

「沒想到俺老丁,也有官居一品的時候,這輩子值了!」

丁潤穿著一身紫袍,想到幾年前自己還是個每天早上買炊餅的卑賤皇城司公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執掌兵部的尚書,兩側嘴角時不時地向上彎一下,實在是忍都忍不住。

相比起柴進的擔憂,他可不認為自己會被別人迎頭趕上,憑借著整頓梁山之功,只要再在與東北女真的交鋒里立下功勛,還怕坐不穩位置?

兵部之後,是刑部。

「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審定法律、復核刑名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下設督捕、提牢、贓罰、罪贖四司。」

「任命公孫昭為刑部尚書,從一品;」

「任命裴宣為刑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焦挺為督捕司長,正四品;」

「任命鄒潤為提牢司長,正四品;」

「任命樂和為贓罰司長,正四品;」

「任命孫新為罪贖司長,正四品;」

這也是唯一一個部門長官不在的,公孫昭目前還位于女真部落那邊,但這個職位李彥為其留下,並且覺得非其莫屬。

能夠在官場中堅持原則的人,實在太少了,這類人或許顯得古板不近人情,但尤其適合刑名之責。

公孫昭後,就是裴宣。

這位六案孔目自從入了皇城司,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性格又是剛正不阿,也適合刑部官職。

想到他原劇情投靠梁山,也掌管定功賞罰,但梁山那種稱兄道弟的環境,根本沒有用武之地,現在則可以大展身手。

而刑部之後,就剩下最後的工部了。

「工部執掌土木興建,器物利用,渠堰疏降,陵寢修建,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制造、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下設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司。」

「任命凌振為工部尚書,從一品;」

「任命孟康為工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陶宗旺為營繕司長,正四品;」

「任命金大堅為虞衡司長,正四品;」

「任命童威為都水司長,正四品;」

「任命蕭讓為屯田司長,正四品;」

當中書省和六部的官職設立完畢,旁邊的使臣也意識到了,這位燕王殿下對于官制的改動,相較于宋朝的一權多分,顯然是大膽的。

以前的尚書是虛職,全為高官養老所用,六部真正的執掌者是侍郎,但同時又大部分由宰相兼任,權力劃分錯綜復雜。

此時中書省統籌管理的同時,又將六部職權加重,尚書成為名副其實的正職,各部司同樣成為握有實權的重點部門,如果真如體制設計中那般運轉,中央職權的效率無疑會大大增加。

但這群年輕的面孔能否勝任,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李彥很清楚,如今安排的人員,都是由功勞而定,但當上了這個官,想要保住位置確實艱難。

畢竟跟著他起事的,大部分都很年輕,在文治經驗方面十分欠缺,書院的培養讓他們提升了一定的上限,卻終究沒辦法彌補全部,接下來的一段治理中,勢必有被淘汰下來的官員。

但改朝換代之時就是這樣,並不似穩定的太平時期,權力接替按部就班,上上下下再正常不過,而且各部還空缺著許多職位,等待能臣任職。

這也是他為什麼將稱王和稱帝分開,這正是驗證各部運轉的緩沖期,能者上弱者下,同時制度也要不斷調整。

一個相對高效的國家制度,永遠都是適應當前社會環境的,而不是抄一個過來,就沾沾自喜以為多麼了不起,那是自我感動。

事實上歷史多少古人,都是那樣弄得天下動蕩,民不聊生……

有鑒于此,在中書省和六部之後,李彥對于直接負責軍事的都督府,又有現階段的安排。

「開都督府官制,總督各軍,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軍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下設機密、特攻、奇嵐、督查四部。」

「燕王自領大都督,正一品;」

「任命盧俊義為左都督,正二品;」

「任命花榮為右都督,正二品;」

「任命時遷為同知都督,從二品;」

「任命杜興、楊雄為機密部長,正三品;」

「任命解珍、解寶為特攻部長,正三品;」

「任命樊瑞、戴宗為奇嵐部長,正三品;」

「任命朱仝、高廉為督查部長,高俅同兼,正三品;」

「定部伍法,十人選一火長,五十者選一隊正,為正九品;百人選百戶,為正七品;千人選千戶,為正五品;萬人有正副指揮,為正三品與正四品。」

「任命索超為北平軍指揮使,劉唐為副指揮使;」

「任命徐寧為廣信軍指揮使,石秀為副指揮使;」

「任命張清為鎮戎軍指揮使,呂方為副指揮使;」

「任命史文恭為安肅軍指揮使,郭勝為副指揮使;」

「任命秦明為威遠軍指揮使,項充為副指揮使;」

「任命欒廷玉為寧化軍指揮使,李袞為副指揮使;」

「任命李應為保定軍指揮使,歐鵬為副指揮使;」

「任命孫立為威勝軍指揮使,黃信為副指揮使;」

「任命關勝為德順軍指揮使,魏定國為副指揮使;」

「任命呼延灼為永寧軍指揮使,單廷珪為副指揮使;」

除了陸軍部隊,還有三支水師︰

「任命張橫為臨江軍指揮使,阮小七為副指揮使;」

「任命阮小二為漣水軍指揮使,張順為副指揮使;」

「任命李俊為通遠軍指揮使,阮小五為副指揮使;」

至此,本就在之前擁有了制度雛形的鄉軍,正式分為十支強軍,再加上三萬水師,成為了大燕接下來將要橫掃天下的國之利器。

「任命安道全為太醫院院史,正三品;」

「定李清照為燕王妃,一品夫人;」

「尊林元景為王父;尊李妍寧為王母;」

當文武定制,連王妃和父母都封賞完畢後,眾臣依次歸位,這次又是山呼海嘯︰「臣等謝恩!」

李彥微微抬手,眉頭動了動。

他可以觀察其他的氣數,卻無法察覺到,此時自己的頭頂,也有一頭無形的紫色蛟龍,如旭日初升般冉冉升起,迅速騰飛到了燕京之上。

所幸有個變化立竿見影。

屬性提升了。

運道︰40(運勢天成,氣數使然)→運道︰43(運勢天成,蛟龍氣數)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