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普、陳函輝、柯夏卿三位內閣大學士一起走進暖閣。
朱以海坐在暖榻上,翻看著奏折。
三人進來便一起請安。
「三位愛卿上榻來坐。」
榻很大,比一般的炕大的多,上面還鋪了榻席,屋里很暖和,皇帝笑著招呼三人,這三位是自己起兵之初的從龍元勛,如今也還是他的岳丈。
三人女兒都在宮中,陳函輝的女兒還生下皇五子晉王,母以子貴晉為貴妃。
三人躬身行禮,也沒跪拜。皇帝不喜歡動不動就跪,甚至還在朝會上恢復了席坐的唐代制度,而不再是站班,更不用跪拜。
私下里,就更沒那麼多禮節了。
「朕剛泡了一壺茶,都來嘗嘗味道如何,雲南黔國公沐天波送給朕的,普洱茶,說是幾百年老樹的茶葉,送來的更是采摘制好收藏儲存陳化了二百多年的,說是洪武十四年,沐英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平定雲南後,沐英留鎮,他親手采摘的茶葉,制成的一批普洱,一些進貢給太祖,剩下一些儲藏,到如今僅剩下下十幾塊,如今進貢給朕。」
宋之普三人跟皇帝也熟,在這里倒也沒那麼客氣,宋笑著道,「平時喝普洱較少,不過一般也就喝的十年份的,這近三百年的還真沒喝過,還能喝嗎?」
陳函輝接道︰「听說普洱茶用特殊方式制造存儲,倒是可以保藏幾百年,甚至有些還能養出金花來,十分珍稀,其金花還有獨特風味和延年益壽之效。」
朱以海倒是知道普洱的金花其實是一種菌,陳年茶品中偶爾能遇到,屬天作之合,制成的茶品在外冷內熱、外干內濕的前提下,茶品內果實較多或鮮葉較粗老而茶葉滲出物濃稠的情況下,且還得要有特定的那種菌存于茶原料中,才有極小的機率在陳茶中形成。
確實算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其金花也是一種有益菌,調節血糖血壓血脂方面確實還是有些作用的。
沐天波當初從昆明城逃跑時,都不忘記帶上祖傳的那些普洱,尤其是這十三餅茶,可知其珍稀了,這次全帶來送給了皇帝。除了這十三餅說是沐英當年親自采茶制作留傳下來的,還有歷代黔國公親自采摘制作留存下來的普洱,他也送了不少。
還有他親自采茶制作的一百零八餅新普洱。
朱以海不是特別喜歡普洱,覺得味道較濃,還比較刮油,喝多了甚至會有些胃不適應。
當然,偶爾喝上一泡,還是不錯的。
他開了一餅近三百年的沐英制作的老普洱,居然就開出了金花,也算中獎了。
「黔國公當是還想繼續鎮守雲南吧?」柯夏卿道。
沐天波跟朱以海一樣年紀,崇禎元年他爹沐啟元暴斃,同年年僅十歲的沐天波世襲黔國公一爵,並擔任征南將軍,襲鎮雲南。
因太年幼,所以他雖繼任雲南總兵官,掛征南將軍印,但雲南總兵事務只能由雲南巡撫代攝,其府內事務則由其母陳太夫人和管家阮氏兄弟主持。
沐家祖上沐英,曾是朱元章的義子,後來恢復本姓,洪武十四年與藍玉等征雲南,平定後就留鎮雲南。
雖然後來皇帝也計劃派朱家人鎮守雲南,但都不成功,反而是沐家在雲南地位穩固,威望日著,最終朝廷也不得不妥協,就由黔國公沐家世襲雲南總兵官,世鎮雲南。
沐家鎮雲南,其實有幾分魏國公徐達子孫鎮守南京類似。
他們都是以武職鎮守,並非封王的宗藩,不過與南京魏家不同的,雲南天高皇帝遠,土司也多,朝廷直到明末,對雲南的掌控其實都不算高,所以沐家在雲南就非常特殊。
等到崇禎末年,沐天波也算成長掌權,可此時大明也是千瘡百孔,官場網利其私,土司多叛,張獻忠再入四川,威脅雲南。
沐天波征調官兵和土司軍北上,防西軍入滇,結果反而引發叛亂,最後借沙定洲等土司平亂,可前門拒虎後門入狼,蒙自土司平亂後居然在昆明不走了,發起叛亂奪了昆明,沐天波只得一路逃跑,都快跑到緬甸去了。
最後還是朱以海從四川廣西貴州湖南調兵去雲南協助平叛,又重用雲南的楊畏知、龍在田等漢官、土將,打了兩年,才終于收復昆明、楚雄、大理等地,擒斬沙定洲夫婦,平定叛亂。
但雲南經此一亂後,更加動蕩,土司勢力極強。
沐府的威望則大降。
大明一朝,沐氏雖非宗藩,但是事實上的地方藩鎮,其世代鎮守雲南,確實鎮邊有功,但到了明末,也差不多淪為負擔了。
雲南官方統計的田地,萬歷年間統計,雲南都司擁有職田十五萬多畝,軍屯田一百一十多萬畝,布政司擁有官民田一百八十多萬畝,三項加起來三百多萬畝。
而沐家朝廷前後共賜地一千多頃,實際擁地八千多頃,到明末,甚至實際擁有一百多萬畝,佔官方田地數量的四分之一。
還有大量開墾地沒登記,有大量的寄名地,以及侵佔的軍田官田,兼並的民田等。
沐家在明末時對雲南的負擔,甚至超過內地的宗藩王府,因為天高皇帝遠,他們還有雲南總兵官這個職務,所以行事更方便。
對于沐天波,朱以海其實是很不滿的。
崇禎朝,既不能領兵北上勤王,護衛中央,又不能安靖地方,還橫征暴斂引發大規模土司叛亂,結果叛亂一起,又跑的比兔子還塊,丟地失土,損兵折將,這樣的雲南總兵有什麼用?
更別說他們家就是雲南藩鎮。
大明宗藩都撤掉了,雲南沐府肯定也要撤的。
平叛之初,朱以海還提升沐天波為雲南提督,但是如今叛亂平定,沐家就是朝廷接著要處理的第一個對象了。
沐天波這次來朝集,也是各種活動,又給皇帝進貢了許多金銀茶葉馬匹寶石等,想要繼續維持其世鎮雲南的地位。
但這怎麼可能呢。
連平叛有功的雲南巡撫楊畏知和雲南總兵龍在田等,都上疏強烈要求清查沐氏莊田,將其隱佔軍民退回官府納糧當差,將非法入駐置田地發回原主,並由官府收回征解莊租的權力。
更有提出要罷撤沐家世襲征南將軍的世職,把沐家調走。
「朕打算召沐天波回朝,改封夜郎侯,授其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並左散騎常侍,陪從隨侍,如何?」
「善!」
「沐家在雲南的土地莊園等呢?」
「便按此前宗藩處置例,給沐天波留一千畝地,另外沐氏男丁,每人給二十畝,其余皆收歸。」
不追究沐天波其它罪責,只是召回朝中,這已經算是優待了。
還給了個侯爵,都算是對沐家鎮守雲南二百多年的辛苦功績認可,雖說沐家有功有過,但有功也不能抹殺。
起碼沐家沒降虜投清,這算是他們能得到優待的根本原因了。
否則如魏國公徐家等那些勛臣,管你祖上是魏國公還是保國公,你既然降虜投清,還積極做狗,完全背棄了大明和祖上的榮耀,那這封爵官職甚至以前賞賜給的田地宅子等,也沒必要再保留了。
「臣請往雲南任職!」宋之普出聲請求。
宋之普的履歷其實還是不錯的,崇禎元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兵刑二科,僉都給事中,台州知府,累遷太僕寺少卿、都察院僉都御史、戶部左侍郎等職。
他任少卿時,其父當時任正四品左僉都御史,父子同殿稱臣。
兩榜進士正途出身,履歷也好,翰林院庶吉士,還做過兩科的給事中,又在都察院做過,然後太僕寺、戶部,可以說他這每一步都走的非常穩和好,都是些既清且要還貴的官職。
政績官聲也好,更別說還在朱以海這里當了三年首輔。
而他現在年紀,不過四十多歲。
又得聖卷,可以說前途大好,但他還是主動提出外任。
「雲南大亂之後,正需大治。」
現雲南總督是從四川調去的,在那邊表現的並不算好,而巡撫楊畏知是陝西人,既不是進士也不是舉人,他出身貧苦,陝西大饑,農民軍進犯,楊畏知組織鄉勇拒敵,勇 識略,為知府稱贊。
崇禎九年,率鄉勇多次配合孫傳庭阻擊闖軍,十三年,保舉特用。
至明末,歷任雲南副使、分巡金小滄道,沙定洲反叛後,土知縣吾必奎反明,接連攻陷多地,楊畏知召集兵馬平叛,收復多城,還救下沐天波,後移鎮楚雄,是平定滇亂的重要功臣。
不過因為楊畏知非正途出身,所以雲南總督李乾德和巡按李喬然都瞧不起他,在平亂時就矛盾重重,等平定叛亂後,雙方矛盾更加激烈。
據說有一次李乾德跟楊畏知吵的厲害,氣急的楊畏知直接摘了頭上官帽砸李乾德,李乾德被砸的滿臉血,于是讓標營把楊畏知抓起來要斬他,差點引發雲南再次兵變,後來還是龍在田等求情,才沒砍,但卻一直把他關在牢里,還上奏朝廷要處置他。
李乾德和李喬然現在都在京朝集,楊畏知還關在昆明總督衙門牢里面呢。
李乾德是四川人,崇禎四年進士,初授中書舍人,崇禎十六年任鄖陽巡撫,後改任湖廣巡撫,曾經假降張獻忠,全殲其前鋒,後被張獻忠敗,只得退守貴州,因為丟失湖廣,被降職,到四川督師王應熊軍前效力。
四川軍嘩變後,被文安之表為雲南總督。
平定雲南叛亂,倒也有功勞。
可督撫不和,甚至還斗毆,這就嚴重了。
所以雲南這次肯定要全面整頓的。
「臣請陛下降旨,釋放楊畏之出獄,拜其為雲南總督,臣願為巡撫,陛下再選派一位巡按,另任布、按,並重授雲南提督、總兵等,全面整頓雲南吏治,約束土司,恢復地方穩定,也征收稅賦。」宋之普堂堂首輔,卻願意給楊畏之做巡撫,去雲南也還甘願讓出總督之位。
「雲南形勢比較復雜,尤其是土司勢力較強,如今叛亂過後,地方不寧,去雲南可不輕松!」
「臣正因為知曉雲南形勢復雜,才自請前往雲南任職。」
朱以海想了想,「朕本想留首輔在朝再領內閣三年,可既然愛卿有此決心,朕也願意支持,雲南如今確實太亂,需要一位有資歷又有威望更有能力的大臣前往。」
「這樣,朕授卿為雲貴總督兼雲南巡撫,以楊畏知為貴州巡撫,李乾德等就不用回雲南了,朕給你們三年時間,把雲南整頓好,可否?」
「謝陛下信任,臣等更這辜負聖人!」宋之普感激道。
在朝中首輔這三年,他也確實壓力極大,如今趁這機會,外出能做個總督,也好歷練自己,也展示自己能力,做出政績來,到時再回朝中也就再無負擔了。
柯夏卿、陳函輝也一起請求外放。