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不服就打

作者︰木子藍色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貿易可互通有無,調節供求,促進發展。」

朱以海很重視經濟,戰亂時期,農業生產大受影響,就更加需要從工商貿易這塊增加稅收補貼。

朝鮮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以往的封貢貿易, 其實體量太小,限制很多。

朱以海的計劃是全面放開貿易,等東江鎮重開,到時東江就是最近的貿易中轉站,而登萊,寧波、崇明、杭州等港,也可以全面放開給朝鮮官民來貿易。

同時, 他也希望朝鮮放開宣沙浦、平壤、義州、漢城等地讓大明商人前往貿易。

明朝兩國互市貿易,開放港埠, 共同打擊走私。

朝鮮的人參、牛馬、木材、藥材、糧食等都可以進入大明,而大明也可以把絲綢棉布鐵器茶葉等銷往朝鮮,不僅僅是互通有無,更是能夠獲得利潤和稅收。

對兩國的朝廷來說,這都是極有利的事情。

雖然以往的貿易僅限于官方,民間貿易禁止,但那都是過去的事,有過去的考慮,對于現在的朱以海來說,他更看重的是開放貿易之利。

而且民間貿易,本身也更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朝廷需要做的是因勢利導,而不是堵禁。

只要做好審核、征稅的工作,就可以了。

「近來我大明與荷蘭人在東海開戰,所以朕希望朝鮮以後不要與荷蘭人貿易。」

崔鳴吉直接表示,近來西洋教會也偷偷傳入朝鮮, 對民眾思想造成很壞影響, 朝鮮朝廷也多次在商議禁教一事。

他們打算禁除所有西洋教會, 甚至完全禁止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西洋人前來貿易,嚴厲打擊走私。

在東亞的朝鮮和日本這兩國中,朝鮮比日本更保守。

不過日本禁教更早,主要也是因為日本之前與西洋幾國的貿易較大,引來眾多洋人,以及教會的傳播,對民眾影響很大,甚至發生了島原之亂。此亂後,日本禁教,驅除了天主教會幕後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卻偏偏對荷蘭人網開一面,允許他們繼續貿易,使荷蘭成了日本唯一的西洋貿易伙伴。

荷蘭人與日本保持貿易關系,每年都能賺取大筆銀子,也因為與日本的這個貿易發展,他們更加需要台灣這個貿易中轉站。

特別是他們在多次試圖與明朝開港貿易失敗後,也只能佔據台灣, 跟鄭氏集團交易。

「陛下放心,朝鮮絕不讓荷蘭人踏入朝鮮一步。」

其實朱以海之前是跟荷蘭人打過招呼, 想跟他們好好談一談的, 朱以海召見台灣的荷蘭人代表,主動提出了一個友好計劃。

即大明允許荷蘭與大明通商貿易,開放杭州、寧波、廣州、溫州、廣州等十幾個港口任他們來明自由貿易,條件則是荷蘭人交還佔領的台灣土地,包括他們幾年前擊敗西班牙人奪取的基隆港。

這個提議,是很有誠意的,甚至大明開港,更是他們一直夢想的,可當年怎麼都說服不了明朝,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武力佔澎湖,甚至在沿海開戰,都失敗了。

尤其是鄭氏崛起,更是壟斷了大明的貨物,讓他們最後不得不在台灣搞起中轉貿易,只能從鄭氏手里購買大明的商貨,然後轉手賣去日本,或運回巴達維亞等地。

如今可以直接跟大明貿易,這意味著一個更大的中國市場,以及一個沒有中間商賺他們差價的中國商貨直接采購地。

朱以海甚至還提出可以讓他們來華傳教,只要遵守大明法律,按大明的規矩辦事就行。

本來他以為,荷蘭人會很痛快的答應,然後跟葡萄牙人一樣與大明展開深入合作,誰知道這事最後還是沒成。

荷蘭人想與大明貿易,但不願意放棄台灣。

他們甚至提出要大明把葡萄牙人租界的澳門劃給他們。

這就非常過份了。

葡萄牙人這些年確實衰弱了,甚至他們在馬六甲等地的殖民地,也陸續被荷蘭人奪取,但是澳門可是塊寶地,一年五百兩的租金,換來的是每年起碼兩百五十萬兩白銀的巨額利潤收益。

他們在澳門佔盡地利,每年通過轉口貿易,就賺的盆滿缽滿,豈甘願退出?

當初荷蘭人派艦隊圍攻澳門,澳門的葡萄人兵少,都堅守到底,最後靠一槍阻掉了荷蘭人指揮官才擊退了敵人,守住了這個寶地。

對大明來說,澳門的葡萄牙人已經是友好合作伙伴,他們給朱以海初期幫助不少,提供雇佣兵,出售火炮火銃火藥等,雙方加強貿易,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荷蘭人獅子大開口,談了幾輪,最後不歡而散。

和談不成,那就只能硬打了。

朱以海也知道這次談判失敗,其實里面也有鄭氏在里面搗亂,之前鄭氏與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打了好幾仗,好不容易才把荷蘭人趕出去,獨自壟斷了大明對外的貿易權。

如今朝廷開放海貿,其實受損最大的就是鄭氏,只是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可有機會,還是很願意搞搞破壞的。

這次談判失敗,其實主要就是因為談判期間,福建總督鄭鴻逵派人到台灣,襲擊了島上的荷蘭人,殺了十幾個荷蘭人,然後還在海上襲擊了兩條荷蘭商船。

鄭氏封鎖台海,不許荷蘭人商船北上,想要截斷荷蘭對日貿易,想讓荷蘭人跟鄭氏貿易,由他們來賺這道中間錢。

這邊在談判,那邊鄭氏暗里出手。

荷蘭人對日貿易,每年都有巨額利潤,他們的船可以從巴達維亞(雅加達)直航日本,但他們也需要與鄭氏貿易,以采購中國的貨物。

《劍來》

鄭氏撕破以前跟荷蘭人戰後達成的協議,襲擊他們台灣的殖民地,攔截他們的商船,甚至不再出售給他們貨物,荷蘭人也惱了。

甚至認為鄭氏行為是大明指使,這邊談判,那邊暗里使壞,這幾年正強勢的荷蘭人不再談判,要跟明軍在台灣大戰一場,用一場大敗讓讓大明冷靜冷靜,然後再迫使明貿易並承認他們對台灣的佔有。

面對這種情況,朱以海也就沒再多解釋什麼。

談不成那就打吧,敬酒不吃那就給他罰酒。

朱以海一邊派人去呂宋找西班牙人談判開放貿易合作,一邊也讓朱成功、張肯堂、何騰蛟、張名揚、瞿式耜這些東南封疆大臣們加緊對台灣的收復準備。

聯合西班牙人封鎖荷蘭人北上航線,承諾等滅了台灣島上的荷蘭人後,允許西班牙人重返台灣島上建立商棧進港貿易等。

朱以海還派人去日本出使,不過日本幕府德川家的將軍,有點腦子不好使,或者說一心閉關鎖國,並不買大明的賬,也或許是因為早些年他們出兵朝鮮,最後被大明打的有點慘,所以還記著仇。

倭國對大明皇帝的使者不怎麼理踩,甚至都不同意與大明放開貿易,仍然堅持鎖國令,不允許大明赴倭貿易,也不許倭人來明貿易。

對這種死腦子,朱以海也就懶得再去談,不許貿易,那就走私吧。

海上國際貿易利潤這麼大,德川家也攔不住,幕府不合作,那就找下面的藩主們合作。

台灣一戰終不能避免。

在收復台灣這件事情上,其實現在朝廷絕大多數聲音都是不贊成的,理由嘛很簡單,那就是個海中大荒島,只有一些吃人的島番,還有一群佔地的西洋番。

加上早年上島墾荒的一些福建饑民,加起來也就一兩萬漢人。

這麼點人口,加上離福建隔著海,風高浪急往來不便,不值得費太大力氣去打,現在應當先打韃子。

況且就算打下來了,要開發也不易。

大明沿海,隨便一個大點的島,也遠遠強過這個台島,要運人過去開墾,十分耗費,很難收回成本,現在情況,不劃算。

崇明、舟山這些島,隨便一個島,那都是一二十萬人口,無數田地,還有漁鹽之利,不強過那台島百倍千倍?

雖然懷疑反對的聲音很多,不過朱以海還是很堅持要收回台島。

至于說開發投入大,一時難回報,也是要具體看情況的。

比如現在中原到處是戰亂饑荒,而台島處于東海上,可以說是在大後方,現在需要的就是船,把淮南、山東、湖廣等地饑民往台島上運,給大家提供些種子農具,讓大家墾荒,自力更生,起碼有個安定環境,總比留在中原那種死地,強上百倍?

辛苦個三五年,總能夠自給自足吧。

哪怕一開始搭個窩棚,辛苦幾年,可總能苦盡甘來,朝廷也早晚能夠得到稅賦回報,更別說亂世里能有一個地方安穩的安置百姓,那也是極好的兵源。

另一方面,通過對台作戰,還能趁機整合福建兩廣之地的兵馬等,加強朝廷的管轄,甚至從長遠看,趕走荷蘭人,奪回台島,也是對鄭氏的嚴重削弱。

鄭氏這些年能獨霸海上,也與他們早年擊敗荷蘭人,然後與他們達成貿易協議有關,當這個協議打破,那麼就能重新劃定格局。

鄭氏的地位,也自然將再次削弱。

東南遙遠,朱以海也只能寄希望于朱成功他們能夠早日擊敗荷蘭人,收復台灣了。

到時,再派人去跟荷蘭人談,可能就好談一些了。

他還是希望跟荷蘭人開展貿易的,畢竟他們在南洋勢力極大,雙方貿易,互惠共贏的局面,只不過下次,就是大明朝與荷蘭人貿易,而不是福建鄭氏與台灣荷蘭人貿易了。

「陛下是打算在此迎戰韃虜嗎?」

朝鮮世子李淏看著萊州灣已經快要成形的稜堡和水寨,十分感興趣,這堡壘與他平時見過的都不太一樣,甚至他在遼東韃子那里也沒見過這種堡壘。

只覺得滿是稜角,充滿猙獰。

尤其是那些正在吊上堡的重炮,更添威武。

「嗯,朕在這等候韃子們呢,應當也快要來了。」

李淏很興奮,請求給他和手下五百朝鮮弓手部署任務。

「我們朝鮮弓箭手向來神射,決不辜負陛下。」

朱以海笑笑,朝鮮弓箭手確實挺有名的,跟他們的泡菜、美人、高麗參一樣,屬于朝鮮之寶。

「好,留下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