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本事

作者︰木子藍色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登州府城,蓬萊。

杜鳳和有些惶恐的站在操場上,六十多歲的他已經餓了好幾天了,每天只有一頓稀飯吃,雖說杜鳳和是窮人出身,但自從他二十歲那年中得秀才開始,其實已經沒吃太多苦了。

後來又寒窗苦讀十年, 中得舉人,家鄉紹興的親族們都來放鞭炮送賀禮,那年他才三十歲,這個年輕的舉人,尤其是在紹興這樣的地方,那都屬于年輕有為了。

考中舉人,也就獲得了做官的資格, 但是需要去京侯官, 什麼時候能侯到實缺難說, 三十一歲還不算晚,于是咬咬牙繼續考,考中進士生活才能徹底改變。

三年一次的進士考試,杜鳳和連考了三次,三次都名落孫山,轉眼就四十了,好在自從考中舉人,便有人主動投獻,名下多了寄名的土地、人口等,雖然這里有貓膩,但自已有優免特權,別人寄名,也是得給他交約定俗成的錢糧的,甚至打官司、科舉保舉等等,這舉人頭餃也很好用, 也都是有不錯的進項,日子還算好。

但沒能考中進士,仍然還是區別巨大, 最終杜鳳和還是進京侯選了。

北京吏部,侯選的會試落榜舉人無數,有些人甚至等了二十年都沒侯到實缺,杜鳳和那年也沒侯上,又不甘心就此回家,于是在京做了北漂,他找同鄉幫忙,謀到個賺錢的差事,成為北京一位勛貴家管事的師爺,寫寫信理理賬甚至教教他的孩子,讓他在北京這個天下首善之地也落下腳來。

然後一漂就是十年。

凡遇各省挑揀,他都會去參加,但一次又一次,前後參加了三十余次,都沒能選上。眼看著頭發都白了,最後他的十年老東家看不下去,拉著他喝酒,好心提醒他吏部侯選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得使銀子。

銀子使的越多,侯選名次就排的越前,甚至還能插隊。

杜鳳和也知道使銀子,但他沒銀子,在北京漂泊十年,勉強糊口,還得給老家寄點銀子供養妻兒。

後來還是那位東家幫忙指點,讓他借京債,京城專門有一些人給在京科舉的士子,侯官的舉人、進士們放債,因為想當官,處處都要打點使銀子,很多舉人進士們都沒銀子,于是他們提供借貸,雖然這利息很高,但為了仕途,許多人也只能咬牙借。

杜鳳和通過東家的關系,借來了京債,還順利把銀子送出去,然後還插了個隊,勉強搭上了那班揀選的缺,最後順利獲得了一個知縣的斷。

從三十歲到五十歲,舉人考進士考十年不中,進京侯選,京漂十年還是使銀子才得到官。

最後授了一個偏遠地的知縣。

拿到吏部官照,限期到任,可銀子都拿來走門路了,沒有路費,沒辦法,只好再次借債,借一百兩到手五十兩,最後還是通過那位老東家,又拉來一筆京債,這次添了個附加條件,地位老東家要安排他一個庶子跟著杜鳳和去上任,到時在衙門安排個位置。

杜鳳和痛快答應了,最後借了四千兩銀子,實際到手兩千兩,出發前還債送禮打點行裝,還沒上路就又花光了,于是再借了兩千兩。

走到半路又不夠銀子,又借了兩千。

等到地方,拜見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巡按、知府、道台等,一圈下來,三千兩銀子送出去了,身上的錢不夠,又在省城借了三千五百兩。

此時的杜鳳和早就借的麻木了,沒錢就借,也不管利息是九出十三歸,還是借十到九了,等正式入主縣衙,他前後已經借了一萬多兩銀子了。

而他一個知縣,俸銀才幾十兩而已,若指望俸祿還債,干上十輩子都不夠,當然,他京漂十年,也知道官場的底細,哪個官老爺靠這幾十兩俸祿過日子?

哪怕是偏遠之地的知縣,可也是一地父母官,一張嘴一伸手,就能來錢。

反正他上任之後,本地士紳、商賈紛紛來拜見,哪個都要送上孝敬,一趟下來,居然也收了幾千兩。

本地有名士紳來見,若有事相請,起碼得送銀一百兩。甚至店鋪開張,都要送上五十兩,其它什麼各種官禮、壽禮、節禮,那都是一點不能少的。

因為身上壓了一萬多兩外債,杜鳳和上任上有些心急,吃相未免難看了些,而且他帶來了老東家的公子,隨他上任後,安插在衙門里當了吏目,也是急著撈錢。

一時間,縣里上下對這個沒什麼背景出身的新知縣,很不滿意,而此時天下動蕩,朝廷才不管你這麼多,知縣首要任務就是稅賦,都是有固定稅額的,征不收來,還得包底賠錢。

反正杜鳳和上任頭一年,天天催糧征稅,結果最後搞的人人生怨,但也沒完成任務,最後還欠了一萬多兩銀子。

考核也不佳,調到更偏的縣去了。

好在這次他吸取了教訓,也有了些經驗,知道要當好縣官,首先得跟地方士紳們搞好關系,征稅不能征他們的,否則他們帶頭抗繳,那時什麼事也做不成。

這一次他多方打點,刻意結交地方士紳,居然搞的有聲有色,弄的上司很滿意,最後調他任蓬萊縣令。

蓬萊縣是登州府所在縣城,是府縣,還是北方第一港,雖然這里有同城的巡撫、總兵、兵備道台、知府等不少婆婆管著,可已經很有經驗的杜鳳和干的很好,做了兩年知縣,撈足了銀子。

而且這一次他很聰明,自己撈肥了,也各方都打點到了,但還是很識相的主動請求調任,免的一直佔著這位置讓人眼紅妒忌。

他在山東又做了幾年,然後又調回了蓬萊,雖說官職一直沒升,但杜鳳和也只想著撈錢,其它的不管了。

回到蓬萊又當了兩年,本來他都心生退意,結果先是順軍入山東,接著清軍又至,因撈的銀子家當太多,一時沒跑贏,被迫留下來繼續當縣令,然後沒多久,還被清軍賞識,說他安心有方,征稅有力,升他為登州知府。

從首次出任知縣,到如今為知府,他也做了十年官,今年六十了,本來想著今年告老還鄉,他這十年官,除了開始那年賠了一萬多兩,其它的任上都撈不少,尤其是在蓬萊呆了快五年,更是撈飽了。

反正當年的京債早還清不說,現在還攢下了十萬兩銀子。

還沒算上平時給老家紹興陸續寄的那些銀子等。

突然之間,明軍就殺入登州城,恢復了。

杜鳳和大驚之余,也被明軍拿下,餓了三天。

現在被俘的登州府衙的官吏中有人趁機舉報他贓私最著者,甚至還有人拿出了賬本。

審判在即,杜鳳和很慌,卻又還極力鎮定著,他官場十年,雖然一直是當縣令,混成了官場老油子,但能混十年,還能撈到銀子不出問題,還是很顯本事的。

他這三天一直在分析這位紹天皇帝,也早對南面這一年來的崛起有所了解,知道他們的一些政策,甚至他對南邊的什麼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永不加賦等等這些新政,很是了解研究過,甚至是深入研究的。

因為他覺得這是撈銀子的好辦法。

他在登州也大力推行這些新政,每搞一個新政,就能撈到許多銀子,他自己撈,下面人跟著分,又給上司送,大家都很滿意。

比如開征厘金這事,他就很積極,重征工商稅,他也非常積極。

攤丁入畝,官紳納糧更積極了。

甚至因為他的這些新政,還引的登州接連發生多起叛亂,但平亂這事有當兵的武夫們去擦,甚至平定後,還能再斂一波財。

不管他目的如何,但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逃生甚至重新復出的大路。

「杜鳳和,過來!」

幾名御營士兵過來叫人,

「到,就來。」杜鳳和知道是要審問他了,他很痛快的配合。

等到了堂上,杜鳳和十分主動的交待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後甚至還激昂的做了一番慷慨陳詞,說自己其實一直忠于大明,只是當初來沒的及南下。又說自己老家紹興,還說自己老家妻兒們也早就向皇上和朝廷捐糧捐錢,補繳稅賦等等。

他甚至說自己在登州府也一直在推行皇上的新政,就盼著朝廷能夠早點打回登州了。

這番主動,都讓負責審訊他的御營官員們有些驚訝。

「好了,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吧。」

「具體的處置,等候通知。」

幾天後。

杜鳳和的調查報告跟許多份報告一起送到了朱以海的面前,陳潛夫告訴皇帝,「這個杜鳳和兩任蓬萊知縣,半任蓬萊知府,此人理政能力還是不錯的,不過很貪。據我們初步調查,此人為官十載,貪了得有小二十萬兩銀子。」

朱以海也不由的驚嘆,「就沖他當九年縣令一年知府,就能撈二十萬,確實很有本事。」

他看到調查報告上有注明這個杜鳳和任知府後,在登州大肆推行大明的新政那套,搞的居然還很不錯,什麼清田查戶,追繳欠稅,設厘收稅等,很有一把子手段。

這個家伙有幾分朱大典或者說潘映婁、阮大鋮、馬士英、劉孔昭、楊文驄那些人的味道,不是什麼很正直清白的官,但能力確實不錯。

「他態度如何?」

「這人很識趣,一直說要效忠聖上,效忠朝廷呢。」

朱以海彈了彈報告,「他的那十萬贓銀?」

「他還不知道他的藏銀已經被我們找到了,只交待說有一萬多兩銀子,有些不老實。」

「哈哈哈,看來此人最重銀子了,愛財。不過,也是人之常情,這人不過是最普通的一個底層小官而已,二十年寒窗,十年侯選,十年宦海,早隨波逐流老滑世故了,談什麼忠義理想這些,強求了。」

「這樣,他不是交待說有一萬兩銀子嘛,那就把這一萬兩留給他,就說朕賞他的,至于他沒交待的那九萬兩,直接就沒收了。

敲打敲打下他,若是他能識時務,那朕也給他一個機會,讓他繼續代理這登州知府一職,如果他不識時務,那就送去長島勞動改造,所有銀子都沒收。」

「萬歲對這人太好了。」

「沒辦法,如今天下官吏大多如此一般,卻也正襯托出卿等忠貞之臣。能用就用吧,謹慎著些用便是,貪不可怕,如果有能力,又能受約束,便還好。若是到時還是老樣子,再處置不遲。」

杜鳳和在俘虜營里又吃了三天稀飯,餓的胃都泛酸水了。

「杜鳳和!」

終于又听到喚他。

他被一路帶到了陳潛夫面前,

「我是朝廷大理寺卿、御前行走,兼御營總參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聖人賞識,特旨寬赦你,不僅讓你署登州知府,你的那一萬兩銀子,也都賞賜給你了,好好干,不要辜負聖人的恩德。」

杜鳳和愣住,不敢置信。

「對了,御營將士剛從府衙後院地底找到九萬兩銀子,你知道是誰藏在那的嗎?」

杜鳳和呼吸急促,那是他的銀子啊,為官數任,積攢多年。

可是面對著身著紫袍玉帶的陳潛夫,那似笑非笑的表情,杜鳳和沒敢說是自己的,這個官場老油子腦子里迅速的轉過各種念頭,最後拱手道,「下官之前上任知府時,發現府庫里有一大筆賬對不上,有人貪污了府庫銀錢,但是最後沒查到下落,估計可能就是這筆銀子,或許是上任知府埋藏的,他就是一年前死在任上的,也許因為死的突然,後來又兵荒馬亂的,這銀子也就一直埋地底下了‧‧‧‧‧‧」

陳潛夫微微一笑。

「哦,是嗎,想不到如此,杜知府覺得這筆銀子該怎麼用呢?」

「下官建議五萬兩進獻皇上,三萬兩助餉供軍,剩下一萬兩用來買糧賑濟災民,以及恢復府縣官吏,發放薪俸,補齊官吏役員,則能盡快恢復衙門運轉,也能盡快的恢復府縣秩序、生產等。」

「嗯,你回去後,趕緊擬一個恢復的章程報告上去,要盡快讓府衙運轉起來,缺人缺銀就報告,要盡快恢復民生,不能亂。」

「下官明白,」

「去吧,」

陳潛夫望著杜鳳和那謹慎小心的背影,搖了搖頭,然後叫來了幾名官吏,安排他們暫時去登州府衙協助杜鳳和做事。

「盯著點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