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水淺王八多

作者︰木子藍色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安南都統使司,其實就是安南國。

當年朱元章曾頒詔,列十五個國家為不征之國,其中就有安南國,朱元章不希望過度擴張,以帶來戰亂。

朱元章死後,朱棣靖難奪位,時越南正值陳朝末年,權臣控制朝政,大肆屠殺陳朝宗室。陳朝一個幸存的宗室逃亡大明,請求宗主國救助,永樂大帝派使者去責問安南,結果權臣胡氏膽大包天,竟敢斬殺明使,隨後起兵攻明。

這還得了?

永樂大怒,派名將張輔率軍南征,張輔也不負帝望,一戰平定安南,于是大明便在安南設立交趾布政使司,等于正式把安南納入統治,並設為一個行省。

不過交趾布政使司,總共設立了二十一年,就放棄了,安南人連年叛亂,加上當時北方蒙古壓力大,最終大明選擇放棄。

大明被迫承認了黎利建立的後黎朝,而黎利也繼續以大明為宗主國,繼續對大明稱臣進貢。

不過時隔多年後,這後黎朝也是朝政混亂,權臣莫登庸也是趁機掌控朝政,奪權篡位,建立了越南莫朝。

不過莫氏不得人心,黎朝的右衛前將軍沅淦,逃入哀牢,尋獲黎哀宗幼子擁立為帝,是為黎莊宗,在南方清化與莫氏對抗。

後來黎莊宗派使者赴北京,請求嘉靖皇帝討伐篡位的莫氏。

次年,嘉靖皇帝任命仇鸞為都督,毛伯溫參贊軍務,屯兵鎮南關,準備入越攻莫。大兵壓境之下,太上皇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于大明。

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向明朝官員納地請降。

大明于是順水推舟,把安國南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從屬國降為了屬地,改其十三道為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等。

莫氏為安南都統使,秩從二品,世襲,三年一貢。

名義上,安南再入大明版圖。

莫氏從此對明朝稱臣納貢,但對內繼續稱帝建元。

幾十年後,南方後黎朝復國,黎朝中興。黎朝派使者到北京,請求恢復安南國王的冊封,但大明以局勢未穩為由,仍只授黎氏安南都統使餃,並且還要求黎朝把莫氏據有的高平、太原等地讓與莫氏子孫。

後黎朝雖不甘,卻也不敢得罪大明,于是安南一直到此時,都沒復國,仍然是大明的屬地安南都統使司。

甚至在後黎朝外,還有一個莫氏一直割據西北的高平等地。

而後黎朝也並不安穩,後黎朝能復國,本就是全靠阮氏,後黎朝後來能擊敗莫氏,重登升龍府,又全靠大將鄭松。

鄭松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軍政大權,且地位世襲,故人稱鄭主,而黎皇只負責臨朝听政及接見使節,所以黎氏為皇,鄭氏執政。

有幾分倭國天皇和幕府大將軍的味道。

而南部則全由阮氏家族控制,當年阮淦有擁立復闢之功。後來阮淦去世後,其子阮潢見鄭檢猜忌自己,便自請出鎮順化,順化是阮淦父子多年經營的大本營,深得人心。

阮潢回到順化後,協助鄭松掃蕩莫氏勢力,但仍被鄭松猜忌,適值朝中官員紛紛征討奪權的鄭松,阮潢詐稱協助討賊,乘機返回順化,卻派兵把守廣南,控制南方,然後把女兒嫁給鄭松兒子,等鄭松反應過來,阮鄭對峙局面已經形成。

此後雙方經歷數次大戰,可誰也奈何不了誰。

于是鄭氏在北方,挾持天子把持朝政,人稱鄭氏,而阮氏割據南方,人稱阮主。

加上割據西北的莫氏,小小的安南國,卻也是水淺王八多。

不過雖然南北對峙,相互大戰,可鄭阮卻也全力發展,安南反而是難得的強盛時期,南方的阮氏效彷西方,設大炮鑄造廠,建立水師,打造火器部隊,軍隊戰斗力很強,他們往南滅掉了佔城國,又奪取了高綿人的湄公河三角洲。

而在北方,其實還有一方割據勢力。

便是宣光武氏。

在莫登庸篡位後,身為後黎朝舊臣的武文淵,以登庸之亂,出據宣光,擁兵萬人,還向大明求援借兵。

武氏的行動,得到後黎朝的認可。

在後黎朝還偏安南方清化期間,特加封武氏當時的首領武文密,以他率兵從義,累有功勞有名,讓他鎮守宣光地區,許以世守傳襲,封號為宣光安北營嘉國公武文密。

安南人後來也稱之為宣光朝或隆平朝。

後黎朝滅莫氏,武氏幾代都多有功勞,滅莫氏不久,武德恭率本部三千,赴京朝見,歸順朝廷。

掌權的鄭松也晉升武德恭為北軍都督府右都督太保和郡公,號為安北營,後得到鄭松同意,回到大同繼續鎮守。

但武德恭卻僭越稱王,自稱隆平王,公然反黎。

雖然武氏反黎,還勾結莫氏,僭越稱王,但南方還有一個阮氏割據,是為心月復大敵,所以後黎對于武氏一直是一忍再忍,雖也曾出兵討伐,但只要他們求饒稱罪,便仍許他們繼續鎮守宣光。

武德恭死後,其子武公繼位,後黎朝授少傅宗郡公。

「武氏也派人來了?」

「嗯,安南宣光鎮的武氏也派人來朝貢,他們想得到朝廷的冊封。」

朱以海听了也不由的呵呵冷笑兩聲。

安南如今的情況確實是比較有意思的,這後黎朝的皇帝,就是個工具人,被那些權臣們爭來搶去,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如莫氏當年篡位奪朝,後來雖兵敗,但他們割據高平一帶,緊鄰大明的鎮南關,向大明稱臣納貢,大明也有意留著他們,以牽制安南。

而這宣光鎮的武氏更有意思,當年是以忠臣身居,起兵反莫的,最後卻割據紅河上游的宣光鎮,還經常入侵太原,完全就是安南版的唐朝河朔三鎮了。

朱以海之前也是了解過一些安南的現狀的,總體來說,安南人口不少,明初攻滅時統計就是三百二十萬戶,還有許多蠻夷。

而經歷二百來年,他們還東征西討,滅了佔城,奪了高棉不少地,把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也吞並,人口是大增的。

阮氏在南邊跟荷蘭人合作,不僅雇佣荷蘭人做御林軍,還雇佣他們為教頭,建立火器部隊,打造水師,甚至展開海貿等,經濟發展不錯。

鄭氏這些年雖然實力不強,後院還有莫氏、武氏兩個割據藩鎮,南邊還有個實力越來越強的阮氏,但借助安南那狹長的地形,建立堡寨,勉強還是守住的。

據說先前安南這幾家勢力都曾派人去北京朝賀,請求冊封,但韃子沒理會。

現在他們听說大明中興,又全跑來朝貢,都想得到朱以海的冊封認證。

不過這四家又各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說莫氏,本來就全靠大明庇護,才勉強能在高平一帶站穩腳跟,若不是大明護著,早被鄭氏滅了,他們來朝貢,也是希望能夠繼續得到大明的庇護,也不奢求當安南王或是安南都統使,就繼續保持現狀就很滿意了。

自稱隆平王的武氏,則是希望大明能夠冊封他們為隆平王,擺明了要分裂出去別干,當然,若是大明不肯,那退一步,也封他個諸如隆平都統使也是好的。

鄭氏當然是想得到安南王的冊封,最後是能得到大明不再庇護莫氏的承諾,這樣他們就能鏟除這顆毒瘤了。

阮氏需求又不同,他們是比較務實的,跟大明還隔著個鄭氏呢,所以他們這次來,其實是想展開全方面的貿易合作,本來現在每年到達阮氏地盤上的大明商船就很多,他們僅征收明朝商船的進口稅就達到三萬八千多貫。

另一方面,他們則還是受了荷蘭人的請托,想來牽線,讓大明跟荷蘭人再好好談判,針對如今大明圍台灣荷蘭人城堡,封鎖荷蘭人北上日本航線這個事情談判。

當然,若是大明真願意支持阮氏取代鄭氏,他們當然是更願意的,就算付出些代價也是肯的。

總之,這安南四家是各懷心思。

對于這塊名義上的地盤,朱以海現在也沒余力去奪取,但能夠用些手段,加以干涉,以爭取些利益,朱以海還是願意的。

想當年朱棣三代,征服鎮守安南,設立布政使司,但卻打了二十多年,損兵折將無數,可以說最終宣宗放棄,也是無奈之舉了。

當年明軍在軍事上還是碾壓安南的,只不過政治上手段差了點,直接設省,導致了安南人的全面反抗,如果能夠換一些手段,徐徐圖之,則可能二百多年時間,早就真正並入大明了。

「既然都來了,那就讓他們都參加朝會和宴會吧。」朱以海交待。

「武氏也讓參加嗎?」

「嗯,來者是客嘛!」

在後黎皇眼里,高平莫氏、宣光武氏,這些都是叛逆,南面的阮氏,更是反賊,但其實鄭氏又何嘗不是篡權逆賊呢。

而在朱以海眼里,安南這塊屬地,本就只是名義上的而已,所以亂不亂跟他有什麼叛亂,越亂還越好,否則以安南那尿性,你讓他統一,他要不了多久,就會腦子發暈的來犯邊了。

這次四家一起上門來,還是有求大明,朱以海還能放過機會不成,多少總要弄點肉下來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