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坐在海門參將府里,打欠條都打到手軟,不過一張欠條能換來幾百上千兩的銀子,還是很有動力的。
不得不說,魯王朱以海雖然很年輕,才二十六,但還真不是那種養豬的紈褲宗室,人家武能放銃打炮,文能寫詩做賦,就是一筆行楷也是十分飄逸靈動,明顯是有深厚的基礎的。甚至朱以海還很有文藝範,是個彈琴高手,還很跟流行時尚的會做編劇,搞戲劇創作。
月息三分,朱以海穿越前某著名大地產公司的海外債年化也不過如此,然後還爆雷了。三分月利放在明末這個時代,也一樣不低。
這讓朱以海感覺自己在高息為借口的行騙,在搞殺豬資金盤。
看看對面那些一個個愁眉苦臉的心不甘情不願的被王闖手下勇衛營軍士,‘護送’回府取錢的樣,就知道在那些人眼里,朱以海這不是騙,其實是在搶。
但趙千總的人頭都已經端進來了,還擺在書案一角,正‘紅袖添香’呢,趙千總策劃的鬧餉嘩變更是被瞬息平定,現在不僅海門協營的那一百二十個能打的兵,基本上都隨吳凱那殺千刀的牛頭投了魯王,而且城里現在還有五百勇衛營和佛朗機神機營。
魯王笑呵呵跟大家說三分利借錢,大家能不借嗎?
那王闖子的手可是一直按在刀柄上的,他們相信,只要說半個不字,估計他們的人頭下一刻也會出現在桌上跟趙千總的擺一起做伴。
在勇衛營老兵們的戰刀面前,沒有哪個海門衛城的官紳敢耍魯監國殿下,雖然這個魯監國的名頭,也未必有幾個官紳真正放在心上,今天你是魯監國,誰知明天是不是就降了清,或成了清軍的階下囚呢。
但畢竟魯王手下的兵都快把刀架脖子上了,官紳們也就不想非要以身試刀鋒。
「殿下,想不到海門衛城這里的官紳這麼有錢。」王相笑道。
一邊的吳凱心都在滴血,萬兩銀子掏出來,在海門近三百年的老吳家那也是要把各房各支甚至是店鋪、商號里所有的現銀都取出來才能湊集的。
朱以海瞧著胖熊那苦瓜般的臉還要強顏歡笑,也覺得他挺不容易的,這既要把身家性命押上跟他抗清打韃子,現在還得破家借款,真是忠心啊。
他提起筆,大筆一揮,「忠孝傳家!」
「賜吳卿!」
吳凱彎腰雙手接過這四個字,感覺每個字都極沉重,一個字價值兩千五百兩銀子呢,怎麼能不沉重。
「臣與吳家世受國朝皇恩,這些都是應該的。」老吳的場面話還是說的很不錯,那句世受國恩張嘴就來。
時間倉促,一時間朱以海的‘書法作品’籌集了兩萬多兩銀子,這個數字已經不少了。
要知道大明到如今,朝廷一年比一年窮,百姓一年比一年苦,只有那些官紳地主們一年比一年日子好過,拼命的挖朱以海家的牆腳,肥自家腸月復。
崇禎上吊前,浙江一省的田賦,以白銀計量,總計是一百一十四萬八千余兩,其中起運八十余萬兩,留存三十五萬兩左右。其中夏稅約為十五萬六千兩,而秋糧折銀約百萬兩。
浙江富裕之地,一年田賦也不過百來萬兩,以東林黨為代表的士紳們,又堅決反對開征商稅、礦稅等,再加上官紳不納糧甚至還能優免家人的種種特權,導致這財政問題是一年比一年厲害,稅越收越少。
朱以海寫幾張白條,就弄來兩萬多兩銀子,這可比官府征稅快多了。
當然朱以海也明白,這其實也是非常之時的非常之法,甚至是有很多後遺癥的,除了吳凱,只怕那些債主們沒有一個是心中甘願的,若是以後韃子打過來,這些人搞不好馬上就會充當帶路黨搞他朱以海。
不過現在都火燒眉毛了,朱以海也顧不得那些了,外面還有許多在鬧餉要糧的衛軍營兵們呢,他們還在等著見這位新監國殿下呢。
不掏錢來,魯監國也不好使。
「吳總兵,隨我一起去見海門的衛軍營兵們吧。」
‧‧‧‧‧‧
參將衙門在海門衛城的東城,就在城隍廟附近,旁邊就是戚繼光祠,後面就是東山和牛頭頸。
參將衙門前有一大塊空闊的場地,此時擠滿了人群。
有不少是被煽動來鬧事的,也有一些是不明真相听說魯王來了,要發欠餉的,也有說魯王要發賞賜人人有份。
所有不僅海門協營的欠餉營兵來了,海門衛的不少衛軍也來了,甚至好多普通百姓民戶商販都跑來了。
不少人純粹就當是看戲瞧熱鬧的,人越多越熱鬧嘛,哪怕六月天,擠的鞋都掉了,滿身臭汗也不管。
甚至許多老婆子大媳婦小姑娘也一樣來湊熱鬧,也不怕擠懷孕了。
「嘛時候發銀子啊?」
「魯監國在哪呢?」
「真有錢糧發嗎?」
大家一個個引頸翹盼,擠到前排的還能看到參將府前平時耀武揚威的吳參將大人的家丁隊,以及一些陌生的軍漢,明顯比吳參將的家丁還要精銳,特別是居然還有不少佛朗機紅發鬼。
搞的不少人還開始傳謠言,說是紅毛夷打進城來了。
然後傳到後面的人,就變成倭寇佔領了參將衙門。
‧‧‧‧‧‧
「肅靜!」
「威~武~」
吳凱走出參將府,中氣十足的一聲大喝,他的二十個家丁立即跟著大喊威武,比縣官老爺上堂可威風多了。
老吳在海門那是坐地蛇,威望還是挺高的,原本喧鬧的人群,居然漸漸的安靜下來。
等衙前聲音小了許多。
老吳招手,于是勇衛一營游擊王闖子帶著手下出來,抬頭一口口大箱子。
一口口箱子抬到了門前,然後當眾打開。
銀光四射。
「銀子,」
「好多銀子!」
前面再次喧鬧起來,後面的人听見說好多銀子,也更加躁動起來。
大明是個白銀帝國,曾經通過對外貿易,把整個世界絕大多數的白銀產出都吸到了東方大明,白銀也因此正式成為最硬的通貨,一條鞭法等折銀征收,更讓白銀成了大明百姓最離不開的東西。
這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東西。
在明末之時,由于西班牙東方白銀輸入的減少,甚至還引發了大明的銀荒,加劇了其財政崩潰,成了他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得有多少銀子啊?」
「這隨便一箱也得上千兩啊,這麼多,可不得幾萬兩?」
幾萬兩銀子在嘴上,和擺在面前,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放在嘴上只是覺得多,但放在眼前,那才極具沖擊力。
尤其是對那些被欠餉長久,甚至一家老小都因此困頓饑餓的衛軍營兵們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無數人雙眼放光,激情四射!
在一雙雙如狼似虎的眼光中,朱以海終于出現了,他特意更換了一身行頭,把在台州即位監國時穿的黑色翼善冠、赤色螭龍袍穿上了,因為即位匆匆,一時間也沒來的及趕制監國的冠服,所以還是那套魯王的親王冠服。
不過到明末此時,大明朝的所有親王總共也就還有不到三十位,絕大多數百姓一輩子可能都見不到一個親王,畢竟大明平時都是把宗藩當豬養,禁止他們離藩,更不許他們進京,只能在封地呆一輩子。
除了藩王封地的百姓有機會能見到當地親王,一般人哪有機會見到。
朱以海這個魯王,封地本在山東兗州,去年匆匆南下,然後被弘光封到了台州,但平時也都是呆在臨海,並沒來過海門衛。
大家都不認識這個年輕人,可他身上的袍服還是讓大家多少猜到這就是魯監國殿下了。
「監國千歲!」
「拜見千歲!」
「拜見監國!」
各種各樣的喊聲四起,很有一種萬眾相擁的感覺,不過朱以海看著那些黑鴉鴉的人頭,卻知道這些聲音,可能更多的還是沖著那些銀子喊的,所以也就沒太過自做多情。
他伸手虛按。
「吾乃大明太祖高皇帝十世孫,大明第十一代魯王,兩京淪陷,烈皇殉國,弘光北狩,潞王監國五日而降,國統再絕矣。吾身為大明宗藩,太祖子孫,責無旁貸站出來,吾以在台州臨海即位監國,今日南巡至此,听說海門欠餉日久,軍兵困苦,吾深感震驚,來時匆匆,便特召海門北地官紳豪族,向他們籌借銀錢,先給大家發放一筆銀錢,以解大家急需。」
沒太多廢話,也沒過多煽情。
大家都盯著銀子,所以朱以海也就長話短說,銀子已經擺在這了,但怎麼發卻也是個問題,之前欠的太多,不可能全清。
所以這次基本上是不管原先的欠餉如何的,先是每人發一筆。
具體的發放標準,朱以海當眾宣布,是海門協營的官兵,每人發二兩,海門衛的衛軍,一人發一兩。
當然,朱以海也趁機招募士兵,並開出了不錯的條件。
自願入募從軍的,只要條件合格入選,每人就先給二兩安家費,再給一兩行糧銀。
最後,朱以海又對無數期盼的百姓們宣布,即刻起,免去海門衛所軍民所有的欠稅欠糧,過去的一筆鉤銷,不再征繳,而且今年的也直接給免了。
對于朱以海來說,他知道這稅就算征,他也未必征的到手,眼下韃子大軍就在近前,倒不如干脆大方點,免征了。
至于說養兵打仗要錢,再尋其它方法,本來崇禎朝以來的稅賦早就亂套了,積欠無數,成了一筆糊涂爛賬,還不如甩開了重來。
底下無數歡呼聲響起。
衛所軍丁和協營官兵們起碼都能先拿到手一二兩白銀了,若是願意應募,還能馬上再拿三兩銀子到手,里外里就是四五兩銀子了,這筆銀子對困苦的軍兵們來說,猶如天降甘霖,節省點吃用,甚至能夠一個家庭支撐一年。
而對其它百姓來說,這把過去的積欠稅賦全免,再免了今年的應征之稅賦,這絕對值得他們喊上幾句萬歲甚至磕上幾個頭,高喊聖君降世了。
「都排好隊,一個個來,按名字領銀子!」吳凱扯開嗓子喝罵著,幫助維持秩序。
朱以海則跟降世的聖君一樣,端坐在門前台階的椅子上,就這樣靜靜的看著軍丁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
百姓們真的容易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