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

作者︰木子藍色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濟南城外明軍大營里升起九 時,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來了。

大帝親臨。

全軍士氣更盛。

此時聚集在濟南城下的軍隊,已經有金吾、神機、忠肅、勇衛、千牛、羽林六鎮人馬,還有地方上接受招安整編的多支義軍,以及地方團練鄉勇。

濟南城拒絕了大明的勸降,一心頑抗。

皇帝到來前,明軍也並沒有直接攻城,而是開始圍城,在城外五方下柵,甚至計劃挖壕築牆圍困,並建築炮台,打造攻城器械。

擺明了要穩扎穩打,不想強攻過多傷亡士兵。

甚至做好了要圍城打援的準備。

「臣等奉陛下旨意,準備先圍後打,城中糧食不多,現在盡棄城外據點,退守城中,雖城池高大堅固,也還有八旗綠營等萬余,但缺少糧草,難以久守。

而且臣等得到消息,博洛出兵前,已經下令徐、兗等清軍,退守濟南增援,現在也正趕來,我們打算先打援。」

朱以海聆听諸將匯報,很滿意他們能听從旨意,沒有急著攻城。

章丘這一戰,明軍大獲全勝,殲滅了萬余韃子,不過其中真正八旗兵也不過三千左右,其余的都是余丁,以及包衣奴才等,這場以多打少的伏擊戰,明軍傷亡卻並不小。

最精銳的御營諸鎮,戰死三千余,重傷減員的也有上千,加起來減員小五千,其中戰兵一千多,直接沒了三個營,剩下的雖是輔兵,但御營的輔兵那也已經是能當戰兵有的久經訓練之兵。

這仗朱以海其實對結果並不滿意。

戰損太大了。

雖然在其它文官武將們看來,這仗已經打的非常漂亮了,畢竟一戰滅了一萬多韃子呢,他們可不會卻管什麼正丁、余丁、包衣、戶下奴這些,在他們眼里,這些就是清軍,而且是八旗滿洲,是韃子最核心的兵。

一次能滅一萬多,這完全就是動搖韃子根基的勝利。

而明軍傷亡減員五千,那也是一比二點五的傷亡比,明軍仍然是輝煌大捷。

只要打仗,就免不了傷亡的。

可朱以海的精兵政策,承受不住這樣的傷亡。

陣亡一個兵,不說前期幾年白訓練了,而且撫恤、燒埋一次性就得付出差不多二百塊銀元,甚至以後還一直得給他的孤兒寡母發一份口糧,有可能得發十幾年。

打一仗傷亡撫恤就得百萬。

而幾年訓練也全沒了。

御營才多少兵,這樣的傷亡朱以海難以承受,補充和訓練也很難跟上,所以必須得小心再小心,要盡量避免這麼大的傷亡。

偏偏圍城戰的傷亡卻又是最大的。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朱以海提醒諸將,現在雖然形勢好,但也不能輕敵,更不能忽視士兵們的傷亡。

一將功成萬骨枯沒錯,但還是得盡量避免傷亡。

對于濟南,朱以海提出幾點,一是盡量圍城,迫敵投降,不強攻硬打,避免過大傷亡。其二,圍城打援,調動韃子派兵來援,引蛇出洞,埋伏襲擊,我方掌握主動,在預設戰場上伏擊打敗他們,避免更多圍城戰。

其三,要發動攻心戰,盡量勸降韃子,瓦解他們的抵抗意志。

另外,也還可以用間,策反城內的一些豪強士紳,或發動百姓暴動,里應外合打開城門。

最後才是打,打也得做好準備,挖壕溝爆破,用火炮轟擊,用攻城塔、雲梯等登城,做好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不能拿人命去填。

每個御營兵,一個月幾兩銀子餉,平時訓練成本也高,裝備花費也大,豈能隨便消耗?

寧願多出些汗,圍城立柵,挖壕築牆,圍的跟鐵桶一樣,也不冒然去撞這銅牆鐵壁濟南城。

哪怕有火炮,但真正的大城攻防,仍然是可怕的絞肉機,歷史上,真正的大城攻防,如果守軍意志堅決,是很難短時間攻下的,傷亡更是會非常驚人。

那些有名的攻城戰,往往都能打上半年甚至幾年。

如睢陽之戰,能打的把城里人都吃光。

就說明朝的大凌河之戰,那也是吃人守城。

祖大壽把人都快吃完了,清軍都攻不下,最後還是糧盡無援,沒辦法才接受勸降自己開城的。

所以若有條件,最好還是圍。

圍城消耗的是糧草,但總比消耗士兵強。

「上次章丘之戰,雖然我們御營諸鎮將士們打的非常好,但也還是暴露出了我們御營的一些問題,朕總結了一下,主要還是步鎮火力不夠。」

「朕計劃御營兩鎮整合為一鎮,神機鎮也不再單獨設立,而是拆分後分配到各鎮,充實炮兵部隊,金吾鎮騎兵,也拆分到各鎮去。」

章丘這一戰,步兵最大的炮才三磅炮,實在是有些火力太弱。

朱以海打算不再單獨設立騎兵鎮和炮兵鎮,而是把各鎮的炮營、騎營升級為標,增加他們的騎兵、炮兵,尤其是炮兵。

必須得給各鎮增加十二磅野炮。

「神策鎮將編為御營中軍第一鎮,下轄步兵兩協,騎、炮各一標、工程、輜重各一營。

步兵每協兩標,每標將轄三營,每營仍為四哨。騎兵、炮兵每標也為三營,一營四哨。

每哨原為八隊,現改為三排九隊,每隊仍為十二人。」

協、標、營、哨,也還各有直屬的部隊,比如營下還有直屬隊一個,有騎兵排、炮排等。標下也還有直屬的哨一個,有騎兵隊、炮隊等。

御營原來一鎮八千戰兵,改成五千戰兵,現在又要兩鎮合一鎮,但大家听出來,這次不是單純的增加數量。

原來八千變五千,其實基本就是營的數量減少,具體的兵種編制沒什麼變,比如一協兩標,一標兩營,一營四哨,一哨八隊,之前都是這樣。

而現在,一協雖還是兩標,但一標卻是三營了,一營是四哨沒變,但一哨由八隊變成三排九隊了。

特別是原一鎮下有一個炮營一個騎營,八個步營,現在則是步兵十二營,炮兵、騎兵各三營,還有新設的工兵、輜重各一營。

對比原來兩個步鎮,合並後,實際上是步兵營減少了,而炮兵、騎兵增加了。

整合後,一鎮就大約是一萬四千人左右。

皇帝還提出,各鎮以後也還會用數字編號,鎮以下,則也還按兵種統一編號,不再是單純的左協右協,左標右標,前後左右營,而是從一開始,一直編下去。

御營本部五軍二十鎮,行營十鎮,計劃先整編成十八鎮陸軍,另外水師也將升級為海軍。

陸軍一營四哨,加上營直屬隊,營部人員一起,仍為五百左右。

一鎮總共是二十個步兵營,三個騎兵營,三個炮兵營,加上一個工兵營一個輜重營,輔營仍然保留,二十六個營的輔兵,每營降為一百五,總三千九。

「大明御營第一鎮番號,將授予在章丘立下大功的神策軍,第一協的番號,授予章丘血戰立功的神策軍左協。步兵第一標、騎兵第一標、炮兵第一標,都將授予神策軍。」

新的第一軍神策鎮,其炮兵標下三營,將編一個十二磅野炮營,兩個三磅炮營,重炮營將配九門十二磅炮,兩個三磅炮營,各配十八門三磅炮,整個炮標,滿編將有四十五門火炮。

另外各步兵營,也將配兩門三磅炮,前期可先配一門。

朱以海打算把火力壓制發揮到極點,以後攻城也好,野戰也好,拿炮洗地。

神機鎮和金吾鎮將被拆分掉,不過皇帝也還額外保留了一支騎兵和一支炮兵,但已經不再是一個鎮,而是各保留一個協,這個炮兵協主要是配屬攻城重炮。

兩協各以騎兵學院和炮兵學院的學兵組成,在打大仗時,調動出征。

兩鎮合一鎮,兵力上幾乎沒變化,但配置上變化挺大。

將領們听了其實倒是各有不同感受,不少將領其實心里不太樂意的,這意味著鎮級軍官位置一下子減了一半。

但皇帝並不是要跟他們商量。

重新整合後,以後一個鎮,就是一個標準的戰役單位了,不需要再有額外的什麼騎兵炮兵的配合支援,就能獨擋一面。

當然,朱以海也能看出將領們的那點小心思。

所以他告訴大家。

「兩鎮合一鎮後,各鎮主將提升為提督,鎮級軍官還有長史、司馬各一員,副提督兩員。」

新設長史和司馬,長史就相當于原來的監軍了,現在改叫長史,不再由都察院派御史提督,而是兵部派出,二品的文職軍官,司馬則相當于參謀長。

兩個副提督,是軍事副職,可以分領兵馬。鎮總部仍設有四處,軍令處、參謀處、監察處和後勤處,把裝備處合並到了後勤處。

協設總兵,也有長史、司馬和副總兵。

標設參將統領,游擊副之。營官為都司,守備副之。

哨設千總,

排設把總。

金攻玉升為第一鎮提督,溫虎升為副提督兼領第一協總兵,沈文忠為第一鎮長史,楊伯興為第一鎮司馬。

第二鎮的番號,則授予了勇衛鎮,勇衛鎮與忠肅鎮合編,為大明御營第二鎮,保留勇衛鎮旗號,以張全為第二鎮提督,孟憲為副提督兼大明第三協總兵。

「從神機鎮調九門十二磅野戰炮給第二鎮,另外二十四磅攻城炮,也一起協同,三天時間準備,三天後讓濟南城的韃子們知道下我大明火炮的威力,大炮勸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